1.利用“家校一体”育人资源,抓习惯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导航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充分挖掘“家庭、学校”的育人资源,全方位创造育人氛围。按照“家庭讲座—定标学标—过程督导”层级推进。根据学生不同年级段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将标准细化到握笔、坐姿、听讲、整理书包等操作性很强的细小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中;根据班级实际规定具体要求,指导具体做法,步步落实,层层推进。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立足点滴,从身边做起;抓反复,反复抓,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2.挖掘“大学区”名师资源,抓队伍建设,发挥教学骨干带动作用
“大学区”工作要按照“均衡资源”“合作共生”“弱者变强,强者更强”等目标稳步推进,最大限度地实现效益最大化。各“大学区”都有省、市级教学能手、省级教学新秀,要使骨干队伍梯级化、序列化,我认为要做好“三个实现”:①实现异校同伴互助。可以是老带新、强带弱、骨干带普通的帮带式,可以是老与新、强与弱、骨干与普通的结对式,也可以是集体帮扶个体的促进式。②实现“三课”经常有序化。研讨课、观摩课、示范课要经常化、制度化,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讨课或一节观摩课,省、市级能手带头上示范课。③实现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走“个人—集体—个人”的备课之路,坚持“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做到胸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要抓一课多上,要通过一课的千锤百炼,举一反三,提高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能力;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路子,在实践中逐步提高。
3.着眼于“学培研”多管齐下,抓校本研修,立足常规解决实际问题
“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本学期要深入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做到“五抓”,实现校本研修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团队化”。①抓学习:抓教师的读书学习,让教师将读书逐步细化到学校工作中,成为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②抓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大培训的力度与深度。③抓研究:坚持低重心研究,实现课题小型化,做到“三个结合”(即把课题确立与教研成果转化相结合,把课题确立与学校资源相结合,把课题确立与教情、学情相结合)④抓教研:学校要狠抓教研活动,让教研活动“实至名归”,要真正研究教学中存在的、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办法。不要让教研活动成了工作安排会、上级要求和安排的传达会、教学进度的统一会、公开课的商议会,等等。我认为教研活动应多一些主题的研究,多一些集体备课,多一些共性问题的探讨,多一些个人自主学习的交流。⑤抓检查:学校要定期检查、督促、鼓励,让校本研修工作成为教师成长的关键。
4.立足“多方位”思考研究,抓“高效课堂”,轻负高效培养学生能力
高效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课堂要高效必须建立一种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教师层面上来说,教师必须围绕“学什么、怎么学、效果如何”这三个方面来设定小、细、实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来设计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互动研讨环节,在课堂上“唱响四该”(该自学的要让自学,该讲的要讲,该练的要练,该展评的要展评);从教研组层面上来说,备课组长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每节课在集集体智慧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达到优势互补;从学校层面上来说,要加大听课的力度,让听课平常化,常态课公开化,多发现典型,多表扬,多鼓励,达到以一带十的效果。
5.坚持“一二三五”,强化过程管理,向过程要质量要效益
在过程管理上,我认为应该坚持“一二三五”。严把“一个关口”:严把教学常规检查关,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做到严格检查、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认真记载、及时反馈且纠正。重视“两个要素”:一个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另一个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把“两个要素”作为一以贯之的专题研讨课题,抓出亮点。加强“三个研究”:加强教师导学案实效性的研究,注重合作探究问题的梯度和深度;加强课堂教学高效性的研究,关注目标达成度和学生参与度;加强科学布置作业与减负增效的研究。突出“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要把握几个要点:备课要在“有用”上下功夫,上课要在“高效”上下功夫,日常学生作业要在“规范”上下功夫,单元过关检测要在“讲评”上下功夫。
作者:郑楠 单位: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