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艺术类院校传统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艺术类院校图书馆大都以馆藏资源的载体和类型为区别因素来设计馆藏布局,并按传统服务模式理念对馆藏资源(主要是图书和期刊)实行独立管理。这种馆藏布局形式集中反映专业学科的整体性,同一专业的不同类型文献资源因为馆藏布局模式的不合理而被分散在图书馆的不同区域。随着高校扩招以及新校区建设,同类专业的文献资源甚至被分配在不同图书馆、不同校区,破坏了文献资源的整体性。同一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也常常根据语言类别而被分离在不同区域。期刊则根据时间分成现刊和过刊,这种服务模式将各种文献资源分割在图书馆的多个空间,甚至多个图书馆中,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3]。这使得读者在利用文献资源时,不得不形成连贯思考模式,综合查阅图书、期刊和电子资源之后才能得到较为全面的信息。这种文献资源的服务模式虽利于管理,却不便于读者使用。
2艺术类院校文献资源使用现状调查
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浙江省四所艺术类院校师生文献信息服务现状进行实证调研。四所高校分别为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和浙江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代表了设置有艺术学院的综合类院校,国家重点艺术院校,省级重点艺术院校以及高职艺术院校[4]。从选择的样本院校中,可以看出此次调查全面涵盖了我省高等艺术教育的多种形式,所以数据也较为全面地反映出高等艺术院校文献信息服务现状。此次调研于2012年10-11月进行,发放调查表共计1000份,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其中针对艺术高校教师发放300份,涵盖了助教、讲师以及副教授和教授等;针对在校生发放700份,包括音乐专业、舞蹈专业、美术专业、传媒专业的本科、专科和研究生。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935份,其中教师问卷285份,学生问卷650份。
2.1对教师、学生使用文献信息服务的数据分析
图1为艺术院校教师使用文献信息服务的现状数据图,数据为被调查对象在学校内使用过该类别文献信息服务的比重。笔者将艺术院校的文献信息服务分为参考咨询服务、信息素质教育、重点学科导航、查新检测业务、馆际互借、文献传递、预约互借、一卡通查询和读者培训九个大类,得到的数据分别为参考咨询服务占35%、信息素质教育占80%、重点学科导航占10%、查新检测业务占80%、馆际互借占35%、文献传递占40%、预约与互借占35%、一卡通查询占85%、读者培训占50%。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教师群体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服务项目为一卡通查询、信息素质教育和查新检测业务;而被教师群体使用最少的服务类型为重点学科导航。图2为艺术院校在校生使用文献信息服务的调查统计数据表。结果显示参考咨询服务占80%,信息素质教育占100%,重点学科导航占60%,查新检测业务占20%,馆际互借占10%,文献传递占5%,预约与互借占10%,一卡通查询占70%,读者培训占80%。从表中可以看出,艺术院校在校生使用最为广泛的三种服务形式为参考咨询、信息素质教育和读者培训,而文献传递以及馆际互借、预约互借等三种形式最不被在校生重视。相比教师问卷得到的数据,艺术院校在校生在使用文献信息服务上更加凸现出两级分化,排名前三位的都高达80%以上,而有五项服务,利用率都没有过半。综合教师问卷和在校生问卷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艺术院校文献信息服务形式中最被师生广泛使用的形式为一卡通查询服务、信息素质教育和读者培训服务三种,使用最少的服务形式为馆际互借和预约互借两种;在查新检测业务以及文献传递和重点学科导航三个方面,艺术高校教师和学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
2.2对具体服务类型的数据分析
在参考咨询服务这一项调查中,有35%的老师表示使用过该项服务,而80%的学生表示使用过该项服务。之所以呈现出较大的差别,主要是因为高校老师使用文献资源的目的性更强,而学生由于专业知识面较窄等原因,更常使用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在信息素质教育这一调查项目中,老师和学生的统计数据分别为80%和100%。这表现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艺术高校师生对自身使用信息资源能力的重视,这也和艺术院校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质教育培训和宣传活动有很大关系。在读者培训这一服务类型调查中,50%的老师表示使用过该服务,而被调查的全部学生都表示使用过该类型服务。在重点学科导航这一项目上,老师和在校生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分别为10%和60%。与之前的参考咨询相类似,由于高校老师自身对重点学科等较为熟知,所以并不需要借助于图书馆提供的导航服务,而学生对此却凸显出较强依赖性。在艺术院校师生是否使用图书馆提供的查新业务这一调查选项中,80%的老师表示使用过,而只有20%的学生表示使用过该类型服务。这显示出师生在关注学科前瞻性研究上的区别:老师更加关注从图书馆新引进的文献资源来获得最新信息,而学生对此则较为忽视。在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和预约与互借这三项调查中,教师组的数据分别为35%、40%、35%,在校生组的数据分别为10%、5%、10%,这可以看出艺术高校师生在使用这些图书馆文献信息基本服务上的区别。由于此三项服务在便利度和宣传上的缺陷,导致学生对此了解较少,使用不多。在一卡通查询这一服务类型调查中,老师和在校生中分别有80%和70%的人数表示使用过该类型服务。一卡通查询提供的服务主要有借阅期限、借阅历史查询等,这表现出艺术高校师生对于自己使用文献信息记录的重视。
3艺术院校读者对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使用满意度的调查统计
3.1对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满意度的调查
由图3可见,四所艺术类院校在校师生对馆藏文献资源的满意度还是较高的,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两项的比重加起来超过了70%,但是仍然有超过20%的读者表示不满意。这表示目前艺术院校文献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3.2不同专业师生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满意度调查
艺术院校不同专业的师生对文献资源满意度有所不同。其中音乐、美术和舞蹈专业由于建设时间较长,所以馆藏文献资源已经有较好的基础,大多数被调查的师生都表示对此非常满意或基本满意;而影视学科因为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大多数艺术高校设置影视学科都是近些年的事情,所以文献资源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师生对此满意度较低。这凸显出艺术高校文献建设还有较大空间,同时重点也较为明确。
3.3对图书馆基本服务的满意度调查
由图5可见,在开馆时间以及借阅期限和册数上,四所艺术高校师生中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大多数,但是在续借限制以及馆藏布局上,不满意的占据了一半以上,尤其是馆藏布局。由于目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馆藏布局主要以便于管理为主,这就忽视了师生在查询资料上的便利性要求。尤其是在高校进行新校区建设时,将文献资源分布在不同校区、不同图书馆,更加不利于师生查找文献资源。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高校进行文献资源服务水平提升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4基于知识管理的艺术院校文献信息服务能力提升途径
结合本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笔者认为可以以知识管理为突破口,来提升艺术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以知识管理为核心,实际即是以学科、专业为基本分类标准来重新构建图书馆的馆藏布局和服务方式。由于艺术院校较综合类院校学科和专业设置较少,因而更加有利于实现按照学科类别来构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新模式。
4.1提升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读者服务理念
部分文献信息资源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以期刊为例,各学科的论文相对较为集中地发表在在专业期刊上,但由于诸多原因,有大量专业文献分布在非专业期刊中,导致分布状况呈现相对集中但高度分散的总体特点。因此,在进行馆藏布局设计时就不能只考虑期刊类型,而是需要以满足师生需求为核心来进行资源建设和布局设计。图书馆应该以文献知识的关联性为设计主线来构建馆藏布局和管理的新体系,尽可能地让同一专业、学科的书刊、期刊以及电子资源分布在同一领域,方便高校师生查找信息。在馆藏布局设计上,打破目前以文献资源载体为基本分类方式的馆藏模式,在一个大范围空间内按照学科类型为体系将文献集中排列,形成一个综合知识库[5]。
4.2构建一体化知识服务平台
文献资源的一体化服务也是提升艺术院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就是取消目前图书部、期刊部、阅览部等部门设置机制,以学科为基本单位来设计全新的服务平台。这样不仅可以提供传统的借阅服务,还可以实现图书复印以及电子资源复制、刻录和网络资源查询服务等,形成一个集合资源检索、借阅、复制和下载的一体化平台。在同一个区域内实现无缝连接信息服务,让高校师生更便捷地在一个区域内完成信息需求。艺术院校实现馆藏布局新建之后,由于同一学科或相近学科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源都被集中在一个区域之内,图书馆就可以安排具有该学科背景的馆员来负责咨询服务或文献整理工作,利用自身的专业学科知识来提升服务的专业化,促进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文献信息服务新模式建设[6]。
4.3促进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就是根据院校师生需求来对形式不同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处理来形成全新的信息资源体系[7]。在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整合方面,尤其需要重视对隐性资源的开发。隐性知识是一种个性化的知识形式,包括了认知内容以及技术能力两种。能否做到开发隐性知识,是关系到能否促进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文献信息服务新模式的重点环节。
5结语
对于艺术类院校来说,知识管理最终将通过知识价值和服务价值体现出来,有助于院校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的提高。图书馆应该加快其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新服务模式的建设,以改进馆藏布局为基本方式,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力,满足师生信息需求,从而促进艺术院校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作者:和婷 单位:浙江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