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探讨了高校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必然性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学分制改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
学分制是一种重要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1872年起源于哈佛大学,主要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的计量单位,以取得要求的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学分制相对于传统的学年制,是教学制度的一项改革与创新。我国虽然很早就已经实行了学分制,但其发展中却问题众多、进展缓慢,因此要求改革的呼声不断出现。同时,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也成为了当今高等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在学分制改革背景下探讨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必然性
1.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要求
高校在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是应当在教学管理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既是教育的受体,也是参与者,还是教育者的价值所在。教学管理应当重视学生的基本权利,包括获取知识、选择专业和教师、安全保障等权利,并通过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学分制的教育环境中,若学生不能自由选择其感兴趣的课程,学校未能充分满足其学习课程的要求,那么这种学分制就失去了该制度本身的意义,进而不能体现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目的。因此,在学分制改革中,学生应当通过参与教学管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教学中体现其主体地位。
2.教学管理根本目标的要求
教学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为在校师生提供合乎情理的管理环境,使得师生能够根据其真实的需求,判断教学管理是否能真正确保和促进自身的发展。在教学管理中的具体实施后,师生才发现不能很好的适应,那么很有可能会错过教育的最好阶段,这显然不符合教学管理最初的目标。但如果从学分制建立之初就允许师生参与教学管理,师生就能从一开始就清楚明白的确认这种教学管理是否适用于自身。教学管理者应当根据其管理素养,充分考虑师生对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确定何种教学管理是适用于他们的,只有这样才能既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又切实满足了师生的需求,从而提升教学管理的效果。因此,教学管理根本目标要求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以促进目标的达成。
二、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在学分制实施的过程中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学校都会在学期末,为学生提供对教学内容和教师进行评价的环节,这是高校为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提供的重要机会。但这种教学评价常常记录了学生的个人信息,被评价的教师可以清晰地调阅全部学生对自身的评价。许多学生为讨好老师,基本上都会给予老师全部好评的反馈。甚至有些老师还会暗示学生在后续对老师的评价中给一个好评,以换取在考试中的好分数和成绩。显然,这种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方式不可能让学生行使正当权利的意愿得到很好的维护。因此,在学分制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管理者难以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恰当方式与渠道,从而导致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体现,其积极作用不能得到发挥。
2.教学管理者忽视学生对教学管理的意见反馈
课程选修人数的多众少寡最能直接反映高校所设置的课程好坏,但在许多高校,课程选修人数跟课程的开设及其规模并没有太大的关联。高校学生如果选修某门课程,这至少能表明该学生对该课程的内容感兴趣,希望掌握课程的相关知识,而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是其参与教学管理的间接体现。但是,学生的这些教学反馈常常得不到学校教学管理者的重视,教学管理者管理思维僵化,不愿按学生的意愿与需求做出改进。他们对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过程中反馈的意见采取忽视的态度,将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包括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教学目标的实现难以得到切实保障,进而造成高校教育资源在某种程度上的浪费。
3.学生很少被给予参与教学管理的恰当方式
当前国内高校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管理的方式较少,且过于简单,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例如,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会顾虑老师的想法,可能在将自己的真实感受隐藏起来,不通过教学评价告诉给教学管理者,但他们其实希望将改革教学内容与模式的意愿透露给教学管理者,希望其做出改正,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在参与教学管理中的矛盾心理会影响到其发展和教育权利的实现。虽然不能确保学生选择某门课程是基于兴趣或有用,而不是简单的是因为课程容易而选择的,但既然学生通过教学评价透露了他们对教学管理的意见,高校就不应该视而不见,应当改进教学管理方式与方法。
三、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改进建议与对策
1.加强对学分制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分制观
要解决当前高校在学分制下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校及其教学管理者和教师首先应当树立正常的学分制观念,既完全学分制意识,应逐渐将人才培养考核转变为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的依据,并据此制定教学及其管理的相关环节与方案。在以往以教学时数为计量单位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中,学生被赋予的自主选课的灵活性要少很多,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这种模式也不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以改进教学形式与内容,推动教育的发展。而完全学分制则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能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2.重视学生的需求与反馈,不断改进教学管理
高校对学生意见反馈的及时回复,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一方面高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意见反馈方式,通过优化流程,确保意见反馈方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另一方面,为教学管理者、教师与学生开展沟通交流创造条件,鼓励其通过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教学管理问题的办法。此外,高校还应当从学生培养方案的调整上,满足多数学生的正当诉求,赋予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更多的自主权,并通过选课等方式确保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体地位。
3.对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给予指导,提高管理效果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可能因为个人情绪和喜好,存在不够客观冷静的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对其参与过程给予适当的指导,以便在激发师生参与教学管理积极性的同时,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高校可以成立专家委员会,在实施具体的教学前对课程设置进行评估,在教学后对课程考核实施监督,以便帮助学生合理地参与教学管理。第三方组织参与教学管理,可以很好促进高校建设与学生发展。尤其是在学分制下,专家委员会可以对课程的要求及其评价给予明确、清晰的标准,以确保教学管理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综上所述,高校在学分制改革背景下提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既有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的自身要求,也有学生作为教学管理主体参与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高校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需要根据多样化的学生需求和特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制度与模式,探索既符合高校学生需要,又适用于高校实践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方式,以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爱红.浅析学分制下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现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6):103-106
[2]刘凤玲.完全学分制改革之教学管理实践——以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8):132-134.
作者:池溢英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管理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