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单方进行培养,围墙式办学
我国的高职院校很多在思想意识方面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深受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下,人才培养是学校自己的事,企业或者社会组织很少参与,这就造成了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实行围墙式。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社会性意识淡薄,很少有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方面也不关心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几乎没有交集。
1.2专业设置同质化
为什么高职毕业生就业就等于失业?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同质化,导致了培养的人才同一,加剧了高校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的发生。当前,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实质上就是高职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与社会需求相吻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对专业的设置、课程安排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高职院校长期以学科本位为培养目标,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灌输,而不去关心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与工作操作能力。还有的高职院校过于依赖市场需求,没有市场前瞻性,因此,也会在市场失灵情况下,造成人才培养的方向失误。
1.3“双师型”队伍建设滞后
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中,主要的方向应该是尽快增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要努力增加既有教学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数严重不足。“双师型”教师仅仅占高职院校教师的四分之一,而且有的学校“双师型”教师学历较低,职称低,不太适合当前形势的发展,更不利于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1.4校企利益难协调
一般来说,投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表面上看校企合作是双方受益的事情,但是目前的执行中,企业的权益往往无法保障。因此,企业的参与热情不是很高涨。
1.5政策导向作用不强
在国外,很多企业都热心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而在我国,大多数企业认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事情,要是人才培养不好,全社会都责怪高校没培养好,没有意识到企业的职责。在我国政策引导上还停留在口号层面,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的诚意去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政府部门也不能意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2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就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就业供给与需求不平衡
当前,由于高职院校扩张速度过快,招生人数过多,导致我国高职院校多年连续毕业生数量猛增,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企业可提供岗位的增幅。其实,我国的人才不是过失,而是分布不平衡,导致某些专业的人才与岗位增长出现不和谐现象。
2.2传统就业心态的影响
受到传统就业心态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就业意识还是很局限,很多毕业希望找到薪水高、待遇高、工作轻松、工作稳定的职业,很多毕业生往往选择国营大、中型企业,还有超过四成的毕业生希望就业在事业单位工作和国家机关。很少大学生毕业生愿意去生产一线工作,更不愿意去挣钱少的基础岗位。
2.3人力资源市场的不完善
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源关系密切,健全与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能够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2008年以来,世界范围内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市场消费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出口,因此,我国经济也受到巨大冲击,形势波及影响到大批企业,很多企业倒闭、破产,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党中央在十七大时提出,要努力建立起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已经逐渐稳定,并越来越表现出良好的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人才资源市场,以确保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和就业稳定。
3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3.1建立科学有效制度
目前,校企合作关系到社会、企业、学校和学生多方利益并且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就要科学制定出有效的制度,来更好地推动校企合作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制度改革是第一要务。首先,要在政策上给予校企合作进行引导。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制订出台校企合作的各种政策,积极鼓励与扶持校企合作,对合作企业给予政策性支持。其次,要保障合作企业的利益。要在制度层面保障合作企业的投资利益。再次,要保障学生的就业。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严格避免向学生收取费用,损害学生的利益现象发生。
3.2培养模式多样结合
我国高职校企合作培养中常见的人才培养方式要多样化,要积极各种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合作。另外,校企相应的合作层次深度也是各不相同。各类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供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以便搭配选择。
3.3革新人才培养观念
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服务区域经济,这就要求高职在培养人才时要与高校相区别,按学科培养人才,强调应用能力和岗位综合技能的培养。努力改变当前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重知识轻实践的情况。要积极革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选择合适的岗位进行就业。
3.4专业设置灵活自由
高职院校要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不断设置社会市场需要的专业,及时调整专业,将学生能力培养和学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要充分尊重合作企业的意见,合理设置专业,保证企业的利益与学生就业的保证。
作者:李艳 单位: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