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科技期刊质量控制体系的内涵
(一)质量控制体系与期刊质量的内在联系
科技期刊是一个系统的信息工程,它包含了相互联系、相互独立、且又相互制约的各子系统。任何一个信息、工程环节的质量都牵动着整个网络神经,影响着其他环节的质量,从而影响科技期刊的出版质量和学术质量,关系着科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运用控制论与管理学的方法,建立科技期刊的质量控制体系,从科技期刊这种特殊商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来控制产品质量,从根源上保证科技期刊的产品质量,从而提高科技期刊的生命力,使更多的更新的科学技术能够早日转化成生产力,使更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二)科技期刊质量体系的主要内容
科技期刊质量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前期专家审稿质量的控制、录用稿件质量标准的控制、编辑工作质量的控制、印刷排版质量的控制等。本文通过建立并推行高校科技期刊质量控制体系,使质量控制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审稿、编辑加工、校对、印刷等,都得到科学的监控和管理,并针对实际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手段,从而提升办刊质量,提高高校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二、高校科技期刊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一)编辑初审质量控制子系统
录用稿件质量即稿源质量,稿源质量直接决定了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我们可以将科技期刊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那么稿源就是这种产品的原材料,原材料的好坏无疑将决定着作为最终产品的科技期刊的质量的好坏,因此,稿源质量作为科技期刊质量形成的第一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而稿源质量的好坏又受到以下几部分的影响:是否一稿多投、文字复制比是否超标、是否有项目资助、作者素质、编辑对前沿科技及相关领域的敏锐性。
1.是否一稿多投和文字复制比超标的界定
这两个方面是选择稿件的基本方面,也是科技期刊质量控制体系的基础,它的界定影响着其他几个方面的质量控制。如何界定这两者,现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知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或者是万方数据库的“相似性检测”来检测稿件的投稿情况和是否抄袭。但这两个系统仅仅是将投稿论文与已经刊发并被收录了的论文进行监测,对于还未发表的论文无法进行对比和稿件的追踪,因此对于系统给出的最终结果,只能作为编辑人员选择稿件的参考。另外,要加强与其他期刊的横向交流以追踪稿件的投稿情况。稿件中有关学术观点与技术的相似度,还需要编辑人员和审稿专家通过对相关领域资料的查询和研究来判定,因此,不能完全依赖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还需要编辑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来最终判定稿件是否符合期刊的刊发要求。
2.基金项目资助对稿源质量的影响
创新性是稿件质量的一个核心标准,一般的课题研究都是基于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找到更好的算法或者为了填补某项空白而申请的,所以从创新性的角度考虑,具有基金项目资助的稿件更具有创新价值和研究价值,那么由项目研究而衍生出来的稿件也同样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对于提高科技期刊的稿源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也有一些稿件仅仅是为了能够被科技期刊收录或者是为了能够尽快被刊发而注明了基金项目,因此我们再收稿时要细心地选择具有基金项目资助的稿件,不能够为了提高期刊的基金论文比而滥竽充数。
3.投稿作者的素质对稿源质量的影响
作者素质包括作者的职称、学历、单位、分布等级及诚信度。我们假设作者的职称越高、学历越丰富,那么作者的素质越高,所投稿件的质量越高。所以,我们在选择稿件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作者的信息,了解得越多,对我们选择稿件越有利,越能够保证稿件的质量,从而可以控制稿源质量。
4.编辑人员对前沿科技及相关领域的敏锐性
每一个编辑人员都要面对大量的稿件,要从这些稿件中选择出高质量的稿件,就需要编辑人员具有一定的学识水平和洞察力。都说编辑是杂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本期刊对编辑的要求。我们可以首先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期刊栏目、投稿作者的信息以及科技期刊的读者定位、作者定位等。编辑人员要熟知这些标准,其目的是为了能够从大量的稿件中快速地筛选出符合科技期刊基本要求的稿件。然后,对这些选择出来的基本符合要求的稿件进行深层次的筛选,这就需要编辑人员的学识水平,能够迅速地找到代表前沿科技水平的文章,并对这些文章进行查询与审稿,确定是否发表。只有具有一定的学识和洞察力,才能够快速地选择出优秀的稿件,保证期刊的稿源质量。
(二)专家审稿质量控制子系统
1.稿件的查重和查新
这里说的查重并不是指稿件的文字复制比的确定,稿件文字复制比是否超标在稿件的初审阶段已经给出了界定。专家审稿阶段的查重是指专家通过自身所具有的知识量,再通过查阅一定的文献,来判断稿件中所涉及的学术观点或技术手段,是否已经有人进行过研究或已经是成熟的技术,没有必要再进行重复性的工作。这就要求审稿专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对前沿科学技术的敏锐嗅觉。先要确定作者的研究领域,然后根据作者所研究的领域及提供的参考文献,查找相关或相近资料文献来判断稿件是否是重复性的研究,是否具有创新性。专家查重与查新是相辅相成的,稿件重复性的研究多,创新性就少,发表价值就小;相反的,重复性研究少,创新性就强,稿件发表的价值就越大。
2.专家的选择
我们可以建立审稿专家库,将审稿专家的个人信息全部输入到审稿专家库中,以稿件所研究的内容为关键词,建立稿件与审稿专家的关联关系,根据关联度来选取审稿专家。关联度越高,说明选取的专家越准确。一篇稿件是否能够通过审稿,其审稿专家的选择也非常关键。审稿专家可以由编辑部指定,也可由作者推荐。编辑部在指定审稿专家时要注意专家的研究领域与稿件内容的相关性。我们常说隔行如隔山,不同的专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研究领域,以稿件的内容为基础,选取关联度最高的专家进行审稿,可提高稿件的识别度以及对作者的公平度,能够选出真正的好稿件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作者推荐专家的方式要注意审稿专家与作者的关系,避免熟人审稿的不公正性,只要这一点控制好,作者推荐专家的方式有助于准确的选取审稿专家,对提高稿件的公平竞争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3.专家的审稿模式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专家的审稿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原来的纸质审稿,到现在的网络在线审稿和远程审稿,这即标志着时代的发展,也是工作效率提高的一种表现。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使得大部分的编辑部都采用了采编系统,当然,还有一部分编辑还在采用着原始的出版方式,但这并不影响专家审稿的选择。纸质审稿,有利于编辑人员与审稿专家的交流,使编辑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专家的审稿意见,能够更好的服务作者,帮助作者修改稿件。而在线审稿系统能够缩短编辑、作者、读者与审稿专家之间的空间距离,减少审稿时间,实时统计审稿结果,加快了编辑出版流程的速度。建议将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相结合,建立编辑人员与审稿专家,编辑人员与作者之间的专属通道,即有利于交流,又提高了审稿的速度,一举两得。我们在选择审稿模式时,要注意不论选择哪种模式,都要进行双盲审稿,这样既可以减小审稿专家的审稿压力,又有助于公平审稿,能够有效地避免作者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对于控制稿件质量有很好的帮助。专家审稿过程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着科技期刊的质量水平,稿件的优劣,并不是一簇而定的,它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共进,从稿源的选择到专家的审稿,缺一不可,这是整个期刊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
(三)编校印刷质量控制子系统
1.编辑校对质量控制
编辑校对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编者的态度、编者对各种出版规范的掌握程度、编者的从业时间以及编者的学历等方面。编者对各种出版规范的掌握程度与编者的态度直接对期刊的质量发生影响,而编者的从业时间、编者的学历则通过影响编者的编辑素养而间接作用于编辑质量。[3]与前文所述的作者素质、审稿者素质相同,编者的从业时间以及编者的学历会对编者的个人素养产生影响,特别是编者的态度决定了编辑部门工作认真程度,进而对期刊的编辑校对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到期刊的编校质量。编辑规范是编辑人员对稿件进行加工整理的依据,编辑校对工作不仅是对排版工作的检验,也是对编辑规范执行情况的检查。编辑规范的掌握程度对稿件的后期加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仅仅是稿件的内容好,稿件的编校质量差,那也称不上是一篇优秀的稿件,用这种稿件生产出来的期刊也就不是一本优秀的期刊。所以说编辑规范的执行与实施也是制约期刊质量优劣的因素之一。
2.排版印刷装帧质量控制子系统
一本好的科技期刊,除了内容能够吸引人外,其封面、版面的设计以及印刷和装订等也应该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因此期刊的排版印刷装帧质量的控制也是科技期刊控制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期刊的外表质量直接影响期刊的外在形象,高质量的期刊在印刷、装帧等方面也应高标准、严要求,力求做到版式设计美观、合理,排版规范,纸质好、印刷墨色均匀等。[3]现有文献普遍认为,期刊外表质量的控制要素主要有版式安排、封面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排版过程中版式的设计不光要科学合理,还要美观大方,让读者每次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即提高了期刊的订阅量,又保证了期刊的出刊质量。在印刷过程中,还要注重印刷纸张的选择,不仅要环保,还要物有所值,要力求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价值,使期刊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保证质量的优秀。
三、结语
科技期刊的质量控制涉及多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括多个子系统。我们要从细节入手,仔细甄选各个子系统的影响因素,并把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量化,试图找到一种质量控制模型,不仅从定性分析方面,也从定量测算方面来控制期刊的质量,这不但能够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而且还能够大大地提高编辑部门的工作效率。有了影响期刊质量的因素,就要对期刊出版的整个流程进行监管,对每一个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利用相对应的方法来监管各个影响因素。将质量控制体系应用于高校科技期刊的质量控制,是从控制论的思想中得出的一种方法,将这种控制系统运用于高校科技期刊的质量控制中,以期提高高校科技期刊的质量,使高校科技期刊能够真正的成为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
作者:吴晶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