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蔡元培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提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培养学生健全之人格,“教授治校”等一系列重要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困境的时期,高校改革迫在眉睫。蔡元培先生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对当前现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
【关键词】蔡元培;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改革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高等教育学家,他曾经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行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在当前高等教育面临困境,必须进行改革的现状下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理念
蔡元培先生曾经对欧美的大学教育进行了系统考察,也曾在北京大学担任校长,这样的教育经历使他形成了独具特色、颇有创新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其主要教育管理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意识。蔡元培在任北大校长的期间,胡适曾经将这一时期称为“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蔡元培在北大主持工作的时候进行了一系列颇具时代意义的改革:他曾经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这样表述自己对“大学”一词的理解:“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而在就职北大校长的演说词里,他又提出了:“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要敬爱师长,砥砺德行。”在蔡元培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中,大学是纯粹地研究学问的场所,而不应该是学生为了升官发财而获取资格的地方,也不可以是教师为了获得财富而贩卖知识的地方。大学教育最高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养成学问家高尚的人格。
(二)大学要培养学生自由的人格意识。在北大任教期间,蔡元培曾极力主张学术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兼容并包。北京大学作为由封建社会的清政府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改制而来,有着深厚的封建势力的根基,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在北大,甚至当时的全中国都仍然十分盛行。蔡元培为了削弱封建势力的余毒,极力倡导思想上的独立自由和兼容并包,为学术而学术,尊重教授和学生独立、自由的观念。从而使尊重自由、崇尚自由的观念在“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深入人心,使北京大学成为当时《新青年》杂志的工作地点,同时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思想阵地。
(三)大学的管理应该是“教授治校”。蔡元培先生曾经多次访问欧美大学,结合当时中国和北大的实际情况,第一次在中国开了民主治校、民主管理的先河。蔡元培在1917年担任了北大的校长之后,修改了《北京大学评议会规定》,修改之后的《规定》使更多的教授对更多的学校管理事务有了决议的权利,同时还规定了,决议时可以邀请其他的学校职员进行旁听,增加了学校决策的民主性。在学校评议会之外,蔡元培还建立了各学科教授会,各学科的教授会负责组织和规划各学科的教学活动计划。既增加了决策的民主性,同时也增加了决策的科学性,既有效地防止了校长一人大权在握,同时也最大化地发挥了“教授治校”、去行政化管理的积极作用。
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现状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深入发展,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出来的高等教育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需求。高等教育夹在两种经济制度的夹缝之中,既无法摆脱行政化管理的模式,也无法完全实现学术独立。高等学校里的行政化、官僚化、衙门化风气浓厚,大学教育的独立性被严重削弱,极为严重地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行政化色彩浓厚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最严重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了确保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机关也曾经被视为与国家行政机关相似的单位来进行统一管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背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官僚化、行政化和衙门化的色彩,并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高校的校长仍然有着相应的行政级别,按照建国时的规定,清华、北大的校长等同于行政上的副部级,而普通本科校长则享受着正厅级的待遇。在高等教育的管理中,将高校的校长当作行政单位的储备干部来进行培养,使很多高校的校长并没有将全部的工作重心放在学校的管理上,而是更多地放在短期的政绩上,导致他们在任期间制定的管理方针、政策缺少长远性和连贯性。更为严重的是,在高校的各级管理部门之间也形成了极为严重的官僚化倾向,各级的领导之间有着严格的上下级划分,校长、书记、院长、系主任等呈现出互相压制的金字塔型,下级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要层层向上审批,而上级下达的每一个决定都会经过下一级的细化和严苛执行。曾经的高校校长是学术的大咖,而如今的高校校长更多地是一名行政的官员,由外行指导内行管理学校以及进行学术研究,必然导致高校的学术氛围淡薄,管理效能低下。
(二)学校管理水平低下。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走出来的大学,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过分强调经济利益和排名的弊病,因为盲目追求扩招、排名,大学出现了片面化管理学校的问题。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常常以管理高中生的严格方式来管理大学的本科生;而对于研究生,则又采取“放养”的方式。在教务人员的管理上,由于行政化色彩浓厚,教学教师要听从于行政人员的领导,导致教育评估的方式不科学、考核的方式不民主,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日常工作和教学。为了应付测评和考核,许多大学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只能按照教材进行毫无新意的教学,课堂的学习效率低下。
(三)培养的学生良莠不齐,缺失独立人格。近年来,我国高校盲目扩张,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激增。在校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然而高等教育的管理质量并没有完全满足学生接受教育的需求。现在的高校教育出来的大学生大多存在适应环境的能力差、社交焦虑、动手能力差、无法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弱点。目前高校的教育最注重的仍然只是学生的成绩,缺少对学生独立人格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也缺少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导致一些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并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也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因在校期间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产生了一些耸人听闻的案例,诸如马加爵案等。
三、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蔡元培先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蔡元培先生认为,办好高等教育是发展中国教育事业的关键,加之他曾多次考察、访问欧美大学和在北大任职校长的教育经历,使得他的高等教育思想理论系统成熟,这对于当代的高校教育管理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实行“教授治校”。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开创了“教授治校”的先河,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工作和研究学术的积极性。通过完善校评议会的规定和建立学科教授会,极大地削弱了校长一人的权力,使大学的管理更加的民主和科学,实现了群策群力。而在现在的中国高校中充斥着浓厚的官僚化、衙门化、行政化的色彩,严重地影响了高校的正常发展。因此,要让懂学校的人来管理学校,让内行指导内行,而不是让外行指导内行。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背景下,可以先以部分学校为试点,启动“教授治校”改革,取消大学校长的行政级别,使高校真正的去行政化。
(二)注重学问研究和学术建设,而不是单纯的追求排名。蔡元培在任北大校长期间,曾经将“大学”解释为研究学问的场所,而不是学生为了考取功名而获取资格的地方。如今,许多高校为了招到更多的学生,盲目地追求学校的排名和影响力,忽视了大学办校的真正目的———学术研究和知识的传递。因此,学校在选聘教师的时候,应该更多地选取一些有学术能力,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的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中,则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不是只重视学生的成绩。
(三)培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校园氛围。蔡元培在北大任职校长期间,不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思想基地,也成为五四运动的起点,而这正是得益于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教育理论。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课堂教学,都应该有着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表达思想的自由和权利,不论他们的价值观多么的标新立异,给每个人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只有想法能够得到表达,才有进行探讨和达成共识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张新创.蔡元培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的影响[J].网络财富,2009(06)
[2]金杰.论蔡元培高校管理思想及现实意义[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3]苏波,张芳兰.高等教育弊端审视市场经济期刊及改良探省级医学期刊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6)
[4]王冬艳.蔡元培高等教育改革成功经验之启迪[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作者:阙胜齐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