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作为国家高等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每年给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断契合时代发展需要对教学计划及内容进行更新,将会使国内人才培养更加与时俱进。为此,在本文中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该领域研究经验,在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与总结基础上,以国内高职机械专业教学为背景,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展研究。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国内各行业均得到了极大的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等诸多环境的改善,给当代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巨大帮助。在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国内居民的需求也逐渐从对最为基本的物质需要转变为更高层次的提升自身素质、文化、能力等方面的需要,这些需要得以满足的重要途径来源于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国内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整个社会教育教学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与普通全日常高中院校不同,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理念、计划,以及教学的内容上均有着自身独特特点,其更加偏向于针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以从事社会工作,或在生活中对知识加以应用为总体目标。在坚持这种教学观念下,高职教学将会更加契合社会企业的发展需要,从而能够为其提供更加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岗位契合程度的现代化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加鲜活的血液。
2.高职教育机械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的必要性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当今时代是以市场经济为依托的信息化发展时代,技术的更新、信息的传播、产品的创新等无时无刻不在对现代企业提出了挑战。而人才作为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相对也就对多元化、高素质人才需求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为此,高职院校作为国内重要的教育基地,其应当仅仅跟随时代动态要求,对现有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加以思考。机械专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其每年均会给社会各界提供大量机械制造、机械设计等方面人才。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从粗放型经济模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模式,并逐渐开始提升现有制造、加工、修理过程中的技术能力,广泛的将大型机械设备应用于了各个行业当中,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机械专业技术人才供应的缺口。作为以实操性、应用性及专业性为培养目的的高职院校,其将会给上述缺口的弥补带来巨大帮助。其应当根据社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发展及更新程度,对现有教学计划、方式、进度、内容等进行动态调整,以更为契合时代需要。除此之外,针对高职教育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还应当紧紧抓出创新思维的融入,从而使高职院校人才进入社会之后,还能够不断学习,以满足企业对人才更高层次的需求。
3.高职教育机械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高职院校在机械专业的开设上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并根据该专业教学的主要特点设计出了相应教学措施与方案。然而,以往的教学经验已经无法满足时代需要。为此,应当不断跟随时代步伐对人才培养的模式给予崭新认识与创新研究。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第一,重视创新性思维的熔铸。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创新这种能力而言,同样如此。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于利用知识对动态事物进行理解与创造的能力。对于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而言,现代企业自身机械设备的更新与创造都给这一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应当明确创新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将创新作为整个教学培养的主要方向加以重视。在此过程当中,可通过两个方面得以实现:(1)应当针对现有书本的内容及知识给予学生充分的扩充及实践,并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琢磨、推敲,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把握书本上所学知识,对书本所学知识形成思维体系及逻辑模式,使他们在面临实际生活中、工作中的问题时能够快速反应,并利用书本知识加以解答;(2)应当主动引导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意识。创新作为对原有事物进行更新的重要能力,其需要新思维、新观念来加以支撑。第二,开发校企合作模式,提升学校软实力。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资源与精力。但是,在国家高职院校连年扩招的影响下,学校资源能力已经逐渐成为约束教学质量提升的重大障碍。特别是对于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由于该专业需要利用多种先进仪器设备,将其作为开展实践操作、组装设计等实验课程的需要。但是,对于高职院校而且,其没有必要去购置大量价值较高的机械设备,也没有能力去购置,并将其应用于学生实验课程教学中。然而,随着近年来学校与企业之间便捷的缩小,使高职院校与现代企业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了。为此,在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时,可以积极采取与现代企业相互合作的方式。由教师带领学生前往社会企业中,与多年工作经验导师相互交流、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零距离接触,从而在利用社会资源基础上,不单能够实现学生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还能够便于学生找寻自身未来进入社会的定位,消除学生的毕业与就业压力。结论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在整个国内高等院校教学体系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与普通高等院校一起共同组成了现代社会教育的主体。作为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给各行业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供给。作为新时代的高职院校也应当不断跟随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实现现有教学模式的创新,以便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综合素质及能力更高的人才。在本文中作者在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背景及机械专业创新人才必要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基础上,对开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些许具有实践性的对策。仅此希望,能够利用本文的研究,为国内高职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并给国内社会主义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刘鹤翔.大农业观视角下农职业教育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6(19).
[2]熊志矿产经济论文成.浅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10).
作者:李卫
相关专题: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