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通信论文 >

现代建筑三维连续底界面功能研究

摘要:长久以来,作为建筑要素之一的底界面常在建筑中被弱化与忽视。随着现代工业科技和哲学思想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底界面的的功能与形态。“倾斜平面”和“褶子”理论的提出和城市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思想,促进了现代建筑三维连续的底界面的产生。这种复杂的建筑形态,在带给人们全新的空间体验的同时,在新奇的形态背后,是对功能组织方法的重新定义,本文将对其进行梳理。

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与现代建筑运动的发展,建筑的面貌与内涵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从勒•柯布西耶现代建筑五原则的提出与实现,到近年来的参数化的发展,建筑面貌的变化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技术的进步也使人们对第五立面的改造变得更容易实现,令人目不暇接的地标性建筑创造性的顶面设计手法创造了城市的各种焦点。建筑的要素之一中的底界面也随之发展,从古根海姆博物馆到瑞士劳力士学习中心,技术与哲学双重影响下,人们对底界面的探索近年来出现方兴未艾的势头,从雷姆•库哈斯、扎哈•哈迪德到SANNA、MVRDV等都对此展开了大胆的探索。底界面的形态从平整变为倾斜,底界面之间的关系由相互分离到竖向上的相互联系,底界面的功能拓展也使竖向交通与水平使用功能的复合变得可能。这种变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建筑空间,使建筑产生与城市的对话、与景观的互动和对使用者心理的引导与刺激。这种复杂的新的建筑形态,在带给人们全新的空间体验的同时,在新奇的形态背后,是对功能组织方法的重新定义,本文将对其进行梳理。

1.早期的建筑倾斜底界面建筑形式

1.1古希腊与古罗马剧场

为了获得良好的视野和声音效果,古希腊人创造了倾斜向上的底面容纳观众,避免视野遮蔽和营造回声共鸣以增强声音效果。由于古希腊时期人们并没有解决剧场建筑的结构问题,于是古希腊人聪明地利用山地地形,使剧场依山而建,古希腊剧场也常常和自然的山体紧密结合。到了古罗马时期,剧场保留了古希腊的基本形态,建筑技术的发展使剧场摆脱了对于山体的依赖,转而用拱券的叠合来支撑倾斜的观众坐席,使得在市中心建立剧场成为可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倾斜底界面建筑形态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早期的对于自然地形的模拟。

1.2现代倾斜底界面建筑形态的产生背景

1969年,《倾斜的作用——保罗•维希留与克劳德•巴宏的建筑》出版,在该书中,提出了倾斜化平面的概念,使身体感知成为建筑空间感知的一部分,打破视觉的单一主导。,引力与空间的关系被强调,这个界面不是单一的作为一个通道的功能被使用,而是赋予其多种多样的活动的可能性和人行为的不可预测性。1986年,吉尔•德勒兹的著作《褶子:莱布尼茨和巴洛克》出版。他认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是由无穷的褶子构成的。而在其中,弯曲是构成褶子的基本要素。他指出,物体是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的双向折叠中形成的。因而,物质在本质上没有内外的分别。其中涉及的哲学思想对90年代后的现代先锋建筑师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代建筑的发展和“倾斜平面”与“褶子”理论相互作用,对现代建筑的形态结构与空间叙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倾斜底界面的功能

2.1满足开阔视野的需求

剧场逐渐抬升的观众坐席是倾斜底界面的一种使用功能。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们就用这种倾斜的底界面,来获得开阔的视野与良好的回声效果。在现代建筑中,这种为满足视野的倾斜底界面被广泛的推广使用到剧场、影院等观演建筑中。而在观演要求相对限制较小的空间中,倾斜的楼板也可以被直接使用。如在雷姆•库哈斯设计的图苏大学图书馆方案中,部分倾斜的楼面作为观众席使用,为使用者提供无遮挡的视野,同时复合有垂直交通的功能,消解建筑层的概念,强调出倾斜底界面在建筑功能中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2.2垂直交通与使用功能的复合

赖特认为“只有在沿着螺旋坡道走动的之时,周围的空间才是连续的、渐变的,而不是片段的、折叠的”。传统建筑中,层与层之间是分隔开来,通过竖向交通设施如楼梯等来实现连接。而在如古根海姆博物馆中,竖向连续的底界面打破了水平构件之间的相互独立,使建筑空间成为一个连续统一的整体,同时满足竖向交通与展览功能的复合需求。在拉特朗大学的图书馆中,围绕中庭竖向连续的底界面螺旋向上构成了图书馆的阅览空间,同时也承载竖向交通的功能。连续的空间使使用者对建筑整体性的有更强的把握,可以自由便捷地上下和与阅览,使用者可以不受约束的从一个层面到另一个层面。其中的连接部分不是独立的建筑竖向连接——楼梯,而是延续的阅览空间。

2.3活动场所的营造

雷姆•库哈斯设计的巴黎图苏大学图书馆项目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改善校园人际生活不良的问题。所以库哈斯把它设计成为一个具有城市功能的复合建筑。四通八达的流线吸引来自各方的人流,贯通的底界面将相互分离的楼层联通为一个延绵的城市公园。各种空间穿插其中,倾斜的底界面随处可见,学生可以借由竖向连续的底界面自由活动,漫步上下层间,犹如在城市里的广场中穿行,步移景异。在其中坐落的各个功能空间,又像是公园里咖啡厅与商店。他“将动能注入无限的静态图表,将原本的孤寂转变成为良好的互动,在有限的区域中运作起来”。瑞士的劳力士学习中心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SANNA在其中设计了一个功能连续的系统,建筑底面的起伏与庭院相结合,界定出了不同性质的空间。图书馆、服务台、活动空间、饮食空间散落其中。在劳力士学习中心中,没有固定的流线,人们可以随意漫游。妹岛和世曾说“我们尝试为使用者提供创造不同的体验,并提供一种探索的自由”。劳力士学习中心则完整地展示了该种设计理念。

2.4空间的引导

倾斜的界面天然具有一种对方向的指示性,对人流有着明确的引导作用;对人的行为构成一种心理暗示,预示着在倾斜底界面的结尾有特定含义的空间。柯布西耶认为“一个建筑,必须能够被‘通过’,被‘游历’”。竖向连接的坡道让建筑在垂直方向上的界限被打破,通过使用竖向连接的底界面引导使用者,能够主导使用者的体验,营造富有感染力的空间。在史蒂芬•霍尔设计的芬兰当代艺术博物馆中,霍尔在两个分离体块的结合处用坡道作为入口的联系与引导,使来访者能够感受到围绕着该中心展开的视角变换,使内部在三维上的交织与建筑的体验紧密结合,创造出在水平底界面上体验不到的空间感。同时,内部空间的交织与坡道的引导避免了一般传统博物馆空间的单调死板或是路径的过度复杂。在博物馆的内部,动态的坡道、楼梯等积极的引导空间中景象的交互,引导参观者自己选择参观线路。在这样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停顿与联想。

3.结语

建筑空间从层与层之间的相互分离到现代建筑空间的三维连续,建筑层之间的概念可以被消解与模糊,打破了建筑底界面的水平性,创造出了能够引导人的行为,满足人多种使用功能的复合空间,使建筑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得以加强。这种形式不是为了创造新空间而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基地所处的复杂环境中所提炼出来的,从建筑的需求中发展出来的,能够满足建筑的场所与使用需求的具有特定意义的空间,提供了建筑空间更多样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虹、张岩青与曲凌雁.古罗马剧场建筑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和影响.世界地理研究,2011(01)

[2][法]吉尔•德勒兹.于奇智译.褶子.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3]刘松茯、孙巍巍.雷姆•库哈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

[4]妹岛和世在普利兹克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5]李雨红等.场所精神与知觉体验——从斯蒂文•霍尔创作的芬兰KIASMA谈起[J].华中建筑,2007.01

[6][法]基金会著[M].国外大师谈话录——勒•柯布西耶与学生的对话.牛燕芳、程超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程光.坡道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研究.2008.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邓奥博 高裕江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现代建筑三维连续底界面功能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txlw/245441.html

    相关专题:可以写文章赚钱的网站 中信建投官网


    上一篇: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