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定品种产量指标应确定为平产
我国的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始于20世纪60、70年代,在计划经济时期,品种选育和生产经营分别由国有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承担,渠道单一,品种不存在知识产权问题,品种审定的主要作用和目的是引导育种方向、认定育种科技成果;《种子法》实施以来,随着市场开放,品种选育和生产经营向多元化发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施,新品种的知识产权得到保护,品种不再是免费共享的科技成果,品种审定的主要作用和目的成为防止生产风险和市场准入的门槛。如果计划经济时期的品种审定是“筛选”“好”品种,那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品种审定应为“淘汰”“坏”品种。但现在的品种审定仍然基本沿用过去的标准,对产量有较高的要求,一般都规定增产5%以上。比如:计划经济时期,玉米品种中单2号审定通过,任何单位都可以生产经营;但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玉米品种先玉335审定通过,其产权归美国先锋种子公司所有,如果某单位育成一个与先玉335同等产量水平的品种,按现在的标准是不能审定通过的,不能通过审定意味着不可以生产经营。同样产量水平的品种,一个可以经营而另一个不可以经营,这是非常不公平的。相同产量水平的品种在市场竞争中应享有平等权利。
2要大幅增加审定通过品种数量
《种子法》实施以来,我国种子产业飞速发展,品种选育和生产经营主体数量急剧增长,据估计,目前我国从事玉米品种选育的课题组不少于3000家,每年育成的玉米新品种数以万计。这些品种中,有相当多的品种虽然分属于不同单位,但材料来源和选育过程相同或相近,育成品种相似度较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同质化”。笔者认为:大量的“同质化”品种和少量的审定通过品种是当前我国品种试验审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也是造成试验作弊、“跑点”、数据造假的原因之一。现阶段实行品种审定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防范风险,在每年申请审定参加试验的大量品种中,每个品种都凝聚了品种选育者的辛勤汗水,都经过了多点鉴定,这其中,许多品种都是具有推广价值的,存在生产风险的品种应该是少数而不是大多数,品种审定应从大量的品种中剔除“少数”,而不是从多数的品种中选拔“少数”。品种是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线,具有风险的品种即使通过审定企业也不一定敢推广。有人说,品种审定数量多会造成农民无从选择,试问:如果每个品种都有相同或相近表现,没有风险,还需要费心选择吗?要选择的恐怕只是企业的品牌。再者,品种审定向品种登记发展是政府和业界的共识,通过审定的品种数量逐步增加,也就会自然过渡到品种登记,否则,审定和登记之间永远会隔着一堵“墙”,难以逾越。
3抗病接种鉴定一票否决应予以取消
病害是造成品种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品种审定过程中,对品种的抗病性都十分重视,在国家和省级的玉米品种试验中,每个区均设置多种主要病害的抗病性接种鉴定,接种鉴定结果被列入审定标准中,部分病害实行高感或超过一定发病率一票否决。在近年国家及省级玉米品种试验中,经常出现抗病鉴定和田间表现不一致的情形,在审定实践中,通常更注重抗病接种鉴定。如:玉米茎腐病在国家黄淮海玉米区曾出现参试品种接种鉴定全部高感的情况,而在田间试验中并未发现相同情况;而有时田间试验茎腐病严重发生,但接种鉴定反而显示抗病。接种鉴定结果也和田间及大田一样,年际间发病情况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这就表明,抗病性接种鉴定并不能完全判断或预测玉米品种在生产中的真实表现,只能提供一种可能性作为风险警示,以一种不确定的可能性否定一个品种是不科学的。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田间试验中出现的严重病害,是已经发生的,比起接种鉴定,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只是由于试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问题,可能会造成误判。因此,笔者认为:要重视和加强病害在田间试验中的发生和监控,提高试验人员的病害鉴定水平,对于接种鉴定结果与田间试验表现存在矛盾的情况下,以田间表现的结论为主,接种鉴定结果只作为一种风险提示,不作为品种是否通过审定的唯一标准。
4要创造公开透明的品种试验环境
品种试验结果是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为了保证试验的客观性、公正性,减少人为干扰,国家和各省级玉米品种试验基本都采取了密码编号、封闭试验。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品种审定的公平性,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诟病,被理解为暗箱操作,也不利于申请单位了解品种在试验中的具体表现,与目前形势发展不相适应。在农业部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提出,要“创造公开、透明的试验环境,保障品种审定申请者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为此,品种试验要改变过去封闭、编号的试验方式,实行开放试点、实名制试验,包括抗病鉴定、品质检测、DNA指纹等测试。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完善试验监督机制,建立试验数据可追溯制度,加大品种试验的田间考察力度。建立监督举报制度,鼓励申请单位参与试验管理,对试验质量和试验品种进行监督,切实保证品种试验审定工作交通经济论文的公正性高效农业论文、科学性,促进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的健康发展。
作者:冯耀斌 单位: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