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1提高了工作效率
利用公式计算耗时长,记错公式和工作繁忙时容易出错[3],水剂类一般可选择合适的注射器稀释后抽吸即可,粉剂药物我们通过用分子分母约分法,便于计算和抽吸所需剂量,既准确,又节约时间,既提高了药物换算的速度,又节约了材料,还保证了用药剂量的准确性。缩短配药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4]。
2有利于临床教学
儿科用药较复杂,一些刚入科的新护士不适应,新护士和护生对药物的换算速度较慢,有时甚至及时错误[5]。夜班一人当班时或遇到抢救患者时,护士手忙脚乱,难免有计算错误的时候,因此,护士遇到了换算问题,不必要反复计算,只需要按照此方法换算即可,明显提高了换算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
3规范了儿科药物的管理
通过对儿科药品换算的使用,使科室加药速度提高了,换算也准确了,提高了用药的准确性及安全性,确保了用药安全。
作者:丁小菊
第二篇
1抗生素使用情况
从2011年7月-2012年6月东莞市厚街医院抗生素分月情况显示,单一用药6545例,占50.62%,二联用药1640例,占12.7%;三联用药318例,占2.46%。详见表1。2.3不合理用药分析对处方中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显示,不合理用药处方4823张,占37.34%;其中以处方药品超过5种的处方所占比例最高,占24.41%;其次为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无指征联合用药与用药剂量过大,分别占3.97%、2.45%与2.02%。
2讨论
本次抽查的儿科门诊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4.91种,有24.41%的处方超过5种药品,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使用注射剂处方占处方总数的74.7%,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占处方总数的65.82%,与相关文献比较,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注射剂使用率都较高。造成使用率偏高的原因一方面来自家长,另一方面来自医师,从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儿童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小儿患病,作为家长希望孩子早日康复的心情较为迫切,同时对抗生素的危害性缺乏认识,要求医生用见效快的药物。对于医师而言,则认为静脉注射药物起效快[3],因此普通感冒发热也多选择静脉滴注抗菌药物。这样既增加了医疗费用,加重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4],还有可能增加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从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分析,共有4823张处方用药不合理,占37.34%;其中以处方药品超过5种的处方所占比例最高,占24.41%;其次为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无指征联合用药与用药剂量过大,分别占3.97%、2.45%与2.02%。另外还存在少量的配伍不当、无指征用药、使用溶媒不恰当及经药途径不当等不合理用药现象,部分处方的书写不规范等,以上种种均需要通过临床药师进行指导,逐步规范儿科的用药。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该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注射剂使用率都较高,表明该院儿科门诊医师对注射剂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意识不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治愈和挽救患儿生命[5-6],但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则会导致一系列危害,如诱发细菌耐药、损害人体器官、导致二重感染如肠道菌群失调、浪费药物资源等。建议临床医师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医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合理选择药物,明确联用效果,依据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7],有针对性的选用相应抗菌药物或联合用药,防止滥用注射剂和抗菌药物。减少不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医院成立合理用药监管部门,定期开展处方点评[8],通过处方点评不断发现和总结问题,及时把相应问题反馈给临床医师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每月向质控科汇医学期刊投稿报处方点评结果,在医院内部网通报不合理处方,并协助医院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督促医师规范处方行为,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何纯生
相关专题:并购中企业价值的计算 药学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