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造人文教育氛围
加强人文教育的渗透,不仅有赖于课程教学,还需要融入整个护理教学过程中,甚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如在讲授“肺结核病人的护理”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及对其描述的句子“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还有外国名著《茶花女》里的描述“她因疾病的消耗而身体显得颀长苗条,因时有低热而脸颊呈深红的玫瑰色”。通过介绍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对该类疾病病人的描述,导入课程,做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时,介绍近代生理学奠基人———英国医生哈维怎样用生命换来“血液循环”学说。将科学家为医学献身、勇于探索真理的故事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既可使课堂教学气氛生动活跃,又能让学生受到人文教育,提高其职业荣誉感。在练习“体位引流”护理操作时,虽然学生面对的是模型人,但仍要求她们将其当作真实的病人,做到操作前传递关爱,如呼唤病人姓名,告知操作目的、方法,征得病人同意取得配合,尊重病人的知情权;操作时注意为病人遮挡保暖,保护病人隐私;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步骤,时刻提醒学生每进行一个步骤、更换一次体位都应询问病人的感受和需求,反复练习使学生养成关爱病人的良好习惯,将人文关怀内化为自觉行动,将情感渗透在操作环节中。针对医院里由于医护人员缺乏人文素质导致的医疗纠纷进行课堂讨论,如在广东省的一家医院,一位病人向护士询问厕所的方位时,护士毫不客气地说:“你闻着味儿就能找到了!”这样的态度让病人非常气愤。这一回答表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护士对病人的不尊重,该护士人文素质差;二是医院管理水平低下,厕所气味居然可以用鼻子远远嗅到。还有一些护士在病房用大嗓门说话,旁若无人地谈笑,而当病人就某一疾病询问她们时,她们却无话可说。这些现象提醒学生不能淡化医患之间的人性化接触,不能以“看病”代替对病人的关爱,以免在治疗病人躯体疾患的同时,不自觉地对病人造成心理上的伤害。除了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外,教师的表率作用也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注意自身仪表及谈吐举止,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更要多接触学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笔者在教学中遵循快乐教学原则,决不将个人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每天带着笑容走进课堂,教学中使用幽默的语言,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中专学生带有明显的“亲师性”,教师只有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才能把蕴藏在专业课中的人文内涵挖掘出来,真正做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3]。
2创新教学方法
2.1案例教学法
教师以章、节为单位编写病例,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学生自学研究的问题,并于课前一周将病例和问题公布。学生每6~8人一组,小组成员进行课前讨论,由组长负责记录各成员的发言和讨论结果,并以书面形式上交。课堂上,教师通过分析病例提出问题,每小组选1名代表回答,回答不足之处由其他组员补充。若小组讨论中出现分歧,教师需引导学生答辩,然后对本节重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2.2角色扮演法
选择特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家属、病人和护士,如制订糖尿病病人的饮食计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护理礼仪和沟通交流技巧,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和自我介绍,取得病人信任,收集病人相关资料,制订饮食计划时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包括身高、体重、民族信仰等),尊重病人及其家属的决策权和知情权,与病人共同制订饮食方案,并提醒其家属督促病人执行。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护理场景,使学生体会病人及其家属的感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护士不仅是病人的直接护理者,还是协作者、教育者、代言者、管理者等,必须加强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3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72份,采取不记名形式填写,收回有效调查表72份。调查内容包括人文教育是否有助于掌握专业知识、是否有助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否有助于增强评判性思维、是否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是否有助于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是否有助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选项分别为:很有帮助、一般、没有帮助。评价情况见表1。从表1可见,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除对“是否有助于增强评判性思维”的认可度较低以外,其他项目的认可度都达到80%以上。
4教学体会
笔者认为,人文教育决不仅仅是给学生讲授一些人文知识,更不是生硬地加入专业知识教学,它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是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是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人文素质不断提高。
作者:韦蓓莉 杨春晖 单位:梧州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