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通信论文 >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综述(8篇)

第一篇: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

摘要: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到其价值判断、思想认识和行为准则。“90后”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价值多元、信念薄弱、政治观念冷淡、甄别能力弱化等。“90后”大学生价值观新特征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包括市场经济的冲击、贫富差距的扩大、网络文化的兴起、西方思潮的影响、家庭结构的改变等等。

关键词:“90后”大学生;价值观;原因分析

价值观具有时代和社会的烙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必然会有不同的价值观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但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价值观对每一个个体来讲,都及其重要。金盛华等指出:“价值观(Values)是人们关于事物重要性的观念,是依据客体对于主体的重要性对客体进行价值评判和选择的标准。”可见,价值观涉及到价值评判和价值选择,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从目前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新媒体的超速发展,尤其是西方一些价值思潮的不断渗透,“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新的情况,并且有着复杂的原因,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物质和精神生活丰富,诱惑因素增多

“90后”大学生目前已经是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和“70后”、“80后”相比有明显的差别。他们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整体上更加优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更加良好,社会环境也更加丰富和复杂。九十年代中后期以后,我国的互联网逐渐开始普及,网络文化开始盛行,“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在受家庭、学校影响的同时,也深深的受到网络上传播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二、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化

“90后”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产生、信息传递、信息接收都高度发达的年代,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爆炸式增长的信息里,就包括大量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90后”大学生受各种社会思潮影响,价值呈现多元化。具体原因包括这几点: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西方的主流文化、思想、思潮、价值观不断涌进中国,对“90后”处于价值观探索和确立期的大学生造成了重大冲击;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利益多元化、复杂化,物欲膨胀,享乐主义盛行,新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现象出现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尤其是“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再次,我们正处于新媒体时代和自媒体时代,各种信息、思潮、技术得以快速传递,抢占各种阵地,而“90后”大学生是网上活动的主力军,但辨别能力差,有些西方势力打着公益旗号,打着资助旗号,打着学术讲座旗号宣传自己的价值、信念、思想,影响“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最后,作为独生子女的“90后”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意志力弱,缺乏吃苦精神,容易产生挫败感,同时缺乏社会经历和经验,涉世较浅,对外面世界真实情况了解较少。

三、头脑聪明,接受新鲜事物快

“90后”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的浪潮中出生,是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成长起来,是在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历程中走向成熟。因此,其思想、行为深受各种新事物的影响,尤其是网络影响。首先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新事物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年轻的大学生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很容易接触各种新事物。其次,“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成长起来,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根深蒂固,他们对网络的熟悉程度以及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前所未有。他们通过网络接受新鲜事物很快,学习能力很强,比如通过微博、微信、QQ以及众多的其他社交媒体。最后,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负面信息和新闻,负面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负面信息,对其思想、认识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以微博、微信等为主的自媒体时代和以手机为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在思想、行为、生活、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都高度依赖互联网,网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四、政治敏感性差,辨别能力

弱“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单一,比较注重满足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他们对很多历史问题的认识不是很清楚,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政治敏感性差,辨别能力弱。对网络上或者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的各种社会思想无法进行正确分辨,容易产生负面影响。“90后”部分大学生对政治有一种排斥感,觉得政治和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很遥远,他们很少关注政治、学习政治、了解政治,而是回避政治,他们对国家重大政策、重要会议、重要事件漠不关心。他们立场不坚定,思想不稳定,不能正确分辨是非曲直,对西方的各种价值思潮和观念,也是半信半疑。五、意志力弱,容易产生挫败感“90后”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在祖父母、父母以及众多亲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下长大的,从小娇生惯养,生活上衣食无忧,教育经历也比较顺利,缺乏社会经历,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事情,挫折教育严重缺失。这种成长经历,使他们对吃苦耐劳、艰苦朴素、迎难而上缺乏基本概念。进入大学后,他们才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规划自己的一些事情,参加了一些学生社团和组织,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有一些社会实践经历,社会接触面也明显扩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难免会遇到挫折,这时候稍有不如意,就会产生挫败感,意志力消沉,有绝望的情绪,不能正确对待失败和冷静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消极被动,自暴自弃。

作者:王海龙

第二篇:电影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电影《郭明义》展现了郭明义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先进事迹,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郭明义;价值观;教育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多种多样,观看影视艺术作品是其中之一。这种方式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一反死板生硬的说教,通过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在潜移默化、耳熏目染中对大学生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动。同时,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思想基础。电影《郭明义》由陈国星、王竞联合执导,以侯勇、冯远征、姜宏波等主演的传记电影。该片取材于“全国道德模范”、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的真实事迹。电影主要讲述的是郭明义从部队到地方,从工厂到家庭,十几年来甘于奉献,不求索取的故事。通过帮助孤寡老人、捐款助学、爱岗敬业的养路工、口齿伶俐的英文翻译、恬淡的家庭、五十六张“精神存折”等一系列故事为主线,再现了郭明义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事迹,向观众展现了其质朴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郭明义身上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爱岗敬业,精于事业

1981年,郭明义从部队转业到鞍山钢铁厂。自从来到鞍钢齐大山铁矿后,他先后从事过6种不同的工作。无论是矿党委宣传部门干事到车间统计员,还是从大型生产汽车司机到车间团支部书记,从英文翻译再到如今的采场公路管理员。不管郭明义处在什么岗位上,他都能够做到爱岗敬业,精于事业。寒来暑往,无论刮风下雨,他都每天坚持六点之前到岗,平均每天相当于加班2个小时以上,15年来他的加班时间累积相当于5年的工作量。在他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期间,负责全矿采场公路的设计规划、考核管理以及验收检查,这实际上是一个技术干部岗位,完全可以坐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话指导作业,能够定期到现场去考察监督的就算比较负责的人了,可是郭明义偏偏坐不住办公室,天天跑现场。采场的公路由碎石铺成,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雨雪天非常泥泞,刮风天则飞沙走石。更难忍受的是采场的气温,冬天时要比采场外面低5摄氏度左右,而夏天则要高出10多摄氏度。郭明义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每天都工作10个小时以上,坚持和一线工人们奋战在一起。露天采矿的电动轮载重车是一台高6米、自重100多吨、载重190吨的庞然大物,因为存在视觉死角,所以有些矿山企业经常发生碾压小货车、面包车的事故,而郭明义每天都工作在这种电动轮的“身边”,危险程度可想而知。扎根采场十余年,郭明义干的都是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制定出的考核办法、养路技术标准等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齐大山铁矿连年名列全国冶金矿山企业电铲、生产汽车效率第一名。郭明义特别热爱学习。为了提升岗位技能,他采取加重学习负荷、自我加码的方法,学技术、学英语。利用别人消遣、打扑克的时间参加各类补习班,用五年时间先后完成了专科、本科的学业,为他后来在多个岗位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给外国专家做翻译期间,本来进口设备的质量验收工作不归他负责,但每次他对着设备进行翻译的时候,都会认真检验一遍。他前后共计发现5台电动轮存在质量问题,并同外国工程师据理力争,累积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0万美元。

(二)热心助人,甘于奉献

郭明义作为鞍钢的一名普通职工,20年来却无偿献血累计超过6万毫升,相当于他自身总血量的10余倍,因此共挽救了75条生命。他还常年资助特困学生,给需要帮助的人捐款12万余元。郭明义还曾多次将单位分配给职工的福利房让给其他工友,多次将家里的电视机送给穷困地区的孩子。为了帮助一个热爱舞蹈的男孩战胜白血病、找到能够配型的造血干细胞,他四处跋涉,锲而不舍,历经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干细胞源。当他站在那个人的面前时,只说了一句:“你让我找了三年呢。”便蹲下身去泣不成声。当他在医院偶遇付大伟并得知其女儿苗苗身患绝症时,郭明义先是为付大伟捐款,后来又通过广播电台向大家求助,而后又多次去找航空公司的领导,希望能帮苗苗实现一次当空乘的愿望,在他的帮助下,苗苗终于在生病后第一次笑了,并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一个企业老板曾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党章不是没有变吗?共产党员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要求不是没有变吗?”当女儿问他为什么总能发现比自己家庭更困难的人的时候,他却淡然地回答:“只要心里有,就能看得见”。

(三)爱心接力,带动他人

郭明义在热心助人的过程中渐渐意识到,个人力量是有限的,社会力量是无穷的。他还经常向工友们宣传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和意义,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中来。齐大山铁矿拥有职工近2000人,其中参加郭明义各种爱心组织的超过1000人,占到全部职工总人数的50%。他还积极鼓励和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公益事业,越来越多的“身边人”为他的人格所折服,理解他并和他站到了一起。参加这些爱心活动组织的还有个体户、与齐大山铁矿有业务联系的私企老板。从鞍山市成立第一支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开始,以郭明义名字命名的爱心团队越来越多,组成了“郭明义爱心联队”。

二、电影《郭明义》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意义

(一)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相互间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线,在生活中自动自觉地约束我们的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社会进入了一个生机勃勃、不断革新的历史时期。新体制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在拜金主义及个人享乐主义的影响下,部分人失去了道德底线。近年来,“毁三观”的事件越来越多,也证实了道德的滑坡是比较严重的。郭明义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仍然保持着本心。他工作中兢兢业业、生活中助人为乐。人们最初不理解叫他“郭傻子”,他也不以为意。他以自己的德行感化、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的事迹极大地感染着大学生,这种道德境界也鼓舞大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价值观。

(二)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及职业道德

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很多大学生为了找到工作而降低期望值却收效甚微。另外,还有部分大学生为了追求更多的收入、更好的待遇而频繁跳槽,严重地影响其职业稳定性和职业信誉度。同时,无法面对不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利益冲突及复杂的人际关系。郭明义身上体现的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学苦练、甘于奉献、团结工友等精神对大学生是一种很好的触动。大学生可以从他身上学习到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对工作极度负责、在职业技能上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等优秀品质。对于大学生步入社会、进入职场,增加自身的职业认同度、增加职业安全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信仰

信仰是人们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选择和遵循,它能够驱动人们共同应对灾难和不幸,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相互作用。崇高的信仰会产生“正能量”,并促进人和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而错误的信仰则会产生“负能量”,阻碍人和社会的正常发展并造成的后果。如果没有信仰,就无法明辨是非,失去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而当代大学生普遍表现出信仰缺失的状况却令人无比担忧。郭明义干了那么多工作、做了这么多好事。是什么力量在支撑他?他用自己的话给出了回答:“党章不是没有变吗?共产党员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要求不是没有变吗?”这就是一种信仰!郭明义的事迹促使大学生意识到树立崇高的信仰的重要性。只有树立崇高的信仰,积极发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才能消除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有效地抵制西方腐朽文化及意识形态的渗透。

(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奢侈品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对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产生了“金钱是万能的”及“没有什么钱解决不了的事”的错误思想。还有部分大学生出现攀比现象,甚至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违法犯罪。郭明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他没有因为全家挤在一间不足四十平方米的小房子、家里只有一台小电视而感到不幸,他说:“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能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啥都幸福。”这种朴素的想法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幸福或许需要一些经济基础,但追求幸福的同时不能忘了亲情、友情、爱情。要正确处理好幸福与金钱、利益之间的关系,切勿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迷失自己。

结语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做并带动大家和自己一起做好事。郭明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平凡人学习、践行雷锋精神,并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红色,不但是中国国旗的颜色,也是心的颜色,更是我们国家自强不息、努力发展的底色。行者无疆,践行渐远。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上越走越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各族人民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作者:高飞 单位:北华大学文学院

第三篇: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

摘要:网络文化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行为规范和道德素养。在网络文化渗透无孔不入的背景下,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导意识形态来引导、塑造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本文主要从建设和谐的网络文化的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进行阐述,以期抛砖引玉,供交流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文化环境;大学生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推进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并产生了网络信息时代一种新文化形态,即网络文化。不断发展的网络文化,对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网络文化的概念

文化含义十分广泛,从一般定义来说,文化就是人文,是与人有关的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网络文化则是植根互联网的发展,并与时代科技进步和文化产品创新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形态的产物,它是以计算机互联网络为基础,是人们在虚拟网络世界文化交汇过程中形成的。网络文化正影响着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着心理健康、思维习惯、道德塑造和价值观念培养等,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培养影响极大。据有关统计指出,2012年6月底,全国网民数量已达5亿多人,互联网接近40%的普及率,而这网民中,学生占比达到了28.6%。而大学及以上学历所占的比重最高,成为虚拟网络世界里的主力军。在十八大报告中,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求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对当前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诸多冲击,应全面强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塑造。

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当前网络文化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功效明显,但也在某些方面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带来了一些不好掌控和不易解决的问题。(1)价值观念的影响。网络鱼龙混杂,各种西方思潮以民主借口趁势而上,并以网络名义堂而皇之的传播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并造成价值观倾斜,削减本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认同。同时网络张扬个性,容易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他人死活,形成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也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2)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长期沉迷于网络,会成为网络成瘾症,产生忧郁,焦躁情绪。网络交往会人变得疏远、沉闷不语。(3)道德修养影响。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强,对道德主体加强自律十分必要,而对大学生自我约束程度就是个考验。加之有关的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极易滋生网络犯罪。

3网络文化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3.1加强网络文化的思想引导

网络文化建设要加强引导,特别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引领网络文化主流思想,占领网络文化主流舆论正地,弘扬和宣传社会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面旗帜,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凝聚力,是最科学和代表前进方向的价值体系。在网络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家层面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强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当前利益多元的文化社会背景下,最能准确反映出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最能准确反映出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的在,它是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精神,具有极为广泛的适用性。加强网络文化环境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培养,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

3.2化合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建设

网络文化的建设,必须以法律法规建设健全和道德规范要求双管齐下。首先,要进一步健全法规,用法规保运转,保安全。要进一步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互联网信息服务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等法规,进一步健全网络法律体系,加强网络文化规范建设,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提高法治修养。使用网络必须依法管理,有法可依。特别是大数据的兴起,其影响极其深广。要有效适应大数据发展要求,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必须立足实际,加强统筹,切实建立完善网络法规体系,形成有效的治理方式,建设有序的网络文化环境。同时,使用网络也要注重个人道德和文明素质。网络作为社会现实反映,个人的一些不道德作为也会给他人以伤害,这就需要加强网络道德的规范建设,而核心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弘扬新风气,传播正能量,切实加强规范的网络道德建设。

3.3建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

要充分利用网络平等开放、交互交流的特性,打造自由交流的平台,促进师生交流,促进院系之间交流。同时,还要敢于直面网络具有的冲击冲突,探索适合本校要求的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既严格管理,又有效疏导,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要利用好网络时效性和多样性的优势,切实校园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开发。同时,加强校园网络的规范建设,建设和谐上进的网络文化,既要做到对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也要加强本校网络管理规定,有效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要加强文明上网宣传力度,让每名大学生从自身做起,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规范提升网络道德、法律素养。同时,校园网络管理中,也要及时屏蔽互联网上的不健康信息,加强网络系统安全防护管理,阻止有害信息的传播,让学生远离有害身心健康发展的网络信息。

4结语

在当今时代,网络文化已不可或缺,特别是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有极高比重。网络是双刃剑,在带来信息交流交互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很大冲击。我们要坚持弘扬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并加强法律和道德建设,切实营造建设和谐向上的大学网络文化环境,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高扬

第四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摘要]互联网新常态是中国互联网在2014年发生的深层次转变,是国家面向社会及教育发展的新阶段顶层设计。在这种环境发展影响下,网络文化氛围逐渐在教育领域形成,互联网新常态影响并改变了大学生的行为意识,甚至左右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教育者一方,应该起到辅助大学生在现今互联网新常态环境下健康成长的作用,用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端正他们的意识行为,给予他们获取知识的正确路径。本文就从互联网新常态时代背景下的网络文化作为开端,分析了它对于高校校园及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影响,最后指出了构建和谐校园互联网文化,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联网;新常态;原则;路径

互联网新常态已经将社会主流文化悄悄转化为网络文化,它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社会及人的发展。而网络文化自身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以网络产品为主的网络物质文化;第二,以网络制度为主的物质及精神中介层次的网络制度文化,它涉及到各种政策、规则、法规和道德规范;第三就是网络精神文化,它包括了网络精神的内涵与理念。在互联网新常态下,积极培养大学生拥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文化中三个层面的传播必须起到关键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互联网新常态下主流文化的转变

互联网新常态所传递的是当代社会网络文化,它与传统文化是不相一致的,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引入为现代层面文化带来了一种新风尚、新常态。就以它所依附的载体而言,现代网络文化趋于理性化,是纯粹的数字文化,任何信息都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供人们识别和处理,它是对传统非数字文化形态的一种变革。因此基于互联网新常态下,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当关键,它要求当今教育必须在基于开放性、强制性的网络文化传播环境下来合理运用教育手段,达到屏蔽和削弱负面信息的效果,消除“信息霸权”,实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次渗透。

二、互联网新常态下的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特征

(一)价值目标特征在针对目前大学生价值目标的设定上,当代大学生还是较为倾向于满足自我与服务社会之间的完整统一,因为一方面当今时代是青少年张扬个性,强调自我价值实现的时代,他们拥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需要及动机,非常信奉于对自我的肯定、选择、设计、奋斗、发展和实现这些观念,他们拥有独立的个性、自我价值、尊严和人格。(二)价值评价特征如今,大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他们将情感、时间与资源投入到网络中,发表观点,交流体验,因此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培养自我意识,评价一切的重要平台。但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发展的常态化,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制能力也越来越强,他们学会了冷静思考,慎重考虑每一次评价,从在网络环境的成长中学会了理智,加之社会与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也使得他们的主流价值观逐渐趋于主观认同,和社会相统一。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希望获得的结果。(三)价值取向特征价值取向代表了大学生对价值观的选择、追求和评价,它是对大学生生活态度的展现。因为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的逐步成熟期,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心智水平和独立意识,也拥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可以客观的看待某些事物,判断是非,甚至懂得用自我牺牲来化解某些冲突。

三、基于互联网文化发展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核心关键词就是“和谐”,和谐是统一事物内部与外部的重要协调元素,在互联网文化传播中,也是端正大学生行为思想的重要标尺。就比如说和谐的校园互联网文化就能满足大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对精神物质文化的追求,构建他们的人生及社会价值观。(一)全面提升认识,构建完善校园互联网文化教育体系首先,国家教育应该转换思维,积极快速地融入到互联网时代,将教育体系融入到互联网体系中,形成具有和谐稳定状态的校园网络文化发展态势,为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奠定良好基础。早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就专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这其中就明确指出了“要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所面临的新常态、新情况、新要求来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及紧迫性认识,做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文化教育的和谐统一部署,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本文基于上述说法,希望在高校中对大学生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一定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先行的教育发展方向,通过网络唱响和传播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主旋律;第二,要提升网络文化所生产产品以及所提供服务的质量以及供给能力,积极推动网络文化发挥陶冶大学生情操、滋润大学生心灵以及愉悦大学生身心的重要作用;第三,强化网上思想舆论阵地的环境建设,尽量驱散和避免负能量传播,净化上网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主流舆论传播态势;第四,要鼓励大学生积极上网学习新知识,开阔眼界,但是应该同时要求他们做到文明上网,拒绝由网络引起的争执事件发生,更不能通过网络散播不实信息,要做到共同维护和净化网络环境。(二)发挥校园互联网服务性功能校园互联网的一大作用就是为大学生教育服务,提供更多可参考的践行资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层面,互联网的服务性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教育高效率、高品质的保证,因此高校互联网服务首先要做到高效监管,设立审查机制,防范网络上有害信息、淫秽信息以及谣言等等违法信息的传播。高校在这方面应该做到对信息安全的同步规划及建设,重视相关硬件软件设备的资金投入,强化保障体系的同时也要注重钻研网络技术,形成高校校园内齐抓共管的管理力度,建立长效机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在净化网络环境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告诉他们行事方面的对错与善恶。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高校校园网中建设一些具有权威性的专业学术网站镜像,设立有关思想政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供学生参考学习。而在现实结合方面,应该为大学生设立有关于就业方面的价值取向指导,为他们构建正确的社会观和就业观,将所有教育都融入到互联网中,活用互联网来缓解学生在身心两方面的压力,实现教育成效。(三)开展网络文化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好途径就是基于网络文化信息集中优势而创设的网络文化活动,它不但投大学生所好,也可以最大程度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精神及物质双重生活。

四、总结

在互联网新常态背景下,网络文化渗透入高校校园已经成为必然。高校教育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一强大资源来正确引导大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是目前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从文中可以见得,关于大学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应该把握时代性与创新性,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涵盖的24字箴言,全面发挥网络文化正面效应,并实现两种思想理念的融合,以优势互补的方式来开展对大学生的相关教育,并做到教育目标及结论的辩证统一。

作者:毛鸽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东方学院

第五篇:中国梦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梦”的重要思想。“中国梦”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内涵、目标、作用等方面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在“中国梦”引领下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有效应对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问题、彰显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科学性、实效性的关键。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价值观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情况。探究“中国梦”引领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重点课题。

一、“中国梦”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逻辑关联

“中国梦”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精神引领,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一)“中国梦”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内涵上具有逻辑关联“中国梦”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内涵上具有关联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梦”是大学生的一种崇高的价值理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正确的价值和科学的理想的统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得优势地位向发展中国家强行推行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集中表现在向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尤其是大学生传导他们推崇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出现了迷茫和困惑。这就需要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予以积极引导。“中国梦”蕴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价值理想和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来说,它是正能量的集合,能够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对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中国梦”是大学生的一种崇高的价值理想。另一方面,“中国梦”是大学生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中国梦”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努力和奋进。可见,“中国梦”的实现不仅是每一个位中国人社会价值的体现,也是每一个中国人个体价值的体现。对于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只有通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进行“中国梦”教育,使“中国梦”成为激励大学生奋斗的内在驱动力和精神动力,才能使他们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体价值。(二)“中国梦”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目标上具有逻辑关联“中国梦”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目标上具有关联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梦”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具有一致性。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思考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价值态度和价值目标。“中国梦”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长期思考基础上形成的宏伟目标。它既系统地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有效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正能量的有效凝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生动表达,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具有一致性,即都是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另一方面,“中国梦”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近期目标具有一致性。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长期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一个是短期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长期目标的实现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短期目标实现后追求的发展方向。实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短期目标则是实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长期目标的基础和准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短期目标更有利于人们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中国梦”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短期目标,也就是说,十八大指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实现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一长期目标而做准备的。因此,二者在近期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三)“中国梦”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作用上具有相互关联“中国梦”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作用上具有关联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梦”充实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教育内容。广泛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在于把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导给大学生,使他们在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团结和凝聚在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旗帜之下。但是,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自发的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中国梦”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想,必须通过价值观教育这一教育路径才能使之进大学生头脑,成为大学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中国梦”的提出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用“中国梦”引领高校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之中,无疑会对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效果和落实、落细“中国梦”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为“中国梦”教育提供了平台。“‘中国梦’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标准,凝聚着当代中国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正确的价值追求,是大学生进行价值评价时重要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参考”,因此,“中国梦”教育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价值观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途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要进入大学生头脑、被他们理解、掌握和践行,必须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或平台来开展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活动。“中国梦”,从其本质来说,是一种集国家价值、社会价值、个体价值相统一的价值理想。这就决定了它在理论意蕴、实现方式等方面和价值观教育存在一致性。也就是说,“中国梦”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不仅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提供了渠道或平台,也是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不够、对社会主流价值文化的彰显程度不高、对应试教育的重视使价值观教育降格等问题。只有认清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才能在“中国梦”引领下,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模式,真正实现价值观教育的育人功能。(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不够目前,学术界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试图发挥这些资源的当代价值。但是就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来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还不够,没有让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一个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尤其是没有让大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一谈到传统文化时,人们总是把封建、落后、愚昧、死板等词与之相联系。正如有学者指出:“今天有太多的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概念是支离破碎的,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是一知半解的,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现实意义更是持极端怀疑的态度。”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孕育了浩瀚、庞杂的传统文化资源。不可否认,其中夹着着糟粕与污秽,但是我们不可以由此而否定传统文化的固有价值。“和为贵”、“主德”、“知行合一”、“慎独”、“反思内省”等思想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启发。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把这些思想束之高阁,会削弱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二)对社会主流价值文化的彰显程度不高今天的社会已不同于过去,各类思想、观念在当代社会中进行交流、激荡。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具体而言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使大学生逐渐抛弃了计划经济时代所推崇的公平观、道义观、交往观、生活观等,转向追求独立、个性、差异、平等、多远等价值观。其二,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并存于世,使大学生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面临着诸多冲突,如促进个人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的冲突、获得生活直接经验与掌握科学基础知识的冲突、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冲突、维护传统与反传统的冲突、强调本土化与强调国际化的冲突等。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一方面是经济社会进步的表现。另一方面又不利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建构。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环境下,如果没有主流价值文化的彰显,人们很容易产生文化虚无主义、价值相对主义等消极的价值观,进而影响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三)对应试教育的重视使价值观教育降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重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明显受重视程度不够。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在以追逐考试、分数、升学率为主导价值的应试教育大潮中,价值观教育在教育实践工作中显得如此脆弱和无足轻重,尽管各类文件、法规、检查和评估规定了它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它在实践操作中和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却非常尴尬。”“一分之差,天上地下”、“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只要分数好,一好顶三好”等成为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被降格为“追求考试过关”,而它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培育意义则越来越淡化。也就是说,价值观教育被降格为单纯的课程教学,而丧失了生活教学的意蕴和作用,价值观教育知识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如此一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本真蕴含就越来越被教育者所忘记,也就不能发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德育作用,其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价值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就不复存在。

三、“中国梦”引领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施策略

在多元文化相互交锋、相互激荡的情况下,以“中国梦”为引领,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有利于促使他们坚守思想文化阵地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具体而言,要建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常态机制实现价值观教育常态化,要发挥高校价值观教育的资源优势实现价值观教育协同化,要转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旧有模式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一)建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常态机制实现价值观教育常态化一方面,要建立大学生价值观评价、激励和奖惩长效机制。首先,要建立大学生价值观评价机制。价值观教育效果的好坏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大学生价值观评价机制。科学、有效的大学生价值观评价机制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确立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方案,组织实施大学生价值观评价活动。其次,要建立大学生价值观激励机制。要以“中国梦”引领“个人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可以在高校开展“道德之星”、“寻找身边的榜样”等活动,激励大学生形成优秀的价值观。再次,建立大学生价值观奖惩机制。高校要设置奖惩办法,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开展志愿服务是促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志愿服务所倡导的“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精神和所具有的“志愿性”、“公益性”、“无偿性”、“组织性”特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具有契合性,由此而成为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把“中国梦”与“个人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作用。(二)发挥高校价值观教育的资源优势实现价值观教育协同化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优势,把“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要充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等的学科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主权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等教育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之中,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把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受到全面的、系统的、长期的正确价值观熏陶和影响。此外,要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等在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或班主任要积极建立大学生成长档案,尤其是诚信档案。诚信是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人无信不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大学生诚信档案应该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学术诚信、生活诚信、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网络诚信、就业诚信等。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对大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种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坚定信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转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旧有模式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传统价值观教育模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要转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旧有模式,实现价值观教育方式的多样化。首先,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言行,及时开展大学生网络价值观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也受到了网络教育的推动,逐步实现了价值观教育的网络化发展。大学生网络价值观教育的优势十分明显,一方面,对大学生开展网络价值观教育可以降低传统教育模式的成本;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开展网络价值观教育可以拓展价值观教育范围,占领价值观教育网上阵地。在网络使用在大学生中已被普及的时空境遇下,开展大学生网上价值观教育可以使更多的大学生学习、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高校要搭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可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会、展爱国主义朗诵大赛等。值得的注意的是,高校在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改变以往重知识、轻实践的弊病,促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语

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新的课题,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社会文化,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及发展历程是由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则是由主流意识形态彰显在当下的历史性选择。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内在逻辑性的外在认可与外在规定性的内在实现相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从多个层面揭示出了中国梦、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本质是是人自身的发展。中国梦的提出既是对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价值引领,又是对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持。正是因为我们对大学生价值的尊重和对人的本质的深刻领悟,才使中国梦不只是停留在观念领域,而是深入到了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也正是高校对中国梦引领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深切关注,才使”中国梦”逐渐转化成为了大学生的“个人梦”。今后,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中国梦”引领下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现实环境,尤其是思想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只有关注社会现实、回应时代难题,才能保证“中国梦”对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方向引领和内容厘定,实现时代需求、传统价值和大学生个体价值的有机统一。“中国梦”引领下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不能采取简单的灌输式方式,必须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发展。总之,只有在充分地关照学生切身利益、尊重学生主体人格、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中国梦”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引领价值。

作者:洪涛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第六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自媒体的特点,提出自媒体时代军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旨在帮助军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自媒体;军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当前时代是一个快餐时代,很多军校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改变,对军校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军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是在以自媒体为主的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自媒体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舆情变化也十分迅速,这使得军校学生在网络上的活跃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有可能受到各种负面消息的影响。因此,要控制各种负面消息,防止其对学生产生影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军校学生的道德水平能够不断提升,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军校大学生价值观受到的影响

1.多元文化对军校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负面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并且在交流逐渐实现全球化的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效率越来越快,比如一件事情发生之后,大众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立即对事情进行传播。在世界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自媒体也对文化的传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西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在文化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西方文化对于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控制好这种文化冲击,防止文化侵蚀,是当前军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2.自媒体对军校大学生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自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突破了传统媒介平台的限制,这也使得军校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喜欢使用这种媒介平台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微信是很多大学生首选的交际平台,军校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接收到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当前有的学生出现诚信问题,自媒体中报道的关于一些大学生拖欠助学贷款的新闻,就是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质疑,有的自媒体会对这些消息进行渲染和夸张处理,这些消息的广泛传播,会导致军校学生出现责任感降低、诚信缺失等现象,不利于军校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自媒体背景下军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军校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不够重视价值观教育是军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一直都处于从属地位,军校对学生的教育也主要集中在对军事素质的锻炼上,比如加强一些军事项目的强化训练,忽视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改变。2.教育过程中自媒体缺失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特征,加上当前监管难度大,媒体的运行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负面消息在自媒体中大肆传播,对军校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军校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自媒体不仅可以作为军校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也可以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平台。但是,当前自媒体没有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教育功能明显缺失。3.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不高教师在军校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自媒体平台应用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应该提高学生对舆情信息的辨别能力,对此,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但是,当前很多军校的教师依旧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教育也主要集中在理论教育、军事训练上。

自媒体环境下加强军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1.加强对自媒体教育的认知和应用虽然现在很多的军校都加强了对自媒体的应用,比如军校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也对军校网站进行了优化,但是由于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比较陈旧,而且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持不够,自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一直都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因此,要加强军校自媒体平台建设。比如,完善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平台的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平台,从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某军校利用自媒体建设学生交流家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形成影响,以促进军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2.为自媒体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军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应该积极加强对自媒体环境的优化,尤其是在自媒体中要加强对各种健康、积极、正面消息的宣传,使得学生尽量避免各种负面信息。首先,就军校自身而言,要按照军事化管理标准建立完善的自媒体监管体系,比如军校所对应的自媒体平台中的消息要保证真实、有效、积极,使军校大学生在利用自媒体进行信息传播时,传播的是积极正面的消息,而不是一些虚假负面的消息。军校通过不断完善信息监管机制,摆脱自媒体环境不规范所带来的无序性和不确定性,让自媒体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从社会角度来讲,社会上应该形成一种合力,对网络生态环境进行净化,为军校大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自媒体是产生于互联网中的,但是又超越了互联网,具有平等对话、信息共享、多元互动、及时交流等特点,军校大学生思想理念与行为范式常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大,网络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自媒体传播的各种信息的监控,确保网络消息真实客观,使得军校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可以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中,不会受到太大的干扰。另外,对于一些网络传播中的违法行为,要加强法律制裁,以法律手段对这些行为进行有效干预,使得网络环境更加健康。3.加强价值观教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向军校大学生传输正确的意识形态,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基础。由于自媒体所具有的优势,使得自媒体在军校大学生教育过程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使用自媒体平台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具体的教育内容进行规范。比如教师可以对自媒体的价值观内容进行规定,利用社会舆论对自媒体中的各种内容进行规范,使得自媒体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流媒体,在军校大学生群体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工作中,要着手建立军校大学生交互的平台,充分利用平台来传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使得自媒体可以成为传播正能量、抵制负能量的一个重要工具。另外,对于利用自媒体进行军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形式也要进行相应的规范,自媒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只能被当作一种辅助手段,比如可以利用自媒体作为信息收集和传递的工具、作为沟通交流的平台,对于其他内容的传递要慎重,切勿出现自媒体教育与课堂教育本末倒置的情况。4.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要实现自媒体在军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就需要交互性较好的自媒体平台,而自媒体平台的开发维护离不开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自媒体背景下,作为践行价值观教育的专业队伍必须充分了解自媒体平台,掌握好自媒体环境中的各种“语言”,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比如,教师应该要加强对军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思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可以借助自媒体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解,并且通过自媒体沟通解决各种问题,从而避免大学生在教师面前表达出的各种思想和心理问题的尴尬,也有助于解决大学生的各种价值观念问题。综上所述,在军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自媒体平台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军校大学生价值观引导过程中,要对自媒体教育环境进行优化、对自媒体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内容进行规范,使得学生在使用自媒体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更多正面积极的消息,防止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产生不好的影响。

作者:薛晓娟

第七篇: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摘要:作为信息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有着双重影响。明确其机遇和挑战,能够净化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价值观。本论文探讨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总结出三点应对策略,为当下大学生价值观问题提供一定的实践借鉴。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对策探究

信息网络时代的特点是开放互通,兼容并包,大学生个性张扬,追求新奇事物。网络语言作为网络世界的一种方言,以其简练形象生动,不拘一格的特色迅速在大学生网民间蹿红。网络流行语方便了大学生网民交流,同时彰显了他们个性标签。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价值观也潜移默化的打上网络流行语的烙印,追求自我价值,个性解放,法律意识淡泊,道德底线沦陷等等,这些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非主流意识严重蚕食大学生的思想,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道路上的拦路虎。正视网络流行语所带来的挑战刻不容缓,我们需要积极应对并探索出正确的应对方法。

一、网络流行语与大学生价值观

(一)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分析网民就某热点重大事件,为交流方便简洁,传达个人见解,将网络语言带有个性标签,使用生动形象的精炼文字来传递信息,表露心声等,广泛使用,从而形成了网络流行语。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微微时代产物的盛行推动,急剧扩宽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广度,在大学生网民中备受追棒。首先,从语言形式和传播方式来看,网络流行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新颖独特,有的中英文相结合,有的幽默带有自嘲心理,有的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而作为年轻猎奇,崇尚个性解放的大学生,他们紧跟时代的潮流,彰显个性,不拘一格,追求与众不同,渴望与同龄人产生共鸣,甚至有时盲从,随大流,唯恐跟不上潮流的特点使得网络流行语在他们中间有较强的生长并盛行的土壤。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媒介的快速发展,加之贴吧、天涯、知乎等各大交流社区用户量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扩宽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形式。其次,从网民心理的角度,网络流行语作为广大网民表达内心情感,抒发个人见解,进行自嘲调侃的一种方式,正好迎合了广大网民排解压力,休闲娱乐的心理。比如“吓死宝宝了”语出某卫视一档真人秀节目,王宝强进行调侃自己。该流行语生动形象地传递出受到惊吓时的状态,并带有诙谐卖萌色彩,受网友热捧。再比如“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来自于漫画作家喃东尼创作的友谊小船系列漫画,寓意有时候朋友间的友谊经不住考验,说翻脸就翻脸。在当今社会,情比金坚的誓言似乎受到挑战,各种事情来得像龙卷风,说变就变,网友借此幽默地抒发对待友情破裂的无奈。大学生作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表达更多的是他们自嘲宣泄的一种表达方式。最后,从社会角度,网络流行语更多是对焦点热点问题的反馈,是对重大事件表达观点的一种工具,广大大学生网民对此产生共鸣,从而在各大社交媒体上蹿红。比如,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时,名为“周顾北的周”微博用户发表一条“这盛世,如你所愿”,并配上周恩来总理的黑白图片,极大地引发了网民共鸣。“这盛世,如你所愿”强烈地表达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缅怀先烈,迅速流行。网友借此来表达社会的一些不公平及黑暗现象,带有无奈悲凉的感情。(二)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面影响第一,网络流行语有助于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民主政治,了解关注社会动态及国家政策走向,表述自身及群体的需求与意向,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塑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主义的价值观。大学生是参与民主政治的中坚力量,积极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务中去,不能埋头死学习书本知识,而与社会脱节,跟不上时代潮流。从“我爸是李刚”事件到“中国梦”,“正能量”等带有政治色彩的流行语,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现实,获取实践经验,把握国家重大事件走向,关注民生,了解民意,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第二、网络流行语有利于大学生缓解负面情绪,促进身心健康。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避免不了有些方面存在瑕疵,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大学身也会遭遇社会不公平的现象,面对这些压抑的情况,他们需要出口进行排解。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缓解压力,排遣愤懑情绪的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比如:针对烦心琐事,糟糕心情,大学生习惯使用“我也是醉了”“玻璃心”“累觉不爱”等流行语,平衡心态,调节情绪,不至于负能量堆积累加,不利于个人身心健康,甚至做出反社会反人类,伤人害己的行为。第三,网络流行语影响大学生思维方式,有利于大学生深入思考人生和世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样,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会存在的产物,本身就是多种价值观混合的产物,必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改变大学生思维方式,促进他们进一步深入反思网络流行语所涵盖的价值观。比如:“神马都是浮云”对大学生看待得失,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不惧过去,不畏未来,且行且珍惜的人生观价值观。(三)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一方面,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塑造和培育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担当,有正义,身体力行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流行语夹带的糟粕,负能量也会侵害大学生的思想。网络流行语的在大学生群体中大范围的引用,对于他们的法制观、道德观,爱情婚姻观、金钱观等价值观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第一,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法制道德观有负面影响。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无界限性,大学生在网络空间针对网络热点重大事件,不计后果的留言、回复信息、转帖跟帖,大肆渲染,扰乱网络秩序。如经常在社区网站使用“我擦”“TMD”等低俗网络流行语,严重扰乱网络空间文明秩序。针对一些网络流行语“做人不能太某某”,有些大学生运用类似网络流行语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损害他人名誉,这一系列的行为不仅不利于净化网络空间,甚至会触碰法律和道德的警戒线。第二,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金钱观及爱情观会有负面影响。之前一档婚恋节目爆红网络,一女嘉宾“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笑”,此言论一出,迅速走红网络。该网络流行语所传递的金钱至上,金钱打败爱情,拜金主义,极大影响大学生对待爱情的态度,甚至会扭曲某些大学生的爱情观。比如“嫁人不嫁凤凰男”,这种对农村出身,靠自己勤奋所获得成功的男性贴上了带有歧视性的标签,这种悲观消极扭曲定位,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爱情婚姻观。第三,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负面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沉溺网络,热衷于日韩流、欧美风。“欧巴”,“你out了”,“youcanyouup,不行别BB”,“国民老公”等等,这些网络流行语有的中英掺杂,有的强烈带有外来文化色彩,有的则是过多关注娱乐八卦,追星崇拜的表现。大学生作为青年的重要一份子,理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服务社会、报效人民,努力作出新的更突出的贡献。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知识,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青年。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所在,也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力量所在。长时间沉溺于网络虚幻空间,热衷于网络流行语的发明创造,而淡化了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不利于大学生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二、网络流行语问题的应对策略

当今,信息高速公路的时代,互联网衍生的各种微媒介,智能手机为载体,网络出现了信息大爆炸的现象。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丰富,容易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误导,在价值观认识上出现偏差。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希望力量,思想认识价值观取向不能出现丝毫偏差。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外媒对中国带有色眼镜的错误认识,以及外国政权对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诋毁,这些不确定因素使得高校开展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必须正视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析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并结合多方面因素,采取强有力的应对策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健康成长成才。(一)提高大学生网络文化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应该增强辨别信息真伪,屏蔽垃圾信息的能力,同时克服对网络情绪化和理性处理网络暴力的能力。在强调个人利益的同时,网络诉求方式得当,且要尊重集体利益的和谐。针对一些消极负面、低俗不堪的网络流行语,要学会屏蔽抵制,以身作则,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空间。对一些网络流行语谣言,要学会甄选辨别,有自己解决问题的立场。比如针对“老人摔倒扶不起”的网络流行语,个别现象取代不了全部,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选择逃避,袖手旁观,应该有担当去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给予谣言以强有力回击,争当“中国最美大学生”。针对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时,不能失去理智,利用网络流行语散布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的言论,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网络具有虚拟性,大学生要坚守道德底线,不能触犯法律,针对低俗网络流行语做到坚决抵制,不传播,不使用。(二)加强网络文化监管,发挥名人榜样效应加强网络文化监管治理,是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加强网络治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是适应互联网发展稳定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对于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屏蔽低俗网络流行语,从根源上予以杜绝,净化上网环境。对于像一些带有强烈政治色彩,血腥暴力的词汇予以不显示等等。同时网络名人大V,作为舆论导向的带动者,更要注意自己言论的后果,对于网络流行语应给与正能量的引导作用。比如,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中国游泳选手傅园慧一句“我使用了洪荒之力”,该网络流行语被广大网民追捧,迅速蹿红网络,网友深受运动员拼搏乐观的精神感染,向榜样看齐,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强化大学教师引导作用,传递社会正能量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呆板枯燥,灌输式教育起不到预期效果。大学教师教书育人,其言论对大学生有着春风化雨的作用。大学教师紧跟时代潮流,熟悉掌握大学生心理走向,兴趣爱好,追求趋势。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对于学生熟悉的网络流行语进行转化到课堂上,既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增加老师的亲和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厦门大学教授的毕业赠言“图书馆带不走,实验室带不走,小师妹,这个可以有。”“不要随便喊别人老公,无论他多有名多有钱”等等诸如此类网络流行语的例子,受到大学生追捧。大学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是学校最好的软实力,值得借鉴学习。

总结:

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无处不在,因其符合大学生网民的心理特征,深受追捧,往往会占据各大主流媒体,所以网络流行语有着肥沃的发展成长的土壤。如何正确看待其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影响,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是我们需要探讨解决的。一方面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机遇,注入新的流行元素;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如何选择,如何消化应用是需要我们所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需要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加强对网络流行语的监管,发挥名人的榜样作用及大学教师的引导作用,多管齐下,营造良好的社会及校园环境,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作者:郅梦 周晓波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第八篇: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摘要:阐述了在新媒体日益壮大的媒介环境下,虽然新媒体的应用与普及为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其对于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构建无疑是把“双刃剑”。在分析新媒体及其媒介传播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形成特点以及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提出了高校应该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对大学生群体主流价值观的构建进行有效的引导。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群体;价值观;教育模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媒介队伍不断壮大。当前,可以称之为媒体的平台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以及报纸、杂志类平面媒体之外,数字化媒体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如手机、网络、游戏、即时通讯、IPTV、社交电视等都被称为媒体[1]。这些媒体正在以迅雷之势席卷整个中国。作为接收信息最敏感的大学生群体,正在被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海量信息流冲击着,而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也内藏于这些信息流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群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2]。大学生群体长时间活跃在各类媒介平台上,实时了解各类信息的欲望强烈,他们在互动、接收和发布各类信息的同时,也被这些信息所蕴含的思想反作用,因此,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构建必然受到影响。作用的结果无外乎两种,即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有必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在大学生群体价值观教育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新媒体的界定

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在十年前走入大众视野,它是相对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形态,以数字、网络等技术为依托,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在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接受终端实现信息交互的传播形态。从满足大学生群体日常使用和需求来看,笔者阐述的新媒体主要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脑终端和以3G、4G智能手机为媒介的QQ、网上论坛、微博、微信、飞信等形式,可统称为自媒体。2.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四点:(1)共享性和海量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网民数量由2015年7月的6.68亿新增至6.88亿,手机网民达到5.94亿,在整体网民中占比88.9%。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人充分感受了“人随网走”到“网随人走”的变化,实现了互联网的极大扩容,丰富了互联网的服务和应用。自2012年起,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业态不断呈现,云计算的逐步成熟促使新媒体产业增强了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竞争力[3]。网民可以通过新媒体接收、分享和发布信息,从而使得信息源更加丰富,信息更为海量。可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信息资源存储量极速增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2)即时性和交互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大多是单向性传播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除了受到节目或栏目的特别邀约外,很难直接参与到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中,更不可能将自己喜欢的内容第一时间与受众分享。而新媒体是双向性媒体,也就是说,消费者不但可以利用新媒体得到想要的信息资源,也能把自己的信息资源通过新媒体迅速地传递给需要的人,以此来实现信息的交互。(3)虚拟性和社群性。网络世界以图像、声音、文字等电子文本作为形式,以场的状态存在,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匿名或者以虚拟身份对外进行交流,因此不用考虑由自己所发言论而造成的实际后果或是承担相关责任。熟悉的人之间可以在一个社群里进行交流,陌生人之间也可以因为共同的信息需求通过虚拟平台在一个社群里相互进行交流。人们更容易聚集起来讨论公共话题,个体诉求会演化为群体诉求,普通人也可能具备足以左右公众舆论走向的能力[4]。(4)便捷性和分众性。在新媒体时代,受众能够广泛接触到各类媒介,而且选择空间大,进退自由,不受门槛限制。特别是以手机、平板电脑等接收终端为代表的移动媒体迅速走入广大受众的日常生活之后,人们接触和了解各类信息平台的渠道更丰富、更迅捷、更简单。同时,据对受众信息需求的分析发现,不同受众群体对信息细化分类的消费性需求愈来愈高,因此,现今的以移动接收终端为媒介的自媒体格外重视信息类别的区分,注重发现和培养受众需求特征,进而生产出更具针对性的信息产品,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趣味,提升受众群体的参与度,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1.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生活的影响随着新媒体以各种形式渗透到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回避的问题也相继出现。2014年,湖北大学记者团对1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90%以上的学生都有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接收终端,月使用流量为100~200M的学生占25%,200~400M的学生占40%,超过400M的学生占30%。每天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网超过4小时的学生占32%。这些大学生沉迷于QQ、微博、微信、网络游戏和论坛等,“低头族”“网虫”等成为他们的代名词。他们宁可在网络世界里同毫不相干的陌生人聊得风生水起,也不愿意在现实世界里与父母亲朋促膝谈心。如果长期沉醉在虚幻世界,就容易导致大学生思维固化、性格孤僻、逃避现实、厌倦生活、丧失自我,甚至还会引发各种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2.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学习的影响在学习方面,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有利也有弊。一方面,新媒体的普及与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储备知识、深挖课本、开拓眼界等需求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即达到了辅助学习的目的。据统计,有71.2%的大学生使用电脑和网络查资料,66.5%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对他们的学习造成很大和较大影响,如时下慕课、微课、远程精品课教学方兴未艾。另一方面,新媒体的方便快捷也使部分大学生滋生了学习上的惰性情绪,他们养成了依赖新媒体完成作业的习惯,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因得不到实践而每况愈下,更有甚者,离开网络和新媒体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还有学生表示,有人已经毫无顾忌地将使用手机移动终端的时间挤进了课堂。虽然碎片化的信息获取短时间内满足了大学生群体对信息和话语权的需求,但是传统课堂给予的系统的学科建设却在逐日坍塌,这无疑是得不偿失的。3.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心理的影响新媒体给大学生群体带来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开阔了眼界,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对不谙世事的大学生群体构成了信息干扰,令缺乏判断力的大学生们焦虑不安、精神疲惫,使其很难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对各种事物充满怀疑和排斥,最终导致不当的信息选择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埋下隐患。此外,心理专家特别提示,长期处在虚拟化环境中的人,属于恐惧人际交往、自私冷漠、孤僻自闭的易感人群,虚拟空间的高自由度会给予他们肆意妄为的快感和心理满足,使其产生极大的心理依恋从而让他们忘却现实,甚至出现时空错位的幻觉,由此引发的逃避现实、放弃社交、心理闭锁等问题也不难理解了,在这种情况下,责任意识培养和主人翁精神塑造就更加无从谈起[5]。4.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教育的影响在教育方面,新媒体技术演变与发展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无疑是积极的。首先,新媒体拓宽了高校教育资源平台。以往学校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今学校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接收终端,积极组织构建各类教育教学平台,利用微信、微博、QQ、网站等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甚至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实时互动,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其次,新媒体的应用,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群体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热忱,学生在构筑的虚拟空间里可以自由交谈,发表见解,充分体会到自由、平等与尊重[6]。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以慕课、微课、远程精品课和微信、微博、QQ、映客等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新空间,更加具有贴近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容易得到学生群体的广泛传播和认同,基于新媒体的教育教学平台,学生能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自主的活动,自由的思维以及开放的观念,能够使其充分地探知世界,认识自我,开创未来。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冲击

1.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积极影响(1)强化主体意识。新媒体现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主要的交流载体,它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一个具有较高自由度和开放性的虚拟交流空间,是让每位大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的最佳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生群体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发表自己的言论与主张,提出自己对各种热点事件的质疑与评判,这些体验也将使大学生群体在新媒体环境中建立起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得到相对的话语权,进而收获自信和满足,最终使得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完善,主体意识不断强化。(2)强化民主意识。1995年,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第一次提出了“网络民主”的概念。由此,民主变身为全新形式出现在网络世界里。在网络世界里,没有现实社会中的高、低、贵、贱和贫、富、优、劣之分。网络民主监督已成为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一种利器,它打通了百姓们参政议政的全渠道,开启了网络监督的新模式,特别是大学生作为一个既懂网络技术又懂民主价值理念的特殊群体,在推动我国网络民主健康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7]。(3)强化开放意识。新媒体的出现加快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拉近了人与地域的距离,更新了人们思考问题的路径,全球观、国际化、地球村等词汇不绝于耳。而大学生群体更是接受和传播新思维的急先锋,他们将始终保持一种对外界民族、国家的新鲜感和敏感的反应力,对别的文明、制度存在强烈的学习欲望。他们乐于借助新媒体的便携,从更广阔的背景来理解历史发展和自己所处的位置,来看待和分析自己所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8],更好地塑造全球化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2.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消极影响(1)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迷离。互联网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西方资本主义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念、社会思潮等也随即相伴而来,那些不健康的思想不时地冲击着我国主流价值观。随着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日渐增多,并且可以实现即时的交流和传播。西方敌对势力恰好利用新媒体覆盖广、传播快、影响大、入门易等特点,向我国大学生群体灌输腐朽的价值观念,从而达到他们渴望通过和平演变瓦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就大学生群体而言,价值取向是他们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和行为选择,大学生群体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尚处于缺乏理性思考和正确判断的阶段,通常会处于随波逐流的状态,加之平时受多元化价值观标准的影响,很容易在价值取向选择中迷失方向,出现问题。(2)容易导致大学生冲破道德底线。公安部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立案侦查的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案己超过10万件,其中青少年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案件的70%以上,在这70%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7%;到2012年年底,我国立案调查的网络违法犯罪共有13.6万起,其中青少年犯罪达到了64.34%,这64.34%中在校大学生占比率达到了21.23%,呈上升趋势[9]。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青少年网络伤害课题研究》指出,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传播色情、暴力、恐怖等网络违法信息,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财产权等权利,非法破坏或者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是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的主要类型。究其原因,除了这些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存在自身修养缺失和思想教育弱化以外,还有两方面诱发原因:一是因为新媒体操作也是依托网络在虚拟化空间里进行,参与过程可以实现全程隐匿真实身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二是因为利用新媒体引发犯罪的立法建设还不够完善,使得有些人做了坏事以后,可以逃之夭夭,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3)容易导致大学生私欲膨胀。新媒体使大学生群体有了展示个性和自我的平台,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自我价值得到了最大体现。与此同时,他们的个体意识也容易变得极度膨胀,从而导致他们过分追求个体的绝对自由和价值观念的超级自我化,人生理想逐渐趋于庸俗化,行为取向逐渐趋于无政府化,最终变成自私自利、刻薄冷漠、孤芳自赏的人。

四、构建把控新媒体时代脉搏的教育管理新模式

1.转变观念,创新线下教育模式随着新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媒体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开放等思想意识已在大学生群体中根深蒂固,并且从理论延伸到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各高校必须加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10]。既要尊重大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根据大学生群体思想的动态和需求,增加相应的教育教学内容,又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以培养大学生群体的爱国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帮助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自信。增加实践环节的训练,使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首先,增加启发讨论型教育教学模式。适时举办一些座谈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等活动,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显然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理解与认同,及时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动态和思想状况[11]。其次,增加参观访问型教育教学模式。组织大学生对名胜古迹、红色革命圣地进行寻访学习,与具有先进事迹的模范个人近距离接触,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直接信息启发大学生群体的爱国意识。再次,增加志愿服务型教育教学模式。鼓励大学生群体深入社会,参加志愿服务型社会活动,让中华民族甘于奉献的传统美德代代传承,同时,通过这个窗口向全社会展现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素养,加强社会公众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认同感。2.依托新媒体,加强线上教育平台建设新媒体发展起来的社交平台往往会受到大学生的追捧,如QQ、网上论坛、微博、微信、facebook、BBS、网络日志等炙手可热,现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主要的社交平台,所以,新媒体的出现必将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利用新媒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是大势所趋,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应该积极加强网络建设,注重各类新媒体平台的搭建,如各类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向学生和社会传递校园动态、名师风采、专业知识、行业论坛等积极健康的内容。通过各种交流平台,学校会对大学生转发的信息、原创内容或评论进行细致分析,以便及时跟踪和充分掌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态,并用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大学生群体认同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教育,确保学校在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始终占据主导位置。当然,在新媒体平台建设的同时,教育者也要提高对各类媒介的使用率和关注度,与众多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线上互动关系,做好校园的舆情监测与舆论引导。还要加强在线对话、电子信箱、留言板、网络发言人和微博等问答平台建设,第一时间为学生解读政策、规章、专业甚至是心理等相关信息,及时获得学生对各种信息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用正能量拉近学生与学校的距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增加校园的凝聚力,将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落实、做细,使当代大学生群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知行合一[12]。3.融合媒介教育,充实教学内容由于信息源的多元以及信息发布口径的宽松,新媒体所带来的海量信息难免出现良莠不齐的状况。据统计,2012年平均每天有1.8条谣言被新媒体加以报道,平均每条谣言有7.8条相关新闻[13]。因此,让尚且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从海量信息中“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那些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且眼界不够开阔的正处于人生积累阶段的大学生群体会毫不设防地全盘接收信息,从而给别有用心的言论和带有错误价值取向的信息提供可乘之机,最后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意志消沉、思想偏激,甚至产生误入歧途的现象等。要消除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不利影响,就应该将媒介教育列入日常教学,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从而进一步端正三观[14-16]。同时,提升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去深化学术研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负责任的信息源主体意识,做到“知媒”和“懂媒”。此外,各高校不但要利用新媒体信息发布平台,引导大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利用传统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线下互动,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案例,多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自觉形成对事物的理性判断习惯和能力,进而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选择性接收的能力,最终树立起正确的主流价值观。

五、结语

大学生群体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自由性加大了高校对大学生群体思想变化监控和价值观教育的难度。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舆论充斥着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对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导致了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因此,高校必须抓住新媒体传播的主阵地,努力营建适应当代大学生群体学习习惯和情感认同的新媒体教学氛围。利用新媒体传播的优势推动高校课程建设,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利用大学生群体的主观诉求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媒介选择,进而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新媒体使用能力,同时完善校园的网络平台建设,培养大学生群体在新媒体时代的自立、自强和自信,更好地完成大学阶段的知识积累和正确的价值观构建,成为被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和综合实力的栋梁之才。

作者:刘铮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综述(8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txlw/186611.html

    相关专题:经济学论文网 增发新股


    上一篇:仪表巡检无线电论文
    下一篇:林业生态工程监理特点及要求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