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通信论文 >

工商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调查研究

1、问题提出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席卷了整个世界,并使管理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面对这种信息化的大环境,社会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的复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因此,自1998年起,教育部确定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这充分体现了该课程的重要地位。[1]该课程主要是为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应用能力而开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更为有效地为管理活动服务。然而,在对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实际授课中,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并涉及多学科知识,给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均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分析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现状,以更好地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次调查以开设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本科生为调研对象。课程教材采用的是黄梯云教授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调查安排在本学期刚好上完课程内容的最后一周进行,对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设计了课堂质量、课堂效果、课堂收获、课程评价四个维度。问卷设计了25个题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8份,回收率89.3%。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课堂质量

2.1.1课程兴趣度及其原因课程兴趣度调查是考察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是否对该门课程产生了一定的兴趣。统计表明,有70.9%的学生选择了兴趣度一般,感兴趣和非常感兴趣的共占了20.1%,没有兴趣和特别不感兴趣的仅9%。由此可见,虽然不感兴趣的人很少,但感兴趣的也不是很多,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了一般。那么,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度?对于该问题的调查可知,影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调查研究文/何建华响学生对该课程兴趣度的主要原因按所占比例依次是课程内容枯燥无味、以后有实际应用价值、与所学专业相关性、教师课堂教学。很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该课程的多学科交叉性、理论性与实践相脱节等特征,加上学生知之甚少,致使学生感觉该课程枯燥无味,严重影响了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还与其认为该课程对以后工作是否有价值有很大关系,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式下,学生会以就业为导向,盲目地将某课程学习的投入程度与以后就业岗位紧密联系起来,认为以后不会从事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自然对该课程不是很关注,更谈不上兴趣了。另外,对该门课程的兴趣还与其所学专业也相关,很多学生认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与其关系度并不大,或是不直接相关,因此学习意识淡薄。2.1.2课程难度及其原因课程难度调查是考察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对该课程难度感知的评价。调查表明,学生感觉该课程难度一般的占了61.2%,比较难和非常难的共占了30.6%,容易和非常容易的仅占8.2%。由此可知,大半学生认为该课程难度尚可。那么30.6%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有难度的原因是什么?调查表明,内容抽象、枯燥无味是学生认为该课程难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概念性强,再次是内容与实践相脱节和技术性较强。因此,授课老师应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降低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难度。2.1.3课程信息量课程信息量包括该课程的新技术、信息量、课程例题、课堂练习数量、案例数量。调查显示,认为该课程的新技术等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占9%的学生,认为信息量不能满足自己需求占4.5%,认为该课程的例题数量不能满足需求占15.7%,认为该课程的课堂练习数量不能满足要求占14.2%,认为案例数量不能满足自我要求占17.2%。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课程的信息量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但统计也表明,课程信息量方面学生感到非常满足的所占比例也不是很高,说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加大课程信息量的力度。

2.2课堂效果

课堂效果内容包括: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管理方法、教学能力、教学。课程效果的问卷设计选项为: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调查表明,充分肯定了授课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占80.6%;认为教师讲解条理性较好占79.1%;认为课堂教学的组织方面较严密占64.2%;对教师的讲授速度与节奏满意的占62.7%;认为该课程的教法比较灵活,讲课通俗易懂且有一定的启发性占61.9%;认为教师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性较好占60.4%;认为该课程的作业布置、课堂练习讲解透彻占55.2%。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课堂效果还是持肯定态度。

2.3课堂收获

课题收获包括:对该课程的内容掌握程度;该课程拓宽了专业知识面;对于考研、就业等方面实用性大小;与预期相比,实际感受的好坏。课堂收获的问卷设计题项为:非常不好、不好、一般、比较好、非常好。在对该课程内容掌握程度方面有69.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说明大部分同学认为没有较好的掌握该课程内容;有53%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拓宽了专业知识面;仅有25.4%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考研就业等方面有实用性;与预期相比,33.6%的同学认为该门课程学习的实际感受比预期更好。

2.4课程评价

根据学生平时上课反映的突出问题,本问卷还设计了对该课程内容设计的评价、对该课程的总体感知评价、当前该课程最应该加强的方面三个问项。在对该课程内容设计的评价方面,有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满意,说明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还应科学规划设计。在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方面,仅有6.7%的学生评价不好,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该课程的授课整体感觉较好。另外,调查可知,增强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是学生们学习本课程后认为最应该加强的,其次是增加实验操作,最后是增加案例教学。由此可见,拓展校企协同培养人才渠道和增加实践性教学是大势所趋。

3、该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对策

3.1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调查可知,选择以后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所学专业相关性的所占比例之和为51.6%。说明有过半学生认为该课程对以后所从事的岗位工作无关紧要,而且该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关系不大。可见,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是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因此,要想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首先要正确定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授课教师应在讲述课程内容前向学生澄清该课程的性质、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信息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应作为教学的侧重点,不能像计算机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是培养信息系统开发者的目标那样,而重点应该主要放在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事业组织中的管理与运用方面。工商管理类学生应该更好地理解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地管理信息,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管理,支持企业管理活动,促进企业管理变革,提升企业绩效。

3.2科学规划和设计教学内容

本次调查中,虽然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课程的信息量能够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但感到非常满足的学生比例并不是很高。这说明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对学生信息量的传授,尤其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它们对经济管理活动的影响与应用是学生们应该知晓和必备的内容。从课堂授课中,我们也了解到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存在着计算机知识相对薄弱的特点。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规划和设计上,应首先将重点放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的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变革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来促进管理变革、提升企业绩效的策略。另外,要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组织管理和系统维护等知识和技能。通过这些内容的讲授,不仅能纠正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传统认识的误区,而且能培养学生运用的实际应用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组织、管理和创新能力。[2]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工商管理类具体专业,有侧重地、有选择地讲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理论、方法及其在不同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3.3开展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交流

从调查中得知,增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交流是学生们认为最应该加强的方面。因为,工商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情境学科,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还远远不够,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等情境结合起来,才能胜任和提升其各项管理能力。[3]因此,应将理论融入实际情境中,而加强校企合作交流是提升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交流,可以开展以下形式的学习:一是实地参观。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了解该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运行特点、如何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相应的管理工作以及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以加强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知和理解;二是实地调研。设计调研方案、问卷和访谈提纲,组织学生到事先联系好的企业进行信息化调研,掌握该企业信息化应用现状,总结该企业优秀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提出优化方案,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中;三是建立合作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学生实习。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高校与企业合作起步较晚,现在虽已有很多高校在开展此种形式,但很多流于形式,且双方动力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有些高校已经搭建了合作平台,建立了实践基地,但并未发挥其在培养人才方面实质性的作用。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尤其让企业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途径。

3.4加强实验教学

调查可知,加强实验教学是学生们认为应该加强的另一方面。目前国内有很多高校还没有建立起体系较完备的实验室配套环境。加上目前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足够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一般校内教师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的机会较少,因此存在实际操作经验不丰富等问题,因此首先要解决好此方面的师资问题,学校应建立相应机制以提升教师实验操作水平。因为,在实验室通过虚拟教学系统的使用,可以将真实的应用环境搬到教室或实验室中,这种虚拟的教学环境可以消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视角对立,对实现师生互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十分必要。因此,高校应加快实验室建设,购置较好的教学软件,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作者:何建华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工商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调查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txlw/185444.html

    相关专题:铀矿地质 物探与化探计算技术


    上一篇:新型的自动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