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创新是利用思维的能力,经过探索的过程,借敏锐、流畅与变通的物质,做出新颖与独特的表面,它是一种信念意向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对教师来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问题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改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性探索,以适应教育改革,走进新课程。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本人认为受压抑和限制会使人的创造力受到抑制,创新意识只有在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而民族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族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一个宽松、和谐、欢乐的环境中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萌发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要路还是要树》时,“口语交际”提出交际的话题“一座南方城市,因交通发展需要扩大路面,打算砍掉道路两边已长了几十年的大树。”由此引发出市民的两种观点,当我要学生讨论“要路,还是要树”这一话题时,有学生说:“我的观点是既要路又要树”。听了他的话,班里立即炸开了锅,对这一话题进行了大辩论,我微笑着鼓励学生尽情地发表不同的意见,还对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学生加以表扬,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并在成功的体验中逐渐养成勇于冒险,敢于挑战的精神,极大地诱发他们用求新求异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意识。在以上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碰撞,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成功地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人格的理想场所。
二、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激活创新思维
想象是人们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新表象的心理。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想象还是创新想象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要学生大胆想象,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教学中有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结尾言犹未尽,似乎把故事讲完了,实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如《凡卡》的结尾,凡卡把一封充满希望的信寄出去的时候,信封只写着乡下爷爷收。这封信爷爷能不能收到呢?给学生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教学时,设置这些疑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说话,续编课文,很多同学都设想了凡卡今后的生活,这样有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想象潜能,进行新奇大胆的探索创造,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有些难理解主课文,教师创设作者描写的一种情景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的两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来理解。
三、树立信心,激发潜力,提高创新能力
自信心是学生学习和产生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唤起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感到“我能行”。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文体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激励学生上,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评价,坚定创新的信心。只有坚定的信心和不屈的竞争意识,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从教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虽小,但其内心却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力。课堂上我尽量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保护其好奇、好胜、好问的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开放思想,允许标新立异,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完《小摄影师》一文后,我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小男孩哭着跑走了,跑走之后还会回来吗?”这就给学生一个质疑,我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学生们通过分析,有的说小男孩一定会回来给尔基照相,有的说小男孩不会再回来了,因为他在回家的路上跑得太快摔断了腿正在医院住院来不了了。我对学生深入的分析拍手称快。很显然,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打破了常规,思维定式,自信说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示了他们无限的创新潜能。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创新教育。创新往往孕育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要让创新的种子根植于孩子的心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坚信只要我们改变观念,勇于探索,努力实践,创新之花一定会在语文教坛中,灿烂盛开的。
作者:赵蓉 单位:进贤县民和第五小学
相关专题:西安驾照翻译 不知不觉爱对你无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