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活动中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这在中西方教育工作中没有不同,然而道德却基于文化存在不同,而影响中西方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意识形态和哲学思想体系等,由此可以得出的启示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有效养成需要从建立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机制、形成教师专业成长支持机制以及建立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检查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中西文化背景;教师职业道德;养成;对比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6)03-113-03
我们都知道人在行使相关权利时必定会受到法律的制约,但人的思想却不受到法律的制约,它只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对自身道德水平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由于地理条件以及人文情怀的差异性,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区别,都保留着各自独有的特征。自古以来中西方文化之间就有着一定的不同之处,但这种不同绝不等同于差距,每个国度都有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需求,双方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形成机制上的不同处。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寻求有效的改进措施,这里所讲的改进并不是单纯意义的照搬照抄,而是根据自身文化发展的实际所需,并借鉴别人的优点,从中寻求最佳的改进措施,促进本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从事相关教育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道德意识、行为规范以及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形式。教师职业道德也是职业道德的一种主要表现方式。教师职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教师的某些行为:一方面,可为教师在行使相关权利时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对教师的一些行为起着一定的制约,最终使教师队伍的发展更加健全与完善。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属性
1.全面性。教师职业道德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全面,不管是作为小学教师抑或是高中教师,教师职业道德都涵盖着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内容,其中所罗列的内容不仅有高等教育的实施目的以及高等教育的具体内容,还包含高等教育的主要实施手段。教师职业道德中对教师的行为做了严格的界限,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等方面都做出了明文规定,倘若对这些没有严格的要求,则高等教育的真正有效性就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这也是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差异之处。2.教育示范性。与其他职业相比较而言,教师这个职业具有一定的引领示范性,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又是人文理念的灌输者,对学生的影响力非常大。但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与感受,在与教师相处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抵触心理,对教师的言谈举止非常在意,在很多方面会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而做出重大改变,所以,教师在平常教学以及生活中,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言谈举止要优雅得体,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化学生,促使他们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3.奉献性。作为医生来说,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工作,对于法官来说,公正判案是他们的职责,而对于教师来说,教书育人则是他们的天职,教师的育人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性不会在瞬间凸显出来,它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将真实的成效性发挥出来。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人们对物质以及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变得更多,作为当代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二、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比较
(一)中西方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意识形态对比
1.中国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意识形态。对于中国来说,我国历来崇尚的是中央集权制领导机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国家对于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乐于奉献等优良传统美德行为的养成非常注重。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无产阶级世界观中的众多内容中集体主义是其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是共产主义道德的精髓之处,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标志。所谓集体主义指的是人人都应该遵从于社会,当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等利益出现冲突时,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利益,要舍小我为大我。但这里所讲的集体主义不是对个人利益不加重视,而是要将个人利益融入到集体利益这个大方向中。集体主义的意识形态在教师职业道德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要求与标准,根据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相关要求中说明教师应尽义务,但对教师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却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中国从古至今所推崇的教师职业是一个奉献的职业。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赞颂教师的诗句与诗歌数不胜数,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流传千古。集体主义中所注重的牺牲与奉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赋予教师较高的道德形象,这一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与集体主义中所强调的物质享受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使得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带有一种悲观色彩。2.西方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意识形态。对于西方来说,一直推崇的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个人利益至上的产物。所谓个人主义指的是尊重个人的人格尊严以及平等自由权,重视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个人主义的表现层面非常丰富,具有表现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利己主义;二是享乐主义;三是人本主义。西方国家对待个人利益的重视程度非常高,美国等国家在教育方面也制定了相关法规制度,他们觉得教师应以权利本位为基本出发点,在自己的岗位中追寻真理,以求卓越发展,但要在确保教学平等自由的基础上实施上述权利。西方所实施的所有教学方面的相关内容都是基于让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个人主义对教师伦理的影响也对西方学者在研究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教师的切身利益与所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存在一定出入时,教师有行使自己权利的自由,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正确的抉择,就算违背学校的规定也在所不惜。某学者认为个人主义思想会对社会伦理道德造成一定的影响,虽然从表面层面上来分析个人主义者崇尚自由,强调对待任何事情都依赖自身,不依仗别人,用他们自己的行为习惯去生活与学习,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想法最终会使得其远离亲戚朋友,成为一个孤立的人,随着岁月的积淀这种行为会严重阻碍个人的发展,使自己在成长的阶段中步履维艰。
(二)中西方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哲学思想体系对比
1.中国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自古以来,中国就崇尚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优良美德的传承,儒家一贯提倡德是社会人文秩序,讲究男女、父子以及君臣等应遵循一定的自然之道。他们一向遵从礼仪至上原则,认为人伦社会是与天地自身所具有的相关规律相结合的产物,一旦社会人伦符合这一规律则说明其有德。中国自古就将道德的精髓比拟化,将其与天和自然之道相匹配,并借助人这一媒介将其传承与发扬,从而将道德形成一种社会关系的规范。道德所提倡的重心是对人类社会秩序的遵守。道德具有两种特性:一是普适性;二是理想化。中国人一直从肯定的层面对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道德已然成为社会大众所向往的目标,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在道德的自我修正下所实现的。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相关标准来说,已明确提出教师的职业操守以及从教者努力的方向与目标。此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即尊重与爱护学生,不辱骂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平等对待任何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做学生的良师,在生活中做学生的益友。在相关标准说明中,虽然对教师的职责提出了很多要求,但就如何爱护学生、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等内容却未给出具体的实例或者实施方案,使得教师在行使相关权利或义务时缺乏一定的依据。2.西方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哲学思想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所强调的哲学思想对某一事物没有明确的界定,只是给出一定层面的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将自然规律作为认识的主要对象,将科学理性思维的焦点放在微观层面,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对所熟知的现象进行逐步细化处理,最终控制在人类可操控范围内。教师职业道德也被归入到这一领域中,美国在《教育专业伦理典章》中明确规定了相关内容,即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而且对具体的细则也做出明确的规定,这也是与中国关于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相关要求存在差异的地方,此项条款使得教师在行使权力时能够有所依据,规范了教师的职业行为,强化了教师的职业素养的形成。
三、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对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启示
(一)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通过对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分析,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真正渗透到每个执教者的内心及工作中,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即可完成的,它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作,高校需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在制定相关教育体系时,要注意教育方法的有效化与多样化:一方面,要求教师对职业道德规范熟记于心;另一方面,开展相关教师职业道德交流会,鼓励与引导教师多参加相关培训,高校可聘请相关专家对在校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对教师展开职业道德培训。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按照教师精神层面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可根据教师的自身愿望设立师德论坛,并开展相关知识讲座等,为教师创设施展自己的平台。在进行相关制度时一定要针对教师对职业道德的理解能力分层次地进行引导,对于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要增强其对职业道德规则以及相关制度的理解层次,而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说,高校应鼓励与引导他们强化对职业道德制度的深入学习与追求。常态化则指的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在高校教学工作的整个阶段中,更要贯穿在教师教学生涯的始终,高校应该转变传统作风,要将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常态化,针对学校发展现状开展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规范制度的学习。此外,在平常的工作中还应将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内心,使其在自己的言谈举止中充分体现出来。
(二)教师专业成长支持机制的有效确立
我们所提到的教师专业不仅包含对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与学习,还包含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以及科研方面等的成长。高校应为教师创造一切可能机会,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教师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为教师的学术发展以及技能的提升开创一定的成长空间。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强化:一是高校应转变传统作风,打破学校先前的学术垄断局面,为在校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提供一定的学术氛围,对在学术上有所作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调动全体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学校在新任教师入职期间,根据每个教师自身的发展状况,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潜能,帮助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例如,某些教师可能对文学方面较为擅长,若有相关方面的培训,学校可优先选派这些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学有所长;有的教师可能对艺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这时可为其创造更多的校际交流或是国外深造机会,帮助教师尽快成长,使他们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尽最大可能有所建树,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合格的毕业生。
(三)健全与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监督管理体制
与其他制度体系相类似,职业道德的建设也需在实践探索中一步步前进,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教师应将道德规范制度贯穿自己日常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高校可成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小组,各个小组负责专门的任务,例如,课题的调查研究以及教育活动的规划等内容,并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学期末对各小组进行综合评比,对在考核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小组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校的领导机构还应成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监督小组,主要对在校所有的教师的日常生活状况以及教师的工作状态等进行全面了解,如若发现有某位教师在生活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高校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帮助教师渡过难关。随着媒体时代的来临,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高校也应借助一定的多媒体技术,在校园网站中建立监督网站,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进行评定,督促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对在教学中违反相关职业道德细则的人员应给予严厉的批评,督促其尽快改正,对于影响程度较大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分。
四、结语
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关系着教师教学的成效性,因此,我们在制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应保持人性善的基本理念以及乐于奉献的精神。近些年国家对教育行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教育经费和教师待遇上都得到明显的改观,为教师的自身发展创设了一定的条件,促使教师在一个健全完善、公正法治的国家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庞桂美.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德育比较问题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11(3):67-68.
[2]石春梅.中西方德育内涵、功能及定位的比较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43-44.
[3]田爱丽.现代经济期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实践体验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1(8):97-98.
[4]张小健,胡继岳.浅谈中西德育文化的比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4):265-266.
作者:王崇丽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