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通信论文 >

群众路线与社会实践论文

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审美导向功能

从社会利益的视角来看,“善”直接与之相联系,“美”与其则是一种间接的关系,“美”的社会利益价值追求隐藏在美的形象的背后。人们对“善”的评价侧重于内容,而对“美”的评价则是追求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而且更看重形象,即是说,“美”要求好的内容,同时必须表现为生动、富于感染力的形象,我们党希望通过强化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来塑造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这些都包含着中国政治以更好的姿态走向善治的丰富内涵。以上情形表明,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只有广大党员干部坚决反对“四风”,积极地探索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时,才能实现善,从而为实现社会实践审美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很多是因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群众路线教育的认知直接关系到活动的质量,要对科学的理想信念保持无比坚定的持守,要以这次活动为重要契机,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落实各项整改措施,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力量。要打牢社会实践审美化的物质基础,使美的社会属性鲜明地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切实为人民群众所感受,不断地激发其建设热情和创造精神。社会实践审美化是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这是因为,离开了人,离开了社会,构成美的事物的自然物质属性只能是一种潜在的审美价值,无法转化为现实的审美价值。社会实践审美化,实际上是使美的事物成为人民群众的审美对象,让审美价值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发现、领悟、欣赏和利用,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社会实践审美化的实现重在知行统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只有人类进入社会主义时代,消灭了劳动的异化,社会审美才能真正成为现实。社会审美活动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形成的人类生存的崭新方式,是人的生命活动向精神领域的拓展和延伸。社会实践审美活动作为人与对象关系的更高形式,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和谐上。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在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增强群众观点、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当前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与党的性质、宗旨、要求不相符合的情况,有的甚至还相当严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坚持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1]总书记还指出:“近年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2]这些论述充分表达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和勇气。此外,习总书记还批评了种种不认真、不求美的作法,指出了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消极应付的严重后果:“照镜子,不认真照,就看不出美丑;正衣冠,松松垮垮,就树不起形象;洗洗澡,舒舒服服泡温水,就难以清身洁体;治治病,药力不够,就难以药到病除。”[3]进而对某些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4]“四风”问题败坏党的形象,扭曲党群干群关系,对社会实践审美化是一种严重的阻碍,所以,要对“善”与“美”进行旗帜鲜明的褒扬,对“丑”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治和清理。人对物质的非法的、贪得无厌的追求必然招致惩罚,而高尚的道德修养、道德人格的塑造和社会实践审美行动必然有好的回报。这是因为:在人世间有着比财富更重要的事物,那就是真善美,社会实践审美对人民群众的生活的关切具有无限开放的价值取向,这些必须成为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追求的价值目标。要充分彰显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和实践智慧,通过反对“四风”,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既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培养科学务实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也要塑造美好的心灵和良好的形象,大力弘扬社会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社会实践审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以美的形式来表现善的内容,而且能够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去追求美、创造美。凡是对人类有害的事物,都不可能是美的。美的社会效能不仅表现在物质适用上,而且表现在精神的愉悦上,各级党员干部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走群众路线的信心,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鼓舞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实践审美化的举措

(一)全党同志是社会实践审美化的示范者引领者。

从理想的社会实践境界的视角来理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会发现这次活动对加强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凝聚民心民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5]总书记所传递的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党员干部团结群众、领导群众的能力的重要信息感人至深。只有党员干部个体精神境界提升了,能力增强了,才能从整体上促进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社会实践审美化是在主体的参与和主体对生存环境的依存中取得的,审美作为人的一种自我意识功能,源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体验到的丰富情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发展越是处于关键时期,党的群众工作越是要加强。全党同志都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下大气力做好群众工作。”[6]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高度契合的崭新的社会审美方式充分表达出来,这实际上也是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确证和自我关照,体现了人的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的完美统一。

(二)广大人民群众是全面推进社会实践审美化的基础。

审美形象是产生意境的基础,审美体验是以自身的真情实感为基础的,它不仅是一种自我肯定的方式,也是对于对象意蕴的感悟过程。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审美体验的最直接的感性体验和源泉。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加理性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积累,从而实现人的感性生活与理性生活的和谐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十三亿人,八千二百多万党员,包括海外同胞,大家能凝聚共识,本身就是力量。”[7]总书记号召我们,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在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把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夯实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服务群众的过程,就是调动群众,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过程,就是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激发人民群众社会实践审美创造的过程。

(三)各级领导干部是社会实践审美化的关键。

领导干部基于法律基础上的权力和利益应该受到保护,但是借助权力谋取不当利益必须受到贬斥和纠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带头作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全面的而不是有选择的。面对群众的眼睛,领导干部自我要求越严越好,勘误纠错越主动越好。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自己以一个普通党员身份摆进活动中去,使每个环节、每个方面都示范到位。”[8]“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怎么抓?就从中央政治局抓起,正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上面没有先做到,要求下面做到就没有说服力和号召力。”[9]习总书记同时指出:“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要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决反对‘四风’。要坚持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以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制为重点,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10]总书记还说:“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每一条都要看得见、摸得着。”[11]不难理解,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学习、实践的关键问题是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摆在突出的地位去思考和决策。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领导干部的行动感化了群众,就解决了社会实践审美化的关键问题。

(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社会实践审美化追求。

对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常抓不懈,是实现社会实践审美化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四风’问题积习甚深,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12]“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反复抓。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13]这些论述既表达了我们党持续抓作风建设的坚强决心,同时也包含着对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深刻感悟和密切关注。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实践的具体背景中,要围绕着人与社会的紧密关联去探索,把社会实践审美的目光始终聚焦在人与对象的相互关系中,不断实现人与对象的和谐统一。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远离“四风”侵害,自觉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从而在社会实践审美化的过程中展现耀眼的风采。

作者:李新市 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管理系副教授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群众路线与社会实践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txlw/176364.html

    相关专题:法律杂志 战胜自我作文


    上一篇: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扬与弃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