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通信论文 >

高校德育工作改进方法

[摘要]目前,我国德育工作存在着内容狭隘、陈旧,方法单调、枯燥等问题。我国为此加强了师德培训。应该从立足传承和洋为中用的角度,剖析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借鉴,为改善我国的德育现状和教师德育培训提供思路。

[关键词]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借鉴

高校德育的关键因素是教师。高校对教师的师德要求,绝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道德或职业道德水平,更重要的应该是教师的德育水平。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应该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作为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最重要的标志。高校教师在从事德育时应抓住两个核心:一是应掌握大学阶段学生道德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内容,二是应掌握最有效的德育方法和手段。离开这两个核心,改进高校的德育工作就无从谈起。

现阶段的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道德教育内容呢?首先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内容进行传承。这是中国德育之根,失去这条根,再美好的图景,再动听的语言,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高校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熟知中国传统的德育主张,这一点恰恰被许多教师所忽视。儒家思想指出,德育的目的不在于空洞地传道,而在于现实社会的实践。《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恐怕是中国德育教育的宗本,而目前大学德育的做法却是空洞地传道,在改善大学生的行为举止上显得苍白乏力。北宋中期兴起的理学,其人伦规范内容也有刻板和空泛之处,但其对中国德育的理性思辨达到了相当的深度。最有特点的是蒙学,从“洒扫应对”入手,把道德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融合,注重道德的启发,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强调从培养行为细节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这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德育的精华所在,为今天的大学回归德育的正确方向提供了思路。《大学》为德育之纲,理学为德育之思,蒙学为德育之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大学德育效法古人当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取其精华,扬长避短,方能有所作为。其次,大学德育工作者还应具有更广阔的视野,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奉行科学的“拿来主义”。例如,古罗马非常注重传统美德教育,孝道、效忠国家、服务社会、崇尚英雄是其主要的教育内容。古希腊的先哲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的命题,倡导通过学习者的智力活动,自由探究习得道德思想,把机械记忆和模仿传授的德育方式提升到理性的高度。这是西方德育精华的源头。西方德育思想发展的里程碑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主张尊重人格、尊重人选择美好生活的权利,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这是西方现代德育思想进步的先导。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将西方的德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他认为,绝对的、一成不变的道德真理并不存在,道德准则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杜威还提出,德育的核心是培养批评性探究能力而非机械性的品格训练;教育不是传授固定的规则,而是要发展学生的理智。[1]在具体的德育工作过程中,如果把中国传统德育社会习得性与西方德育的自由探究及批评性探究结合起来,相信会取得很好的德育效果。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历史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日本的道德教育,受我国古代文化的影响较深,德育内容主要是守法、忠君、奉献等伦理思想。1878年,明治天皇颁布《教学大旨》,申明教育之旨在于“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2]此谓日本德育之宗。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军国主义昌盛,德育随之被绑架,强调“绝对顺从”,培养“忠良之日本国民”。[3]二战后,日本的德育受美国支配进行了民主化重建。1947年3月,日本颁布《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确定为“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出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爱好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从表述中可以看出浓厚的美国民主色彩。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并实施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将德育放在首位;颁布新的《学习指导要领》,提出“将尊重人性之精神与畏敬生命之思想活用于家庭、学校及其他社会上的具体生活里;培养一个能创造、富于个性的文化与民主的社会以及国家之发展,进而能对和平的国际社会作出贡献的有主体性的日本人”。[4]笔者认为,日本的德育思想中,劳动与责任并论、个性文化以及国际社会视野三个方面的内容值得我国大学德育借鉴。鄙视劳动、缺少社会责任、视野狭窄等是当代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提出德智体美劳的“五育”,实际上将“德”与“劳”分裂开来,使德育缺少了实践的依托,也对大学生“德”的考评缺少了依据。此外,在目前大学生的德育内容中,缺少了国际因子和全球视野,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某种角度讲,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时出现种种不良行为且屡教不改,即是我国德育内容中缺少了国际因子和全球视野造成的。在这方面,我们应向日本学习,并在大学德育中补上这一课。笔者认为,科学的德育思想既与本国的国情相适应,又要具备历史眼光和国际视野。固本清源、洋为中用、与时俱进是德育工作基本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目前中国的德育教育,内容应具备这样几个层面:一是坚定不移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坚持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教育,三是进行国际道德观念的培养。这样的德育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培养具备大国风范的国民素质。

德育效果除了受德育内容的影响外,德育方法也至关重要。方法、方式的错误,会导致受教育者对德育的反感和抵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德育逐步摆脱了“左倾”思想,但德育的效果却一直不尽如人意,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忽视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灌输重于疏导,说教重于实践。较深入地研讨大学德育过程的规律,掌握过硬的德育“技术”甚至是“艺术”,是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门必修课。首先,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勇于直视目前德育存在的问题:一是德育内容缺少实际执行性,使德育沦为空谈,没有形成大学生有效的道德行为;二是其他学科课程没有对德育形成支撑,使德育孤掌难鸣;三是政治教育对德育的覆盖,使德育内容变得狭隘;四是德育的途径与手段很单调,易使大学生反感。如何破解这些难题,首先,还是先向老祖宗讨教。儒家的孔子、孟子都是教育家,他们从自身的德育经验出发,总结了德育的一般方法,重点有:学思结合、自省自克、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改过迁善、积善成德等。墨家的社会实践法也有很好的效果。可如今这些德育方法,几乎全被课堂灌输代替了,被考试代替了,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其次,还需向外国人请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美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参与实践的方式塑造学生的德行,反对灌输和强制,反对单一的、固定的价值观。这是西方德育的基本原则,也是基本方法。文艺复兴时期,倡导教师的理性指导,学生的自我管理、自律自治,反对一切惩罚,正好契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后来杜威强调,任何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理解的学科都具备德育功能,高校所有教师都必须担当德育的责任,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走出德育课程的狭隘局限。杜威还强调,道德不是靠教,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在与人交往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提高的。他主张利用学校的集体生活,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这也值得高校借鉴和大力推广。目前大学的课程越开越多,大学生课堂之外的集体生活也是十分单调和稀少的。[5]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推行了“城市年”计划,让青年学生接触社会,参与一些服务工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会意识。这可以为大学改变目前的闭门教育提供参考,像美国那样,构筑起培养成熟公民的社会环境:教育工作者、家长、行政官员、社会团体等通力合作的德育机制。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美国,设立公民学教育课程,将政治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分离。[6]英国的德育有两点值得我们重视:一是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对学生需求的调查;二是关注社会反馈,组织调查人员深入家庭、企业、政府部门等,听取社会对学校德育的意见。[7]这也是目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弱项。此外,英国重视对德育工作者的方法培训,如师资培训法、多元教学法、教材处理法、教师引导法等,可以结合高校的德育实际,加以改造和利用。我们高校目前的德育工作的确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些都属于前进中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说明我国高校的德育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正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大展身手的时候。我们期待着高校德育“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千帆竞发的研究与实践的局面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5]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8-38.

[2][3][4]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日本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424,51,135.

[6][7]戚万学,杜时忠编著.医学论文库现代德育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130-139.

作者:孙洁 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德育工作改进方法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txlw/167572.html

    相关专题:西安翻译 坚守道德底线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法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