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思维情境之中渗透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小学生的阅历有限,对问题的认识受到思维的限制,对事物的感悟程度也较为肤浅。因此,对于一种学习方法,教师不能直接灌输给学生,或是死记硬背,或是不加指导的随意让学生自我理解、自我探索。这都不会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也不可能实现教学的目标。教师只有将方法渗透到具体的句子中,置于思维的情境之中,才会有预期的效果。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其主体作用,并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逐渐在实践中运用,最终运用自如。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味书屋》一课时,学生对“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这句话不容易理解。怎么办?教师可以通过积极思维训练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对于句子的理解,离不开上下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借助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这也是我们理解句子含义的重要方法。于是,我分步骤来设计问题,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展开思维。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思考的:我说:“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刻下的‘坚定的信念’是什么吗?”很多学生都能够在读课文体会到,于是不约而同地回答:“‘坚定的信念’就是‘以后要早到’。”我接着问:“同学们,你们再想一想鲁迅为什么要刻下‘坚定的信念’?你们是不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告诉老师?”学生很快从课文中找到鲁迅小时候的一个生活故事,从而了解了鲁迅没能早到的原因。我再提问:“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个‘坚定的信念’真的刻在鲁迅的心中了吗?”这个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就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下文中的“时时早,事事早”这句话加深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理解。通过这个事例,学生基本掌握了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由此可见,理解课文内容时渗透学习方法不失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在学习中善于总结学习方法
学习的方法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总结。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及时总结,将那些成功的做法、有效的方法以及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提炼,变成自己的学习武器,真正做到掌握并灵活运用。学生如果自己总结出了这些方法或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就为自己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学习方法的总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角色就是指导。由于教师经验丰富,有着很强的提炼能力、概括能力,且已经对教材中的方法以及运用得相当熟练,所以,教师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作用,适时向学生渗透方法,推广优秀的学习方法。此外,教师要放开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这样,学生亲自主动获得的方法,一定是适合自己的,更能有效运用到自己新知识的学习中。
三、指导学生将阅读方法运用于实践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运用才是最好的学习。一个好的学习方法的获得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学生的学习经历决定了他们学习知识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就通的,真正理解一个事物还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凭借,需要一定的方法。掌握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领悟,逐渐吸收。因此,在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之后,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多给予他们阅读的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实践的机会。学习方法的运用,也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运用自如。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努力探索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从中获益,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生学习知识、发展个性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更好机电期刊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
作者:曹银芳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