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美术馆的现状
武汉美术馆原为汉口保华街金城银行建筑群,由建筑师庄俊设计,其主体金城银行是一栋三层的古典复兴式建筑,为武汉市一级保护建筑,80年代末期为满足当时作为儿童图书馆的需要而加建至五层。建筑为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550㎡。主体建筑背后是三栋三层高的住宅,是武汉市二级保护建筑,供当时的银行员工居住,是汉口常见的里分住宅形式,建筑群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5800㎡。金城里建筑群在功能上经历了从银行——儿童图书馆——美术馆转变。在功能置换的过程中,金城里住宅需要容纳大面积的展览空间,原有的单元式住宅空间格局与展览需求的大容积、大体量空间不匹配,因而在空间的适应性改造上,设计者运用了多种设计手段和策略,可作为单元式空间再利用的典型案例。
2.再利用的空间匹配设计策略
2.1完形“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的重要流派,它认为人类对事物的具有整体认知的倾向性,在视觉法则上具有“封闭性”、“连续性”、“相似性”这几个原则。在建筑的再利用和改造中,建筑师常常利用“完形”的手法来达到对“整体性”的预期,创造出更单纯的三维空间。金城里两户住宅之间共用一个突出的楼梯间,空间边界都是不规则的,设计者将楼梯间的空间“完形”,使三组住宅整合为了三个连续完整的矩形空间用作展览;同时通过连续的立面限定中庭的形态,避免中庭里产生过多阴角空间。2.2连接金城银行建筑群的四栋建筑原没有交通联系。设计者将交通功能置入到建筑之间的间隙当中形成四个交通空间。但金城银行与金城里的层高不一致,金城银行底层高2.5m,二层高5m,三至五层高3m。金城里底层高4.5m,二三层原层高3m,经改造后层高均为4m,无法直接联系起来,设计者巧妙的将两者之间的缝隙设计为残疾人坡道,解决了不同层高之间的高差问题,同时满足无障碍要求。但通过对实际使用情况的观察,残疾人坡道的设计在细节上处理的不够到位,利用率较低。2.3整合金城里建筑群中原有一个梯形院落,设计者将其改造为中庭,把金城里建筑群整合为一个单体建筑。这个中庭成为美术馆主要的交流和休憩的空间,必要时也可以布置为小型的报告厅。设计者极力保持金城里住宅的立面,模糊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界限,在建筑内部营造出“街道”的场所感。2.4竖向重组多层建筑通常可以通过减层或局部减层形成门厅等大空间的方式来满足新功能的使用要求。金城银行作为一级保护建筑,对其保护的要求比较严格,以不动其主体结构为佳,没有进行竖向上的改造。金城里住宅为武汉市二级保护建筑,层高仅3m不符合展厅的使用要求。设计者将住宅内部的结构全面拆除,仅保留原来的外立面,再重新设置楼板,将每层层高提至4m;并将东边建筑二三层楼板局部减去,形成了一个高8.4m的大型展览空间,以适应某些大型展品的高度要求。(如图4)2.5注入为了能够使展览空间形成连续完整的动线,设计者在金城银行建筑群的北端扩建了一部分,在美术馆的轴线上形成了门厅(原金城银行)——中庭——北门厅(扩建)的空间序列,由历史建筑的恢弘大气过渡到现代建筑的简洁纯粹。扩建部分以三角形为母题进行空间构图,呼应基地,两个三角形的体量围合形成一个棱形的广场。在立面上,扩建部分作为原建筑立面的延续,采取的是低调谦逊姿态,灰色花岗岩石材与原建筑灰色水刷石墙面相协调。原来的立面是序列感和秩序感很强的柱廊空间,新建筑则是大面积实墙,部分用条窗作为立面元素,强调的是扩建部分的现代性和整体性。
3结语
金城银行-武汉美术馆的改造案例的特殊性在于,它由一个建筑群整合为了一个单体建筑,而这个建筑群当中有着不同保护级别的历史建筑,针对金城银行这个一级历史保护建筑,设计者显得谦虚谨慎,仅仅是简单的将功能置换,而针对金城里住宅这样的一般性历史建筑,则进行了“留皮不留骨”的大刀阔斧般的改造,这是基于住宅空间改造为弥补展览空间的先天不足,这种做法对于单体建筑而言也许过于激烈,但从城市决策者的角度来看,对于历史建筑的再利用,置换何种功能比如何置换功能更重要,恰当的功能对单体建筑的激活也许最终能够带动整个城市片区。目前我国对历史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已经由过去注重单纯的建筑物质环境的改善转向了对增强旧建筑活力、促进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推动文化发展等更广泛更综合目标的关注,也正因为如此,神经外科期刊才有了研究历史建筑功能置换时空间匹配设计策略的必要。
作者:冉晓敏
相关专题:永兴岛 制约情绪的因素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