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就业指导在大学生求职的准备阶段,是大学生获取就业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对其能否成功就业意义重大。而现代培训旨在帮助企业培养合格员工,其培训的理念与方法对高校就业指导有许多借鉴意义。该文在梳理现代培训的内涵与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并从现代培训角度,提出解决高校就业指导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现代培训;就业指导;就业能力
当前,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以及经济形势与经济结构的日益变化,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高校毕业生压力逐年加大,就业难的问题成为高校关注热点,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推动就业的主要手段之一,却存在许多困境,而现代培训的兴起以及广泛运用,为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本文从现代培训的内涵方法入手,剖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提出改进高校就业指导的对策建议。
1现代培训的内涵及其方法
现代培训理念源于成人学习特点,成人学习是一种基于反思的体验,学习是在探索和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难题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掌握相关技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其结果是人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而现代培训是指通过改进个体的知识、技能、行为与态度,从而使其发挥更大的潜力,最终实现个体的健康发展与具有良好组织效能的活动。现代培训按照成人学习规律,注重需求分析与问题导向,内容针对成人工作与生活中的问题困惑,通过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传授,使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工作与生活、促进个人的发展,其培训方式除必要的知识讲授外,现在多以互动体验式为主。
2当前高校就业指导现状以及困境
高校就业指导是指“高校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指引下,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的解读、就业形势的分析、择业心理的调适以及择业技巧的培训等,进而帮助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使其顺利就业的一项活动。”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大学生就业逐步实现市场化,大学就业指导工作开始启动,199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顺应高校需求,编纂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一书,开启了中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已达到749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就业压力凸显。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迫使高校就业指导适应市场需求,面对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新问题,寻求转型与创新发展。与此同时,高校在各个层面重视就业指导问题,包括:组织机构层面,大部分高校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统筹协调就业事宜;人员配备层面,校级领导亲自抓,各级学院开展就业率排名,专业老师与思政老师齐上阵督促就业指导工作;课程设置层面,就业指导课程贯彻整个大学教育期间,各种类型的就业指导课、职业规划、经验交流会及讲座等接踵而至。
相对于日益变化的市场,如火如荼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根据某知名网站上的《国内高等院校就业指导满意指数调查》分析,被调查在校学生中,只有9.92%的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现状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说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许多不足:一是符合国情的就业指导理论比较匮乏。二是国内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专职教师紧缺,主要靠专业课教师或思政辅导员兼任,流动快,难成体系。三是当前高校普遍将“就业率”作为就业指导成效的评判标准,重数量轻质量,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真实需求。四是就业指导课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还处在初级阶段,内容主要围绕一些就业政策、技巧等开展,缺乏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辅导,并且就业指导课与专业课程脱节,缺乏针对性;其次,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多理论灌输,少案例分析和实践教育,单纯的理论灌输显然不合时宜,缺乏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笔者观察,就业指导课老师多照本宣科,内容枯燥乏味,具有指导性的案例尤其不足,造成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难以应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3现代培训视野下的高校就业教育改进策略
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师资、制度等困境需要长时间的解决,尤其唯“就业率”的判断标准短期内难以改变,只有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可以借鉴现代培训的理念,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就业能力为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完善与改进高校就业教育。
3.1以需求为导向,转变高校就业教育理念
高校就业指导应以质量为本,其目的不仅仅为了学生的成功就业,实现高就业率,更要注重就业的层次与质量,因此就业指导要围绕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个人就业能力需求为导向,深入调研分析学生就业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学生就业能力需要什么就指导什么,社会岗位需要哪种能力就辅导哪种能力,并将其融入到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规划中,以此来合理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进高校综合素质测定的向度,以期帮助学生构建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最终使之受益。当前,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都积极与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合作,积极调研市场就业能力需求,以此测评与对照本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时改进就业指导的内容与方式,反观我国的高校鲜有此类举措。
3.2以提升就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就业指导针对性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工作和发展的机会,以及未来取得工作进步。高校作为大学生获取未来职业能力的重要场所之一,这就要求高校就业教育要以提升就业能力为目标,而现代培训的重点就是能力培养,要求干中学,学中干,突出学用结合。因此高校就业指导要强化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合作,构建长期学生实习合作机制,建设实践实习基地,这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就业能力需求,并在实习中增长知识与能力。学校也可邀请用人单位共同参与高校的就业指导,利用用人单位的培训中心,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就业能力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3.3以强化师资建设为保障,提高就业指导实效性
教师是保证高校就业指导的主要基础,本着“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倾力打造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一要确保合理的专职教师比例,严格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就业指导教师数量不能低于毕业生总数的千分之二,并结合自身学校实际,引进具有丰富的理论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高超表达能力的高端人才,来组成学校专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二要不断强化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就业指导具有实践指导性的特点,尤其要注重聘请社会精英人才来担任就业教育兼职教师,也可利用本校的校友资源,外聘学界、政界、商界精英人才以及各行各业中的一线骨干为兼职教师。借助他们丰富的从业阅历、社会实践经验,向学生介绍各行各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态势,传递就业需求信息以及创业机遇,交流职场成功的经验与方法,这样既可以弥补高校就业指导偏理论的缺陷,也能够大大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路,为学生适应职场、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3.4创新高校就业指导形式,增强就业指导吸引力
为构建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就业指导就要立足于就业价值观与能力的培养,而价值观与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理论讲授是远远不够的,现代培训理论发现,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被讲授者只能记住其中20%的知识,而角色扮演、模拟、实践等方法,参与者能记住所说、所做的90%。而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主要以“满堂灌”的理论讲授为主,甚至照本宣科,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提不起对就业指导课的兴趣,就业价值观与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要使高校就业指导充满吸引力,除了及时根据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外,就业指导形式需要创新教学形式,以系统承载教育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应该借鉴现代培训理念,从成人学习特点出发,除必要的理论知识传授外,以互动或体验式为主,尝试开展求职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实景面试、分角色体验式教学、访谈式讲座、实践实习、规划设计比赛、职场模拟演练、心理测试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与角色体验中,不断反思,改变态度,学到技能,获取经验,构建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彭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加强就业指导及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D].南昌:南昌大学,2010.
[2]张爱芹,王丽娜.中美高校就业指导与就业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3(3):78-80.
[3]马众,侯军歧,崔凯,金春华.论当前高校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2(36):13,41.
[4]赵娜,李晓波.国外职中国医学期刊业生涯教育发展特色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28-130.
[5]李强.解读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J].管理观察,2008(12):90-91.
作者:徐立萍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