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活属性
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和环境发展密切相关,人们所创造的文化也脱离不了生活环境的强大作用.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包含的内容由少至多,由简单到丰富,遵循着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位的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初期,生活内容主要是为了生存,大量的时间用于生产劳作.可以说,那时人们的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暇时间十分有限,生活质量十分低下,生活和生产基本上融为一体,难以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异.而恰恰在此阶段,体育得到萌发和发展,因为那时体育成分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狞猎、游牧、耕作等生产活动,以及为庆祝收获、祈祷祭祀等生活内容总离不开体育的影子.体育活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人的生活则是另一番情景,但其中体育成分也占据相当的比重.中国人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一个尚武祟力的民族,正如《左传》中言“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当时从事祭祀活动的巫师和从事军事活动的武士社会地位很高,从而形成了一种生活氛围,即武风的兴盛,这使民间生活出现了“四时讲武,三年大习”的社会时尚[2].中国人本身存在人种体能方面的柔弱,因此,人们逐渐倾向于修身养性的修炼活动,将行动于外的形体练习,内化为心理的、静态的练习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更多流行在汉族聚居区,而其他民族则仍保持着强悍的武化思想,保留着武化生活.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促进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社会生活拥有了更充裕的闲暇,闲暇生活内容也日益丰富[2].以前与生产劳动融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成分告别了昔日的“亲朋”,独自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调味品.特别是社会高速发展使人类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类面对前所未有的“文明病”困扰,人们忧心忡忡.这时,人们想起了体育活动对自己祖先的巨大帮助,逐渐醒悟:人类不能遗弃属于自己生活的重要构件———体育.于是,人类开始寻找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是与现代理性社会不十分合拍的非理性自我,但它却是人类不能失去的自身另一半自我.社会的发展使人们拥有了更多的闲暇,从而使闲暇文化得到极大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闲暇不再局限于时间单位,逐渐升级为一种文化.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如何利用好闲暇时间,充实自己的文化生活,已经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群众体育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占据了人们休闲生活的很大部分,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更多的人开始利用闲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人们已经意识到体育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完善人们的心理,还可以凝聚人心,具有良好的益群作用,而这是其他生活内容所难以达到的.同时,体育生活需要闲暇时间作保证,它是人们在有闲暇并有闲钱的情况下,为提高生活质量必然需要的生活内容.民族地区的闲暇文化体育生活色彩更为浓厚,能歌善舞、豪爽豁达的民族性格促使体育生活成为其闲暇文化中的主旋律.可以认为,生活属性是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封闭属性
由于没有条件和能力使人们实现这种愿望,才使人类历史走过了漫长的相对封闭的时代.在一个民族文化刚刚萌发或发展早期,假如没有相对的封闭,民族文化就难以形成其独特的风格、独立的体系[3].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样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成长与孕育,最终才能衍生出具备浓郁色彩的民族文化气息,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正是由于这一过程的发展,民族文化才可以不断地积攒足够的能量,慢慢成熟.中国现代武术套路推广工作步履维艰,究其根源是封闭内养时间不足,民族文化特质的锤炼还不到火候,尤其是颇具艺术体操味的现代武术套路就难以被其他民族认可,世人反而对民族文化特质丰厚的太极拳喜爱有加,这充分说明了民族文化的展现必须要有民族特色,欲求“争雄”,首先要有独特的、雄厚的文化底蕴.民族体育文化在民族地区受到意识的制约,使民族体育文化笼罩在浓厚的血缘气氛中,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种族和民族色彩,使体育文化的内容和范围限定在一定的领域之中.例如在苗族流行的“拉鼓”原是苗族古代祭祀祖先的一项活动,在敬祖先的心态驱使下,这项活动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民族体育项目.社会行为的遗传性,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受遗传的影响,人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与上一代人或前辈一致性,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上代人的思维意识.体育活动更具强烈的社会遗传性、因为人的体育特长行为是在长期磨练中逐渐形成的.体育特长行为被内化为人的生理机能,在人体生理机制方面产生适应性的改变,这些生理机能在人的遗传基因中或多或少地占据一定的成分,为下一代做好了遗传的生理准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所处的地域偏远,文化、经济、政治等发展相对落后或滞后而造成的,因此,在区域性范围内得到极大的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成分.
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属性
在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它所具有的共同地域及血缘关系、文化等等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人们对于这一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态度就构成了民族认同.在民族认同中,首先是血缘认同.民族是一个人们共同体,对这一共同体中人们的相互关系的认同,是民族认同中的核心问题.这种认同划清了此民族与它民族之间的界限.这种由自然血统而造就出来的文化认同符号更具有凝聚力,更容易使人识别不同的民族性.其次是民族文化认同,一种文化体系以民族为载体,民族又以文化为聚合体[4].一种文化的产生、发展必然在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发展,同时该民族在自身文化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地壮大,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联的,也恰恰由于这种关系,民族认同的更高级表现形式就是民族文化的认同.中国的武术就是有别于其他民族对战争进行技术性总结后演成的体育项目.武术是将战争中的技术成分加以提炼,经过长期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演化出一种既有技击意识、健身观赏性质又有东方哲理内涵的体育项目[5].西方的拳击、击剑,至今仍然保持着原始的战争意味、战争成分,缺乏必要理性文化意识.这就将不同的民族文化极大地体现出来,成为一种显文化,人们对这些显文化的感受不同,心理倾向便归属于特定的文化,因而产生不同的民族意识.文化认同的形成是在对一个文化全面、深刻的认知后而产生的,因此它构成了一个认同体系,其中包含文化组成的各个层面,并且在人的思想意识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了一定的文化认同,人的行为就会发生特定的变化.如人们在闲暇进行体育活动时,很自然地要采用其认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宁夏回族自治区长期流行于民间的健身内容很多,如今已形成规模,为少数民族和其他民族同胞充分认可的回族传统体育健身内容有武术、木球、方棋和踏脚等.宁夏自治区体委还对备受回族居民喜爱的方棋进行整理,制定了《方棋竞赛规则》,使其更具娱乐性、规范性和竞争性.由此可见文化认同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程度,以及对人的行为意识影响深远.
4小结
每一种传统的体育活动内容长久流传,世世代代地为本民族成员所沿袭,是一种具有具体规范性质的文化内容.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具体规范要求不断提高对文化的认同,在这方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又具备精神文化内含的属性,是民主属性的重要体现.
作者:戚道宝 单位:枣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