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第一个环路由呈现目标、激发动机、学生自主学习、自学检查、练习巩固、课堂小结等环节构成。即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通过自学达到目标要求,教师在学生自学中只起引导作用。第二个环路是在第一个环路的基础上增加集体讨论的环节,如果学生通过自学没有达到目标要求,可以通过集体讨论解决自学中遗留的问题。学习主要是通过个人或集体完成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同样只起引导作用。第三个环路是在第二个环路的基础上增加教师讲解的环节,如果学生通过自学和集体讨论之后,仍然没有解决学习问题,就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完成学习目标。这一教学流程把学生的学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环节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在这些环节中主要起引导、点拨、反馈、评价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1]。
二、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实施自主学习的原因
之所以在中职学校数学课堂中实施自主学习,主要是由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决定的。
(一)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
中职学校学生的数学成绩在初中阶段基本处于中下等的位置,大部分在中考中成绩较差。学生在初中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的数学知识远远达不到初中生应该具备的水平。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扩招,再加上通过“自主招生”等其他招生方式扩展生源,致使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数学基础越来越差,知识层次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二)中职教师教学方法传统
大部分中职教师的教学方法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满堂灌”“一刀切”的讲授式教学在数学课上表现为“三部曲”:教师引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评论,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学生由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身数学基础较差、担心说错而有伤自尊心等原因,很少回答甚至不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在上课时常常陷入“无人回答”“自问自答”的尴尬境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了降低教学难度,遇到问题时教师常常直接给出结论,而不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是机械的背诵数学结论,简单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题目稍有变化便不能自主解决。
(三)学生畏学、教师难教
从学生角度来说,中职学生知识基础薄弱,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习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导致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方法不科学。中职学生的学习压力本来就不大,缺乏学习动力,再加上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更加不愿意学习。因此,中职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在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时,缺乏对学生个性和差异性的考虑,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即使教师在教学中有所改变,也只是采取简单的“小组讨论”“同桌讨论”“分组讨论”等几种形式,缺乏对学生的深入引导,容易使学生厌烦,降低学习兴趣。由于中职学生与中职教师双方均存在问题,因此,即使学生在刚上数学课时能专心听课,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越来越差,开始出现玩手机、讲话、睡觉等诸多不良行为。在学生看来,中职阶段的数学课和初中并无多大区别,同样枯燥而乏味。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不愿学也学不会,产生畏惧数学的心理。教师感觉学生教不会,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难以提升,劳动得不到认同,甚至产生自我怀疑,常常认为自己似乎越来越不会教数学课了。
三、自主学习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实施的途径
近几年来,我校在数学课堂中试行自主学习,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成果。自主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了“我要学”,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经过探究和实践,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数学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应该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动机
在学生上课之初,教师就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设置一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布置预习作业,通过检查预习作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要求学生喊出班级学习口号,通过口号振奋学生的精神,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等。
(二)确定学习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习目标一般由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既能够准确概括出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目标必须具体、明确,既不能要求过高,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也不能要求过低,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后,也可以在课前发给学生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在课外提前预习。
(三)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制定了学习目标后,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在此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类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等)以及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提出不同的自学要求。对于概念课,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概念学习的特点对学生提出自学要求。学生的概念学习实际上是概念获得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步骤:其一,观察一组事例,从中抽取共性;其二,下定义,分析含意,了解其本质属性;其三,举正、反例,理清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四,将该概念与其他有关概念进行联系和分化;其五,重新描述概念的意义;其六,运用概念,以变成思维中的具体[2]。教师要求学生首先阅读课本的实例,尝试理解概念的定义,接着摘录概念或在课本中划出概念,最后自学例题,理解概念的应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应该思考概念是如何得来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有其他等价的叙述、概念要如何运用等问题。对于公理、定理和公式的教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摘录在笔记本上,并思考它们形成的条件和结论是什么,是如何推导和应用的。对于习题课,教师可以预先布置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并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做错的题目进行重点分析。根据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给学生提供几个思考角度:未知元素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你知道哪些有关的内容?能否把它与以前熟悉的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想出一个更容易着手的有关问题?一个更一般的问题?一个更特殊的问题?一个类似的问题?所有的条件都有用吗?能否检验、核对结果?能否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结果?所有方法的优劣是什么?能否把这一结果用于其他问题?[3]对于复习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预先梳理出本单元的知识脉络,并整理总结出自己还有疑问的地方。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在初期不适应自主学习,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学生习惯了这种学习模式后,可以适当减少学习时间。二是教师要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学生的积极表现要及时表扬予以强化,对消极应付的学生加强督促。三是课前预习。鼓励引导学生一定要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
(四)自学检查、组织讨论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教师要及时分析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了解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知识是未被学生掌握的,没有掌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学习的困难在哪里。自学检查的形式可以是提问,可以是习题训练,也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出题,通过题目的形式来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通过学生的自学检查,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解决。对于典型的例题、习题和概念、公式,教师可以分给每个小组不同的题目,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任务。例如,在《复数的四则运算》教学时,教师把问题分成复数的加法、复数的减法、复数的数乘运算三个类型的题目,交给六组学生合作讨论,然后由六组学生分别讲解各个知识点,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共同学习掌握这部分内容。
(五)教师重点讲解
学生经过自学和讨论,已经掌握了一些内容,但是有些内容需要教师讲解。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的课堂讲解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教师的讲解也提出较高的要求。数学抽象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在一些数学教学内容中,教师要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吸引学生动手、动脑探索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不能面面俱到。因为是先学后讲,所以,教师的讲解要针对重点和难点,特别是要详细讲解引起学生讨论的争议点。二是教师讲解要抓住典型例题、剖析概念内涵、分析解题步骤、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对于一些偏题、怪题,教师要少讲或搁置不讲,以提高课堂效率。三是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针对疑点,抓住关键步骤,讲清解题思路。四是由于数学知识体系内部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所以如果发现学生前面的知识不牢固,要及时复习补充。教师的讲解与自学检查、讨论交叉进行,以方便学生进行后续的学习。
(六)练习巩固、课堂小结
学生在前面的阶段已经完成了规定的学习内容,需要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进行课堂小测试,要求学生随堂独立完成;要求学生自主出题、小组合作出题、组间相互出题等;进行课堂数学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等。练习的题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注意设计好变式练习,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和迁移。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订正错误的解题,并随时给予学生个别指导,特别是要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课堂小结方面,可以由教师做小结,也可以由学生做小结,教师予以补充。小结要抓住重点,总结难点,突出基本的知识点,对于典型的方法、新的解题技巧也要重点总结。这六个方面承前启后、相互连接,既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又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授课效率。学生通过教师不断地训练和指导,逐步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增长知识,学会学习。学生只有学会学习,真正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的探究与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作者:陈慧慧 单位:上海石化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