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技术措施合法性标准
互联网的安全模型,需要考虑系统面临的各种安全挑战,设计出的互联网安全参考模型(如图2所示)。互联网技术措施具有纷繁复杂的特征,在技术措施的初步分类中可进行判断技术的合法性。技术措施合法性,必须全面考虑技术措施的动机可能会产生的影响等,需要实施强制性的法律要求。在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发展及其迅速,但是立法、司法的发展却比较滞后,因此,不利于互联网技术措施合法性判断顺利进行。判断技术措施合法性,在促进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也可能会降低某个领域技术措施带来的良好社会效果。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预见能力逐渐会降低,目前的预计和判断可能完全不符合未来的发展。但是,互联网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在于构建开放性的环境,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商业和技术能力,与世界水平对比,我国互联网技术领域水平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我国判断技术措施的合法性过程中,应该切实了解公众的真正需求,综合分析商业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为维护公众的合法利益为主,维护共同网络的安全运行(如图3所示),从而采取合法的竞争行为,尽量减少垄断问题,实现综合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在合法性的判断中实施比较宽松的标准,首先扶持各商业的发展,在打破常规秩序的过程中,大力引进各项先进技术措施,制定完善的正当竞争法制,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合同法、民法以及各项著作权法等。依据上述互联网技术措施的分类,其基本功能性技术措施一般都具有合法性,主要此技术措施可正常供应公众需求,具有辽阔的商业应用前景,不产生不可逆的破坏性,即可判断为合法的技术措施,比如广告框拦截技术等。此类型技术不容易识别,在各大规模的商业活动中,其价值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比如搜索、链接等技术措施。此类技术在早期应用阶段,无法认识到其应用价值,可能会被定义为“异端”,被判断为非法。因此,在进行判断此类技术措施的过程中,应该认清其发展方向。主要此类技术不具有恶意的攻击行为,特别是属于客户端控制的,则被判断为合法。登陆密码之类的消极防御型技术措施,大多都是不会是非法的,但是攻击型的一般都是非法的,除非是杀毒类的技术措施具有“以毒攻毒”的功能。著作权法中表明,此类技术措施属于破坏权利技术措施的行为。因此,可依据法律实质内容,进行规定攻击型技术措施的合法性。积极防御型技术措施的合法性的空间比较模糊的特征,合法性与善意恶意情况出现很大的不确定性。攻击型的技术措施的对象一般都是假象的,虚拟并且被夸大的,假如防御行为超出了规定的限度,则被判断为非必要技术措施,增加了违法性的风险。非必要技术措施大多都是属于消极防御型的,其违法的可能性相当大。无法克服的技术措施,可能会对用户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但是主要体现出良好的益处,则是可被允许存在的,也属于合法的。在判断技术措施合法性的过程中还会依据其它标准,比如同等替换的第三方软件,此技术措施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用户可自主选择并应用。
2非法技术措施的法律后果
非法技术措施,其最直接的后果是即将停止此类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认准技术行为后,将会承担不同的后果。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首先要准确捕捉现象,对现象进行取证,并深入分析技术等。因此,需要软件的源代码,采取合法技术措施才能明确技术措施的真相。因此,针对非法的技术措施,应该综合分析判断、描述该技术措施行为,包括技术手段的功能、效果特点等,在判断技术措施行为的基础上,采取责令取消特定、责令修改特定技术措施等。由于技术手段变化日新月异,针对非法技术措施,不但需要制裁所取证,还需要禁止类似的技术措施等。
3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应用的软件技术措施,与单独软件技术具有明显的差异,其技术措施的特定用途不会受到限制。比如“蜘蛛程序”可称为一种技术措施,发展为互联网搜索行业的技术基础,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拦截弹出页面的技术,不但可为用户拦截弹出广告,还可有效拦截其他公司的软件安装弹出框。由此可见,这些技术措施的应用形式是发展的,有些用途是合法的,相反的是一些用途是非法的。综上所述,通过按照技术措施的重要性、技术措施的对外特性、技术措施在软件中的作用、技术措施的生效方式、技术措施的功能以及发展趋向等,可进行合理分类互联网技术措施。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环境中,遵循不同的标准,进行判断技术措施合法性标准,以增强互联网的技术措施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最后,真正认识到非法技术措施的法律后果,及时制裁非法技术措施,创建安全高效的互联网环境。
作者:李静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