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当代大多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都是积极向上的,但不可否认,少数大学生理想信念比较模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信息的多元化,一些不良思想难免会侵入校园。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代高校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却在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上与现实脱节,空洞乏味,没有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也是导致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传统
当代高等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方法上过于传统,缺乏创新。一味依靠课堂灌输,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的说教教育,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就很难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单一
受市场经济趋利化的影响,政府甚至是家庭都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只是高校的事情,与他们无关。学校就成了“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孤立之势,忽视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是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合力作用的基础上将社会理想内化为个人理想的过程。因此,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方面,还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合力。
3、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假、大、空”
目前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没有能适应多元化社会的需求,没有紧密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还一味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导致教学内容“假、大、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总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缺失的原因种种,重要的就是与现实相脱节,导致过于抽象,没有将理想教育和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等结合在一起,缺少人文主义的关怀。
二、就业指导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联系
(一)理论依据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都是全面发展自己,其中也包括思维能力”,“人的全面发展理论”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将就业指导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载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一方面,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本质要求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强调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目标的引导、职业生涯的规划以及就业技能的培训等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都得到极大的培养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目标越来越趋向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潜力,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技能和实践技能的双重培养,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通过提高人文素养等途径来提升其精神境界,帮助起树立崇高的理想,从而使学生能真正的在科学文化、思想理论和文体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得到极大的发展。
(二)理念上的联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对象都是学生,因此我们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为了学生一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③而大学生就业指导则是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在实施过程中同样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做到整体性与个性的统一,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教育内容上的联系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把科学与人文、技术与政治、经济与理想信念协调一致地统一起来,把理想信念构建于做人做事基本规范的严格要求、高尚情操的陶冶以及未来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德才基础,使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和谐发展[3-4]。而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目标设置也都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为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与理想信念教育过程是一脉相承的,这使得理想信念教育的认知功能、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实现了教育向现实社会的回归。
(四)教育目标上的联系
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共同服务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三大基本素质:坚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及必备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这三大素质的培养,需要我们给大学生以必要的思想引导、人文关怀,事业关注以及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教育大学生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为其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大学生就业指导着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的双重培养,在学生在校期间对其进行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技巧等教育,以社会职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一条龙的就业指导服务,为其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理想信念教育都是高校人才教育的组成部分,都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理想信念教育与就业指导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将就业指导有机地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有效的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提高理想教育的实用性、现实性和可行性。
三、将就业指导作为理想信念教育新载体的路径探析
(一)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
高校应积极利用校园文化平台,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将就业指导与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帮助他们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从而选择更符合自身的工作岗位,为社会、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高校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平台,开展各类生动有效的就业指导活动,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高校可以积极营造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将理想信念教育与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开展各类就业指导讲座、模拟招聘会、简历制作大赛、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从而实现顺利就业。另外,高校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理想信念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引导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自觉的将个人需求同国家、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二)注意发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合力作用
将就业指导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载体,应以学校为中心,同时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构建起一个整体的互动网络。具体而言,学校开设职业规划等相关的课程,开展就业指导活动,这些都需要形成长期性、系统性的教育体系。至于课程和活动,两者之间应该有着必要和相关的联系,且必须立足于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应注意克服目前相关课程的开设相对独立,且开课目的不够明确等问题。同时,开课对象不能只局限于毕业生,而应该加强对在校低年级学生的指导。让他们有一个长期、充分的准备,而不是临近毕业时才惊慌备战。当然,对于就业问题,学校领导必须足够关注,需要进行深入细致地考虑和服务,应当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点、优势和兴趣所在;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个人理想,坚持一份希望,而不至于迷失到被动纷乱的竞争中。同时,学校在指导和协助学生的基础上,需要考虑其家庭和社会环境之间的某些影响,这往往会是制约学生的潜在因素。因此,还需要尽可能建立一种信息交流沟通的机制,让家长了解和参与到学校的相关活动中,密切与学校合作。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把社会引进学校。比如,与企业举办某些活动,聆听企业的相关报道等。我们在引进的同时,还应当直接走进社会,应该联合相关的机构,促进就业指导制度的完善。
(三)从价值观、人生观等角度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处理好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离不开理想信念教育。当代社会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高校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一些多元的思潮的冲击,在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方面,容易出现功利性的问题。体现在其就业观上,就容易出现功利性的就业观。因此,高校应该将就业指导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处理好个人就业同社会、国家需要之间的关系。
作者:林益彬 单位:闽南理工学院 光电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