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通信论文 >

电工教学的体会综述

一、要教会学生看书,必须先教会学生通读书

老师总是要求学生课前要看书预习,但许多学生看书一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看不下去了,预习也就到此为止。作为老师一定要告诉学生,对于新接触的教材,有看不懂的地方是正常的,新教材新在新知识,看不懂的地方一般就是新知识所在的地方。遇到这样的地方怎么办呢?硬着头皮看,硬着头皮看下去,直到看完一节或一章。因为要弄懂新知识就必须熟悉新知识,并在熟悉的过程中寻找新知识和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联系找到了,新知识便看懂了。硬着头皮看的过程就是熟悉新知识的过程。为什么要硬着头皮看完一节或一章呢,因为任何知识都是作为一个系统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而人们认识新事物总是从整体开始。印度盲人摸象的故事就从反面说明了这个道理:几个盲人摸象,摸到象耳朵的说象像扇子,摸到象腿的说象像柱子,摸到象尾巴的说象像绳子。如果他们能够硬着头皮把象摸完就不会闹这样的笑话了。所以看书首先要通读书。硬着头皮通读后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头晕脑胀,这是好现象,说明我们的大脑正在经受锻炼,正像我们锻炼身体时会感到肌肉酸痛一样。这时我们要让大脑休息休息,比如到林荫下散散步,或到球场上打打球,或者干脆睡个天昏地暗,然后再看。再看时我们就会感到容易多了,就会发现许多原来看不懂的地方原来并不难,只是一时没有转过弯来而已,许多人会由此体验到贵在坚持的真谛。老师总是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预习的过程首先就是通读的过程。老师总是抱怨学生不预习,实际上许多学生曾经试图预习,但因为不会通读只能半途而废。所以老师在要求学生预习的时候就要注意学生会不会通读,如果不会就要先教会他们通读,否则预习的要求就要落空。对整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再来看局部就有了一个居高临下的视角,就能对局部有更精准的定位和更准确的把握,准确把握了各个局部之后又可以使我们在更深的层次上认识整体,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比如前面提到的盲人摸象,盲人的问题出在只摸到了局部而没能看见整体,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但若只看整体而不关注局部,也无法抓住大象的形体特征,形成大象就是“扇子”、“柱子”、“绳子”等的组合体的概念,只见森林,不识树木。看书也是这样,通读之后再针对看不懂的地方重点读,如此反复进行。可以肯定地说每重复一遍,看不懂的地方便会少一些。但若三、四遍下来仍有看不懂的地方就不要再硬着头皮看了,因为三四遍还看不懂就说明我们的已有知识不够用,无法和新知识建立联系,再看只能徒生厌烦,这时就要找参考书或等老师讲了。通读之后听老师讲和没有通读听老师讲是完全不同的。通读之后就知道自己哪里不懂了,就明确了问题所在,就可以集中注意力于老师对这些问题的讲课上,这叫做带着问题听讲,效果自是大不相同,可以立竿见影。如果老师的讲课没有涉及我们的问题或涉及了但我们没有听懂,就要主动提问,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对老师和其他同学也是一个帮助。事实上在通读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要借助参考书来搞清楚一些问题的,比如借助字典词典搞清楚不认识的字和不懂得的词,借助一些专业书搞清楚不懂得的专业术语等,所以通读的过程也是书越看越厚的过程,

二、上电工课时要限制学生看书

一般来说,老师当然要鼓励学生看书而不是限制学生看书,但也要分情况。老师要鼓励学生课前看书,那是预习;老师要鼓励学生课后看书,那是复习;但上课时就要注意限制学生看书,在老师准备系统地讲授新知识时就要要求学生把书合上,这样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于老师的讲课上。老师要特别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于和他们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有关的讲课上,从而更好更有效地理解这些问题。老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当他们能用自己的语言对通读中遇到的问题做出圆满解释的时候,书才算看懂了。有些老师喜欢让学生看书上课,老师时不时地只读出上半部分,学生应声读出下半部分,老师再时不时地鼓励两句,于是皆大欢喜。他们喜欢这样的教学氛围,认为是轻松的师生互动;他们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认为这种方式让他们理想地达成了教学目的。这确实是一种轻松的师生互动,但却不一定达成了教学目的———能按照老师的指引读出书上的文字是一回事,理解这些文字所承载的知识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事实上当老师的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刚刚看着书回答完问题的学生让他合上书再重复一遍时他就茫然不知所措了,所以判断学生是否听懂要看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完整的叙述所学的知识,而不是照本宣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它会以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解掩盖真实的不懂,并给学生造成一种虚幻的满足。学生乐于享受这种满足,并在享受这种满足的同时放弃应该进行的努力。虚幻的满足总是要被现实击破的,那时学生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了。对技工学校学生来说最常见的代价就是在岗位竞争中的失败。付出代价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学校,学校的声誉也会在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不满声中声名狼藉。

三、看电工书要以掌握知识技能为目标,而不仅仅是看懂书就算了

对于技校学生来说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并形成技能,从而实现由中学生向技术工人的转变。要达到这个目的光看懂书还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课后复习温故而知新,并进而看透书看化书。所谓看透书就是在看懂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看出书中字里行间的东西,这与“听话听音”是一个道理。对于技工学校电工教材来说看出字里行间的东西主要是看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逻辑体系。一般写书人是先写出简要的逻辑体系形成写作大纲,再加以详细阐述形成书。看书人则要反其道而行之,要通过详细的阐述概括出简要的逻辑体系,只有看到这一步才能说明你已领会了作者意图,系统理解了书上的知识。比如《电工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三版)§1———1的逻辑体系为:有了这个逻辑体系图这一节的内容就了然于胸了。当你概括出每一节的逻辑体系后,就可以进一步概括每一章的逻辑体系了,最后是全书的逻辑体系。全书的逻辑体系便是全书的目录了。当你把一本书看得只剩目录的时候这本书你便看透了。所以看透书的过程也是把书越看越薄最后只剩目录的过程。在学语文课的时候老师总是让学生对每篇文章进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其他科目的老师则不这样做。这给许多学生造成错觉,认为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语文学习。事实上这种方法也适用于电工科目的学习。也是我们在看透书的过程中必然要用到的方法。所谓看化书就是能够针对书上的内容生发出自己的见解。比如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电工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三版)中的表述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为什么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与电阻成反比,书中没有讲。如果我们不继续探究,我们对欧姆定律的认知就停留在机械记忆阶段,不仅容易遗忘,而且难以应用自如。但如果我们能够结合看得见的水流现象来理解看不见的电流现象,我们就容易联想到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是因为电压是推动电流流动的力量,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是因为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力量,正如同水压越大则水流越大,水管阻力越大则水流越小一样。当我们有了这样的联想后,欧姆定律便结合我们的日常经验而构建到我们的知识体系中,并成为我们学习新知识的强有力的支撑点和结合点,成为我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得力工具,同时使我们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电压、水压、电流、水流、电阻、水阻的物理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当看化书后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我们已能熟练应用书中介绍的知识和技能,但相关的文字却日渐模糊,当需要表述这些知识和技能时我们已不用回忆书中的文字而是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而且每次所用的语言都会因时因事因地的不同而不同。这就是有意义遗忘,文字遗忘了,文字所蕴含的意义却已化入我们的知识体系中成为我们能力的一部分,成为我们一生拥有的财富。所以看化书的过程也是把书看没有的过程。看透书看化书是对老师备课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提这样的要求是不是有点过了呢?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受他们文化基础、实践经验和悟性的限制,要在当前就把教材看透看化确实难以想象,对于这些学生我们早点教会他们看书,早点提出明确的要求,就会使他们少走些弯路,多一份坚持,从而不断地接近目标,这是雪中送炭。对于条件好的学生,我们早一日教会他们看书,早一日提出明确的要求,就可以帮他们早一日达成学习目标,这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都是成人之美,都体现着教育的核心价值,都是老师的责任,都不为过。总之,看电工书从时间上看分预习,听课和复习三个阶段;从理解方面看分看懂,看透和看化三个层次。作为电工老师,不仅要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认真听讲,更要教会学生看电工书的方法,要针对不同的看书阶段提出明确的理解要求。这对学生成功地进行预习、听课和复习并最终掌握电工知识和电工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黄庆阶 单位:广东省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电工教学的体会综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txlw/144087.html

    相关专题:法律杂志 图学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上一篇:工程专业与服装设计论文
    下一篇:循环经济理念价值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