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通信论文 >

复合型金融信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的培养复合型金融信息服务人才的创新模式。本文结合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服务工程学院在培养复合型金融信息服务人才方面的实践,借鉴国内外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提出了复合型金融信息服务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为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服务工程学院培养优质复合型金融信息服务人才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二、我国金融信息服务人才的需求

1.金融信息服务人才需求主体。对于金融信息服务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两大类: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和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金融信息服务人才需求主要来自于金融服务外包行业,主要包括四类企业:第一类是国际金融机构在华的离岸运营中心,如汇丰、花旗、摩根大通、道富等;第二类是具有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跨国服务外包提供商,包括IBM、埃森哲和毕博等;第三类是国内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如后台服务中心;第四类是有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国内服务外包提供商,如浙大网新、软通动力和文思海辉等。[3]而更具发展潜力的是互联网金融方向,包括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传统金融企业都在积极地拥抱互联网产业,这使未来对于金融信息服务人才的需求将急剧增加,同时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2.金融信息服务人才需求特点。根据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和互联网金融产业的特点,金融信息服务人才需要具备以下一些特点:(1)计算机知识和金融知识交叉融合的能力。在掌握计算机和金融方面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能对两方面知识进行融会贯通。(2)金融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已经越来越深入地被应用到金融业务的各个方面,如客户交易行为和模式分析、金融风险管理等。对于学生金融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3)具备国际视野和外语技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往往会要求人才具备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外语沟通交流能力。而互联网企业的国际化,也会对人才提出相应的要求。因此了解外国文化、国际商业知识和法律,掌握英语或是日语等外语,会极大地增强人才的竞争力。(4)具有良好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体现在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学生在适应当前金融产业所必须具备的。当前我国以计算机专业或是金融专业为主的单专业教育体系,无论在专业内容上,还是在教学体系构建上,都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对人才的要求。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挑战

复合型人才是指具备了两个专业(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人才。[4]复合型金融信息服务人才培养是在计算机学科的基础上,增加金融和财会等专业知识,通过双专业交融,使学生能形成新的知识、新的思维方法和新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具有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更强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与思想起源于世界各国高校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原有的课程的界限及框架,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以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渗透,并成立了越来越多的跨学科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5]但是复合型人才培养也对培养模式构建提出了新的挑战。1.双专业培养的方向选择。传统单专业设置使学生能专注于一个专业进行深度的学习。双专业设置会使学生在学业进展过程中面临专业方向和专业重点的选择,而学生的专业课程和学业负担也会比单专业的学生压力大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学生对课程外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兴趣培养。因此合理设计专业课程,使学生既知识宽厚,又学有所长是复合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很大挑战。2.双专业培养的知识更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双专业设置不是两个专业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交叉和融合课程设置来实现对人才的复合能力培养。随着新的技术和理念不断涌现,如电子金融、金融数据挖掘、金融数据库等新课程出现,这使需要不断调整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3.双专业培养的实践挑战。在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一方面一些课程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如金融信息服务外包、服务外包管理等,授课内容以理论介绍和综述性内容为主,如何使理论授课和项目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更好的接触实际,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教学体系设计都是巨大的挑战。

四、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构建

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成立于2008年,率先在国内高等教育界探索复合型金融信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跨计算机专业和金融专业的金融服务系,遵照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化要求,贯彻专业学习与综合实训并重,采取“三阶段”式“2+1+1”,即“2年专业基础+1年从业实训+1年企业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熟练的专业技能、开阔的国际视野、独特的创新思维的复合型金融信息服务人才。[6]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培养模式构建以复合型金融信息服务人才为目标,探索在培养理念、培养目标、教学体系、教学队伍、实践体系等五个维度协作创新,不断改进计算机和金融等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下面进一步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1.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在由教师授课为主的“理论导向”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主的“实践导向”模式。[7]在掌握多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个人和职业能力、人际沟通和团队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核心能力。2.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强调熟悉金融和财会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并具备金融软件开发和应用技能,具有中、高级外语水平和沟通能力,适应现代金融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国际化需求,培养宽视野、复合型的高素质现代金融信息服务人才。3.基于模块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体系构建上,体现出模块化的特点,通过设置多层次课程模块,使学生既明确专业培养基础,又能根据自身特点合理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同时在课程模块设置上,既体现出双专业融合的课程特点,又具有双专业自身特色。这有助于学生在具备双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兼顾一定的单专业特色和专业深度。在专业模块设置中,还需要体现项目实践和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内容。这样使教学体系能向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方向倾斜,能更加贴近现实环境。4.构建多层次师资队伍。多层次师资队伍组成包括专职教师、企业教师和外聘教师。专职教师组成又包括了计算机、金融和管理等多个方向,多学科教师形成一个系,有助于形成多学科的交叉和优势互补。同时企业教师为学生带来了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项目经验。外聘教师主要为外籍教师和行业专家,他们为学生带来了国际视野和外语沟通交流能力。5.四级实践体系。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环节尤其重要。这体现在通过构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毕业设计”四级实践体系,使实践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体系中。通过四个阶段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使学生能分阶段渐进式的增强实践能力,实现“学习—实训—再学习—再实训”的螺旋式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与企业构建校外综合实训基地。实践平台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五、结语

复合式创新培养模式在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服务工程学院金融服务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在专业知识上和综合能力素质上有了明显提高。金融服务系学生多次在“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大赛中获得奖项;同时,金融服务系的几届毕业生都被国内外知名的金融机构和服务外包企业录用并获得了企业的好评。

作者:朱一鸣 姚遥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复合型金融信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txlw/143221.html

    相关专题:中国在南海填海造岛 中国典籍与文化


    上一篇: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作品的构思
    下一篇:高等法学教育的反省及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