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事业单位没有详细的责权意识
事业单位因为其本身的特殊性,其自身的职责并非提升自身原有的资金储备,也不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使得很多管理成员在目标的达成上不能形成共同的意见,这就使得分权管理的体制受到多重阻碍,事业单位的每个部门的职责评判不能实现客观公正,这也会产生巨大的风险。比如预算执行不到位和不合理,预算资金的出处有着巨大的差异,导致事业单位公信力不断下降,资金不能科学合理的应用等。
2.没有严格的内部控制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制的健全,事业单位虽然在内部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在大额资金投资支付的某些重大项目的审批方面或者在外部融资的问题中,不具备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不具有科学的自我约束的管理能力,内部控制成为了可有可无的摆设,为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了长期的诱因。
3.内部不具备预算管理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通常只是分为两个层面,即年度收入预算和支出情况预算,预算结构的不合理与制度的不健全会导致财务风险,实施的预算管理机制不够科学与规范,使得主管和财政的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依据预算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进行具体细致的掌控与了解,对隐藏的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避免或者是做到合理科学的预测。
4.决策不科学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力度不过关
一些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决策工作依然不能符合实际,缺乏有效性和科学性,某些领导依然凭借个人经验来决策日常经济事务,制定的决策不能实施全员参与共同讨论的形式,在制定财务决策的时候经常是一人决策或者是上层领导决策的现象,这就使得事业单位财务决策经常发生错误或者是不足。另外监管程序非常重要,对预防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有着巨大作用,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却对此不够重视,没有足够的监督管理力度,使自身的财务风险抵抗力降到最低程度。
二、进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措施
1.合理确定风险控制目标
事业单位在风险控制中一定要实现三个目的。第一,就是操作性目的,通过事业单位内部监督、项目的实施以及资产管理队伍的成立,让单位内部财务活动能够有序和规范。第二,就是信息性目的,让所有的财务信息都能够和真实情况相吻合,实现财务管理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能够建立具有实效的、科学合理的监督制度。第三,就是合规性目的,也就是在财务工作所有环节中需要按照部门的长期发展要求,遵守法律法规和单位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确保财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能够合法合规。
2.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需要不断增强财务人员风险控制能力,提升单位财务人员风险预测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而要实现以上目的需要做到以下三条。首先财务人员可以通过不断积累经验,能够快速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隐藏的风险,并可以预测这些风险将带来的影响严重程度。其次需要不断培训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根据数据来预测和衡量风险。最后所有的财务人员能够具备基本的应对风险的应变能力,具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通过交流学习和不断钻研,熟练了解风险控制方法的科学应用,能够端正态度正确对待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并将所有的应对风险的措施实施细化。
3.正确处理风险管理与事业发展的关系
要走出认识上的误区,积极主动吸收新的理念和新的管理方法,不断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能力。通常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财务管理规范,不仅符合我们国家依法理财的基本国策,也是事业单位避免财务风险的保障,有利于事业单位内部的稳定团结和长远的进步。
4.实施财务状况预警机制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中最为关键和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风险监控评估和预警机制,应用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纵向与横向的科学对比,来预测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有可能隐藏的风险,并找到工作中的不足,给出合理的有效控制措施,能够对所有隐藏的财务风险和各种风险诱因实施相对应的措施,来尽可能的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总结
事业单位一定要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吸收国际先进的财务风险控制经验,能够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状况预警机制,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越来越科学和规范。
作者:冯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