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通信论文 >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建议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新就业指导理念

1.“就业”不等于“就职”,克服“功利主义”倾向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高职院校陆续开展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历经教育市场化改革30年,当下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仍带有传统就业指导模式的痕迹,表现为一种“功利主义”的指导观,即将就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和工具,实用至上、顺利签约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价值取向。在功利主义指导观的作用之下,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技巧培训轻生涯教育、重就业数量轻就业质量、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现象。“就业”异化为“就职”,这可以解决学生的一时之需,但并不能满足学生的生涯规划和社会的切实需求,也不符合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发展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并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计划与安排[1]。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应从理论入手,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对其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理性分析与综合研判,准确合理定位,确定职业目标,培养职业认同感,为就业做好思想和理论准备。

2.重在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理念

就业指导的服务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理念,即指“以学生为本”,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是要做到“量体裁衣”,从学生的生源地域、性别、年级、专业、性格、兴趣、能力等诸多角度出发,分层分类培养与指导,才能取得工作实效;二是重在服务,具体的就业指导应服从并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扮演服务者的角色,而学生是被服务者。从职业生涯的规划、就业政策的解读、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信息的获取、就业能力的提升、就业目标的实现等都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指导。学校教育在于帮助个体形成发展的自主能力,使个体的发展由“自发”水平提高到“自觉”水平,使个体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2]。教师应挖掘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鼓励其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行动为将来的职业谋篇布局。

二、共性与个性相融合,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

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就业指导的课程开设可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就业指导显性课程应围绕职业发展这个核心,注重传授有利于学生生涯幸福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技巧[3]。可具体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和创业指导、模拟面试、职业能力提升等必修课和选修课,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公平、自主地选择合适的课程。隐性课程更侧重于师德师风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校风学风的感染渗透作用,学校应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学业、就业、择业提供良好的氛围。可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克服现实困难,采取大班授课和小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就业课程的实际满意度。

2.教学过程阶段化、教学形式多样化

多数高职院校在毕业年级或实习下点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侧重对求职简历的制作、面试技巧的传授等现实层面进行指导,而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涉及不多。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特点,从大一入校开始,结合专业教育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探索;大二期间,重点对他们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情感的培育、职业道德的内化,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提升;大三期间,结合实习、见习等实践经历和就业意向,侧重对就业形势、就业渠道、应试准备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做到自我实现。具体指导时需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如学业困难、经济困难或心理困惑的学生,应制定详细的就业帮扶计划,并跟踪就业情况。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业指导可以采用课堂授课、专题讲座、团体咨询、个体辅导、模拟面试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具体的服务内容应通过各种公开的途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让他们能够自主选择,做到有的放矢。

三、“内培”与“外引”相结合,整合优化师资队伍

就业指导的特性对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理论层面,教师需掌握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二是实践层面,教师需要了解行业一线的现状和动向、地方就业岗位的特点与变化等动态的信息。而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结构总体上表现为:校内教师多,社会专业人士少;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4]。校内教师以学生工作管理人员为主,年轻的辅导员是授课的主要支柱,专职教师较少,多为兼职,缺乏行业一线的专家教师,要改变这一短板,必须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制度保障。一是凭证上岗,担任课程授课的教师必须取得职业指导师的资格证书,才具备从业资格,鼓励教师申报更高级别的职业资格;二是建立培养机制,对就业指导教师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校方制定培养计划,分步骤实施。其次,组织保障。一是扩充师资,根据师生比和结构优化原则,壮大教师的队伍,其中辅导员、班主任是中坚力量,通过系统培训,可以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咨询与服务;二是专兼结合,根据专业特色,引进行业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或团体咨询等服务,以弥补校内教师知识结构的不足。再次,经费保障。学校应对就业指导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从经济上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必将取得显著性进展。

四、依托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1.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

掌握就业信息是实现成功就业的前提,加强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成为重要举措之一。一是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息库,实现信息对接,供需双赢;二是完善学校就业网站,公布及时的就业信息,提供互动平台,如可开设在线答疑、模拟面试、档案查询、报到证派遣等模块;三是与地方人事、教育网站和企事业网站进行对接,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就业工作的质量。

2.充分挖掘校友和用人单位资源

高校要重视校友在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成立校友联络机构,广泛了解和联系校友,让校友主动关心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向母校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信息。今天的毕业生是校友所提供就业信息的获利者,也是将来母校学生就业信息的提供者,如此良性循环,必将极大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5]。高职院校在毕业生毕业时应采集毕业生的详细信息,并进行就业跟踪。定期开展校友座谈会、校友联络会,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母校、校友、在校学生的多方互动,对学生的就业提供多方面的渠道与支持。高职院校可采取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等途径与用人单位保持良性沟通与联系,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时调整就业指导与服务。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途径,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机会。通过就业指导与服务,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自我、探索职业世界,在自我和职业之间寻找一种恰当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谋生,而且能够更好地生活。

作者:吉冬梅 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建议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txlw/134772.html

    相关专题: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地球物理学进展


    上一篇:高中物理课堂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下一篇:市场经济下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