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通信论文 >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研究(5篇)

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研究

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的教学重点是什么?有些教师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有些教师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人生。”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重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应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尊自信

部分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发现有一些学生的个性存在一些问题,就否定这些学生的人格,即认为这些学生的人品全部有问题,属于不能与之交往的类型。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偏失来源于心理的缺失,因为他们内心缺少一根心灵的支柱,所以行为上拥有自毁、毁人的特点。对这些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他们学会自尊自信,尝试引导他们体验新生活。比如,有一名学生曾经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可是后来父亲与母亲离婚了,父亲又与其他人建立了新的家庭并且生下了其他的子女,这名学生的母亲受到了情感的打击,未再建立家庭,但是她却因为情感上受到了巨大的创伤,把生活的不满全部发泄到这一名学生身上,而他的父亲,因为生活重心转移了,所以不能给他细致的照顾。久而久之,这一名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被抛弃的人,他难以理解为什么父母要抛弃自己,找不到人生的出路,因此热衷于网上交友,迷恋于网络上虚拟的感情,不愿意积极地学习知识。这就是一则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情感受到重创,导致人格缺失,从而不能健康成长的案例。这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师为了引导他健康地成长,阅读了大量的教育心理学资料,了解到对于这样的学生,应用“说理论、讲道理”的方法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结合心理学知识开展情感教学渗透,才能帮助学生在心理上“站”起来。所以,该教师没有应用“给学生讲道理”的教育方法,而是在课后关心学生的生活,在他苦闷的时候和他谈话,给予他情感的抚慰,慢慢拉近师生的距离。然后,该教师又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有关健康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让学生结合相似的生活案例进行思考,想想其他人是如何突破心结开始成长的。在这名教师的引导下,该生开始理解生活的磨难并非源于自己不够好,父母不负责任的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关键在于他必须拿出自尊自信的态度积极地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前人类的心理学问题、行为学问题有大部分源于情感的问题。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如果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就要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获得情感支持的前提下积极地面对生活。

二、应用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自主

当教师应用情感教育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用积极、主动的心态看待各种问题以后,又应当如何持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呢?教师为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在心理上独立,当学生的在心理上独立以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行为上独立。依然以那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引导学生看待父母离婚的这个问题为例。这一名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心理学书籍了解到,自己无论做出怎样自毁、毁人的事,父母也不会因为他而改变:父亲不会因为他不建立新的家庭,母亲不会因为他学会控制感情。他需要做的事情不是自怨自艾,而是要尝试规划新的人生,走出父母给予的心理阴影。当这一名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后,她就会想了解如何才能摆脱心理阴影,走向新的人生。此时,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学习名人励志的案例,让学生学会规划人生。经过教师的引导,这一名学生做出如下规划:学生认为继续留在家中,只会受到更多负面的影响,于是他决定以后读大学,上大学以后通过申请助学金及打工的方式开始新人生。但是,在这以前,他首先要做两件事:第一,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考上大学;第二,尝试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他认为只有锻炼好自理的能力,才有足够的能力走出家庭,照顾好自己。当学生拟出了这样的学习生活规划以后,该教师就引导他依照该规划行动,过上全新的生活。

三、应用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学生受到家庭的影响,可能一时之间难以完全建立信心开始新生活,此时,他需要他人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为了让学生学会和他人交流,向他人求助,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项目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依然以那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引导学生看待父母离婚的这个问题为例。教师曾在思想品德课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扶助孤寡老人”的活动,要求一个学习小组访问一个家庭,在周末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陪老人聊天,为老人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这一名学生过去被父亲和母亲照顾得太好,连饭也不会做。在这个过程中,该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交流,并且通过向他人请教,学习了做饭、洗衣,该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思想品德水平也提高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应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看待自己的不足,吸收他人的优点,在他人的帮助下健康成长。

四、结语

本次研究说明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以及方法,希望可以成为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借鉴。

作者:王蓉蓉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与优化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很多课程都加快了课程改革的脚步。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培养中学生良好品德的综合课程,也不断进行着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课堂有效性的措施,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促使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优化

初中是学生心智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阶段,教师和家长都必须重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初中思想品德课就是专门培养学生品德,并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引正确道路的一门课程,教师通过知识传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涵盖的道德、法律、心理及国情教育等教学内容,采用科学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并具有良好的品质道德。但从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现况来看,还存在很多教学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探讨造成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对于优化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将较多精力放在了知识的传授和机械的操练上,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兴趣。如果这种教学方式不做出改变,不仅教师会感到疲劳,学生也会对教学内容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率降低。这些不良现象,要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教学,以学生为本,对教学有效性进行认真的思考,在教学方式上做出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的思维,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优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开始是成功教学的前提,教师必须设计引人入胜的开题,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引导他们主动、自觉进入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设计课堂开题时,可将本节教学的内容与时事要闻或者典故、故事相结合,采用生动的语言和生活实例,或者创设情景的方式将学习目标传传达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提前做好备课准备,在掌握教材的前提下,精心设计课程导入,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应用漫画、小品等形式以吸引学生,让他们在不自觉中就进入到学习状态中。例如,在进行“消费者权益”课程讲解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多媒体课件——漫画《该找谁》,然后以提问的方式来将学生引入带到课堂学习中,如“漫画讲述了什么事情”“如何解决类似现象”等,这样,教师就可以将教学的内容慢慢引入,不但使学生在漫画情景中拓展了思维,发挥了想象,还利用漫画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打造交流平台,加强合作沟通

中学生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有跳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有各自的性格和表达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赋予了课堂教学多样化、丰富化和灵活性,才能让课堂活力四溢,让学生思维发散,充分发挥出内在的潜能。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打造一个体验、探究、合作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充分地表达内心,互相探索和交流,以分组合作、探索探究、教师点拨的形式,拉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创建和谐课堂气氛,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根本上提升学习效果。

(三)充分利用导学提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想,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设计好导学提纲,给他们10-15分时间进行自学,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这样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了空间,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逐渐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利用“小栏目”,培养发散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利用启发式教学拓展学生思维,让他们能够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来考虑问题。在教材中有很多具有启发功能的“小栏目”,如名人名言、“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图文并茂的小栏目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念,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观察能力。

(五)注重实践,关注创新思维

当前教育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将教学中的知识结合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能够将知识转化成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能够通过这样的转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转变情感,获取体验。为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重视实践环节,加强教学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社会中,实现知识和实践的有效结合。例如,在讲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是一个公民,公民应该尽到义务和履行的责任,之后要结合现实的环境,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地球的呼吁”,让学生亲自动手布置教室、收集资料等,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搜集资料中认识到当前污染的严重情况、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还能让他们树立起环保意识,并通过自己的正确行为,履行环保责任。班会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环保治理的建议,这样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具有综合知识的教学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为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燕华.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策略探析[D].聊城大学,2014.

[2]韩亚晶.初中思想品德课综合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刘兴民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四中学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如何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摘要】公民意识教育在现阶段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具有义务性、时代性和紧迫性,通过公民意识的培养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公民素养和主人公意识并培养其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因此,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教育资源的充分挖掘、特近生活的教育模式以及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来培养初中生的公民意识。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公民意识

思想品德课在初中教学课堂中的实施其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道德素质高尚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而公民意识则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中思想和行为的体现。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公民意识具有义务性、时代性和紧迫性,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列手段来加强对对初中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一、初中生公民意识培养的要求和特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道德素质高尚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都对初中生的公民意识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育界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1.对初中生的公民意识培养应当具备义务性我国的义务教育指的是在法律条约的规定下强制接受的教育,而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也是义务教育的必要任务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开展义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公民教育更加普及。因此,国家的义务教育应当把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作为首要目标,并结合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内容以及加强初中生在道德法规等各方面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加适应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和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良好公民。2.对初中生的公民意识培养应当具备时代性时代性质的不同对初中生公民意识的具体要求也大不相同。在不同时代道德素质对初中生的要求几乎相同,而不同的是要求的具体内容。在当今社会,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公民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初中生的主人公意识和社会义务责任意识等,并使初中生形成良好的素质观念、道德情操和团体意识,使他们在社会中能够更加的奉公守法形成来好的行为作风,同时也为他们养成正确的人身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3.对初中生的公民意识培养应当具备紧迫性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明确的初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道德素质高尚、行为习惯文明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因此,加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公民意识教育是必然要求。然而,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形成的多元化的价值观,以及升学是教育的不断升入,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显得微不足道,初中生的道德意识、社会义务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等都非常薄弱,因此,加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公民意识教育相对于当今时代的初中生而言非常具有紧迫性。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公民意识培养的主要方式

1.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平等观念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所制定的首要标准,因此,在学校中培养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平等意识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而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师就应当从以下的几方面考虑,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师道尊严的教学观念。2.教学资源的充分挖掘要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公民意识的教育,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公民意识的素材。比如在讲七年级第一单元的《笑迎新生活》时,教师可以从《新学校,新同学》和《创新新集体》这两课中挖掘关于团队意识的教学素材来培养学生的团退意识;或者是在讲八年级第四单元《心有他人天地宽》中的《海纳百川有人乃大》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这两课时,教师可以从中挖掘包容心、善心、良心等教学素材,来教导学生宽以待人的良好品格。而在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中,关于公民意识的教学资源则更加丰富,因此需要思想品德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挖掘。3.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要能够做到贴近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并且能够准备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才能更好的被初中生所接受。4.多彩课外活动的开展对初中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客观的课本理论知识,而是需要学生能深入的融入到社会现实中才能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如果仅仅依靠简答的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能充分的组织学生融入到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体验作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从而有效加强他们自身的公民意识。

三、结语

培养初中生的公民意识不仅是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学的需要,也是适应我国国情和政治经济发展的教学需要。因此,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师应当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职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加强对初中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养成高尚的道德素质,并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许名健.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8)

作者:宁贵军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木钵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策略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是初中教学过程中一门非常重要的教学课程,思想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状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策略,重点探析思想品德的体验式教学特色。

关键词: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实施策略

由于初中生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广泛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方法,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成果,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道德水平的综合提升,真正提高了初中思想道德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开展体验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年龄阶段,从年龄层面上说,初中生在不断摆脱以感性认识为主要特征的一面,同时也是能力处于开发和培养的特殊阶段,学生的这种特殊性认知情况决定了初中教育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渲染课堂氛围,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对初中生来说较为抽象,加上初中思想品德为开卷考试内容。因此,许多教师根本不重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导致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成果,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难以有效提高。

二、体验式教学的优点

首先,体验式教学是把常规的教学活动当作师生之间一种生命交流、情感沟通、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探讨生活的客观实际,感受体验各种道德现象,通过情感的的交流和催化,实现了道德过程和情感体验的充分结合。其次,开展体验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和欣赏学生,帮助学生搭建一个符合自身发展的平台,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取得预期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愉悦了课堂教学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问题式体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探讨问题式体验教学,一方面是基于初中生特定年龄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问题式体验教学,能够充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情感问题,达到充分启发学生的情感思维。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不断思考和分析,能够发现自身的情感问题所在,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基础上,为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活动式体验教师在教学中,传授学生的书本知识仅仅只是教学的一个方面,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还需要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做到把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真正的理解。开展体验式活动教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学生在活动实践中能够亲身体验思想品德课程的魅力,通过感悟和认知形成自己特有的观点,实现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3.实践式体验依据新课改的相关规定,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如果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社会生活的相关问题和学生成长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总结和归纳,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办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把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方法,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实践体验,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思想情感的真实感受,能够对自己有进一步的认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4.感动式体验人的思想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尤其是初中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很容易出现极端化情绪,“触景生情”说的就是情感是由外部环境刺激引起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教学内容、学生思想情感引导到一个特殊的思想情境中,让学生置身其中去观察体验,让学生在自我的认知过程中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正确的行为准则,继而不断内化成自我为人处世的价值标准。总之,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已经难以在初中教学中取得预期的教学质量,探讨体验式教学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各种教学方法和体验式教学情境,从整体上把握大纲的教学要求,不断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而不断提升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瑛.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3):181-183.

[2]张瑛.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3]王萍.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阚丽辉 单位:农安县第一中学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在初中思品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学科素养的养成,对思想品德学科教育教学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对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培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口头表达能力策略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概念的界定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对学生语言修辞、观点陈述、肢体表现有一定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是在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与能力特点的基础上,在初中思品课堂上培养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仅能在外在方面做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注重礼仪礼貌等,而且在内容上更能恰当、自觉地运用思品书本中的知识和观点,层次清楚、有逻辑地、辩证、多角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1]。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口头表达能力既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长期忽略,也是学生所普遍欠缺的。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有效促进思品学科理论的实践和应用,从而使原本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这对思想品德学科教育教学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对初中生的规范化答题起到积极作用。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对于初中生思想品德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表达这一重要能力的培养。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制定培养目标,实行阶段推进

本人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这一目标分四个阶段,采用阶段推进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一阶段,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本口头表达能力的素质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外在的形似,如:姿态端庄、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速适中、恰到好处地以手势、动作,目光、表情帮助说话;内容上做到层次清楚,有条理,首尾照应,注意概括性。这一阶段侧重对学生的外在要求,以老师规范引导为主。七上第一课《新学校新同学》本人设计了一个教学片段《认识你,记住我》:(1)活动内容:1.自我介绍事先制作个性卡片,包括姓名,性别,兴趣爱好,特长等等,被点到的同学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自己。2.回答问题在教师预先准备好的几个问题中(写在纸条上,让学生自己抽取),抽取一个问题,当众回答这个问题。如下:①你对谁印象最深?他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②你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谁?你是怎样认识他的?③你最欣赏或喜欢谁的性格?举一个例子说明。④你最希望和谁成为朋友?为什么?3.被点到的同学依次上台作自我介绍并回答问题。(2)活动要求:1.上台作自我介绍前,要先鞠躬,然后说:大家好!我是……。2.发言结束后,要说: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基础教育大家!3.发言时,仪态自然,眼神要注视大家;声音洪亮,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既感受到积极交往的乐趣,克服闭锁心理,积极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积极主动地和同学交往。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知道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养成良好的演讲礼仪,增强自信和勇气,克服怯场心理。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学会为发言做好各种准备,如;收集、整理资料、撰写发言稿、发言卡片,使用PPT辅助发言等;在发言的内容上做到辩证、多角度,能在老师指导下恰当运用书本关键的词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七上第七课《品味生活》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课上展示、介绍自己或他人、名人的富有情趣的生活实例,可以写成发言稿、发言卡片,制作PPT在课堂展示。第三阶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运用书本核心词句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根据问题,在发言的内容上做到有针对性、逻辑性、辩证、多角度、简练、具有感染性。在七下第三课《走向自立的人生》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两种教学方案:方案一是按照课本的顺序,第一框1课时,第二框2课时;方案二就是采用实践活动课的形式,第1课时安排学生召开“自立人生故事会”,第2课时进行自立成果的展示,第3课时师生共同谈体会,进行书本知识的归纳总结。很明显,第二种教学方案比第一种方案更能实现培养、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上述目标。第四阶段,进行综合演练,开展学科演讲的展示或竞赛活动。这一阶段,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以《挫折面前也从容》、《为坚强喝彩》、《法律护我成长》等为题进行演讲比赛。

(二)采取多样形式,进行系统训练

在教学中,本人运用了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小组讨论时的发言;起立发言;到讲台前的发言;开展辩论赛、模拟法庭、根据教材内容自编自演小品、演讲、点评别人的发言等等。在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教学中,我采用每节课课前5分钟新闻演讲的方式,要求学生搜集时事新闻,以文字、图片、PPT或视频的方式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讲解,并结合书本观点进行分析,然后由师生共同点评、打分。新闻演讲与点评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各方面素质,另一方面把时事引进课堂,能使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事例紧密结合,及时分析、反思,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良好的学科素养。

(三)建立良好关系,创设语言环境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说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诱发学生说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说”为热情主动的“我要说”。在七上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谈自己当时的情绪表现,以及这种情绪带来的影响,这时要求学生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说,然后再让学生谈该怎么办,最后很轻松地得出结论:“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情绪对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我们要学会调控情绪。”

(四)树立学生信心,培养“敢说”胆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害羞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培养学生语音准确,鼓励学生答案精彩多样,鼓励学生个性张扬,肯定优点给出建议,从而使学生从“不敢开口”到“主动开口”。

(五)发挥示范效应,达到“善说”境界

积极开展演讲等观摩、竞赛活动,树立典型,发挥示范效应,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达到学生“善说”的境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说符合言语规则与逻辑的正确的“话”,说适合语境的得体的“话”,说得准确,说得流畅,乃至说得有感染力,说得美,根据场合和对象,来调整语言表达的用词、语气等等。在九年级中考前,我要求学生模仿中考试题编写题目,按照“我的题目”、“我的答案”、“我的出题感想”的思路制作成PPT,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然后请其他同学补充、点评。这一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说的欲望,活跃了中考前紧张的课堂气氛,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通过这一活动一方面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真正做到了使学生“要说”、“敢说”“善说”,同时与即将来临的中考密切联系,夯实了中考考点,训练了学生规范答题,促进了中考成绩的提升。

(六)关注每个学生,使其都有进步

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目标,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和一些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的孩子。这些孩子自卑、敏感,所以上课不愿说、不敢说。对此,教师平时要多了解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成为不话不谈的好朋友。在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了思品学科学习的有效方法,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得到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时事及社会现象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不断增强,学生通过与实际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及时反思,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品德学科的素养得到了显著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还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策略,并使之扩展到学生未来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肖荣.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2009(9).

作者:王菲 单位: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研究(5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txlw/134398.html

    相关专题:西部资源期刊 创造性思维方法


    上一篇: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下一篇: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创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