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通信论文 >

学习三严三实增强改革落地能力

一、增强改革落地能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要求

从改革成就的取得看,各级领导干部经受住了检验。但是,在人民群众享受改革“红利”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影响改革步伐的“梗阻”现象依然较为突出,改革不“落地”现象仍有存在。这种现象表现为:少数领导干部对改革依然存有观望心态,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对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改革比较消极,甚至“为官不为”,更有极少数领导干部出于一己之私,用权“任性”,成为改革落地的阻力;少数领导干部对中央的改革精神缺乏深刻理解和深入研究,改革落地能力不足,工作中难以做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时不接“地气”,脱离实际和群众需求,导致基层群众对一些改革措施“无所适从”;某些部门和某些地方在贯彻中央关于改革的决策部署时,认识不足,只顾及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不顾整体和大局。这些都在影响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行。增强改革落地能力,是全面深化改革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现实要求。改革措施不“落地”的根源,在于少数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方式不适应,以及地方和部门利益在作梗。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增强改革落地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打破过去固有的思维定势,心有大局、胸有大势,自觉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全局的高度,正确看待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舍小我顾大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天,老百姓的利益是地;中央的要求是天,基层的需求是地。要看清大局大势,关键在于“顶天立地”,顶这片天、立这块地,既上接“天线”,又下接“地气”。要做到“顶天立地”,各级领导干部就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提升个人素质和本领,增强改革落地能力,防止不作为;突破改革梗阻,让惠民之路通畅,决不能让改革举措“堵”在路上。

二、“三严三实”是增强改革落地能力的行动指南

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改革落地能力,解决改革措施不“落地”的问题,核心在于将“三严三实”的要求落到实处,贯穿改革全过程,将“三严三实”的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指南。要真学,深刻领会和切实把握“三严三实”的理论精髓。“三严三实”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新的着力点。践行“三严”,各级领导干部要提升个人品行、把握政治操守、培养浩然正气,做品德高尚的人,保持对党、对人民的忠诚;要深刻认识权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所谋;要自我约束,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践行“三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必须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拿出勇气和魄力,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3]。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固化藩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不止一次讲过:“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他曾引用宋代学者朱熹的话:“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在中央党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4]406因此,领导干部对“三严三实”既要真学,更要真用,用于指导实践,用于提高本领,用于增强改革落地的能力。“三严三实”作为立足现实的理论创新,必定要到鲜活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发挥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功能。即是说,“三严三实”注定要从理论创新走向实践创新。所谓实践创新,就是贯彻落实中央的改革部署,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循序渐进地真抓实干;就是要因地制宜找到突破口,由点到面,由关键少数带动大多数;就是按照“三严”的要求对照自己,找出自身存在的不严不实的表现,探寻克服不严不实的良策,通过践行“三严三实”,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就是按照“三实”的要求,实地到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出实策,出实招,这个实策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能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的信任和期待,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检验,是实际、实效、实诚的统一。这样,改革落地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改革措施才能落到实处,群众关心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三、增强改革落地能力的路径选择

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改革措施的落地,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保障,权利得到维护,困难得到解决。如前所述,近年来,在改革的进程中,顶层设计与改革落地始终相伴而行,改革的“红利”正在释放,但各地发展不平衡,仍有改革惠及不到的地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3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心系人民群众,创新工作方法,使改革措施“落地”,使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增强改革落地能力,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各级领导干部履行好职责的前提,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领导干部的“本事”越大,对社会的危害可能会越大,对改革的妨碍也可能越大,对改革落地的阻力也可能越大。看一些腐败分子的忏悔,无一例外地把理想信念的动摇作为犯罪的根源。无论这些人的忏悔是真情还是假意,都可以看出,理想信念的动摇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是多么的可怕。习近平总书记把“严”的要求集中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三个方面,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心存敬畏、慎独慎微、遵纪守法,坚持按制度办事、按规则行使权力。“严”是改革顺利进行、事业取得成功、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修身不严,就难以树立威信、带好队伍;用权不严,就会给事业带来危害;律己不严,就会滋生腐败。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经常对照“三严三实”反思,把严的意识、严的规矩、严的风气树立起来,严格自律、自重自省,才能抵御诱惑、守住底线、做好工作。

(二)增强改革落地能力,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增强改革落地能力,其实就是要增强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的能力。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心想群众,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一是培育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特别是当群众的思想行为存在偏差时,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加以引导,摆事实、讲道理,解除群众心中的困惑;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即使批评也要注意照顾和稳定群众的情绪。群众利益无小事,小到柴米油盐,大到修路筑桥、读书就业,件件事都要牢记在自己心里,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赢得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二是少与群众争利。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政策越来越好、群众生活越来越好,但一部分老百姓的怨气却越来越大。究其原因,就是少数领导干部没有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愿、所盼,伤害了群众的利益。现在个别部门的既得利益、垄断利益所形成的各色“利益链条”,如同毒瘤侵蚀着党群关系的肌体,要坚决清除。三是坚持民生导向,少一些“形象工程”,多一些投入、少一些回报,多一份雪中送炭,少一份锦上添花,这样才能为党多赢一份民心、多增一份光彩。

(三)增强改革落地能力,要有“实”的举措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毛泽东同志在谈到自己的经验时说:“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要深入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实际出发谋发展,从实际出发找对策,确保党的政策措施能够顺利推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从群众的意愿出发谋发展,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问政于民,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认识共产党的干部做事依靠谁、为了谁,本着对党、对人民忠诚老实的态度,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多干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干那些“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经得起历史、实践、人民检验的实绩,而不是搞花架子。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牢记“功成不必在我”,在工作中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求实,自觉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从长远和大局出发谋划工作,绝不能违背发展规律,给后人留下祸患。

(四)增强改革落地能力,要有科学的方法

能不能使改革落地,方法至关重要。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工作方法问题,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5]。毛泽东同志在这里用过河要有桥或船的形象比喻,生动而又深刻地说明了方法问题对于完成任务、做好工作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抓好工作落实,使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同样需要解决好“桥或船”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汲取群众智慧,优化顶层设计,把握问题的实质,找准问题的关键。改革举措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基层理解和贯彻执行。

(五)增强改革落地能力,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责任意识体现的是党性、是觉悟、是境界,是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的强烈愿望,有了这种强烈的愿望,就可以为改革落地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责任意识是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追求,有了这种追求,就会在其位、谋其政,时时把事业发展放在心上、把工作落实抓在手上,即使能力和水平不足,也可以在实践中提高。相反,如果领导干部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就不能时时刻刻想着工作,就不能时时刻刻去抓改革落地,在工作中就会只唱高调、不计实效;就会遇到问题躲着走,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困难驻足不前。这样的话,再好的改革措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从改革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改革不落地的地方,往往也是少数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不强、责任不明确、任务不具体的地方。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严格落实责任制,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抓住“不落地的人”,解决“不落地的事”。

(六)增强改革落地能力,要有务实的作风

改革落地是一个持续的、不间断的过程,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务实的作风。一是要有“真抓”的内在动力。真抓,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吃得下苦,静得下心,经得起考验,受得了委屈,真正做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二是要有“敢抓”的勇气担当。在改革落地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敢于担当就是敢于承担、敢于负责,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是“舍我其谁”的献身精神,是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忠诚,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如果没有勇气,患得患失,就解决不了问题,改革措施就难以“落地”。三是要有“常抓”的顽强意志。只要改革目标确定,改革任务明确,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劲头,确保改革政策落实,确保改革措施“落地”。

作者:李成林 单位: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学习三严三实增强改革落地能力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txlw/133870.html

    相关专题:江苏师范大学学报 青海师范大学首页


    上一篇:农村儿童艺术教育论文
    下一篇: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