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型水利工程渗水形态及其成因
(1)大面积的渗水形态。中小型水利工程中大面积的渗水通常情况下发生在底板,其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面四周基坑降水应处于垫层以下,由于其无法达到应有水平,因而造成排水不良,使得基坑水位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最终淹没了垫层,此时并不满足灌注混凝土的条件,然而施工人员为完成工程进度,采取了带水施工的方法。另一方面是由于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由于拌合不均或者振捣不密实等问题,导致混凝土发生大面积渗水。
(2)施工缝的渗水形态。当前我国在施工过程中,常采用的施工方法是对整块地面进行人为地分割,使之形成若干个小块,根据几个块实施区域化施工而非实施整体性的施工,这也直接加大了缝隙发生的风险,如果填补缝隙过程中又未能够严格监督,导致地面灰尘等各种杂物混填充入地表之内,一旦遭遇雨水冲刷,势必会将地面杂物冲走,从而导致物体表面露出,反复几次冲刷,缝隙也就会随之增大,在雨水量较大的地区,缝隙增大速度更为明显。
(3)变形缝的渗水形态。变形缝的渗水形态通常是因为止水带未能够进行牢固的固定,混凝土未能够振捣密实而致,这种情况下整体就会偏离中心,使得物体表面发生麻洞,如果经过水的侵蚀,会加剧这一问题,使得变形缝越来越大。
(4)穿墙管的渗水形态。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很多的穿墙管,常见的主要包括风管、水管以及电管等,这些管和主管如果连接不密实或者焊接处有瑕疵,那么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就极易造成空洞的发生,从而造成渗水问题了。
2堵漏防水的要点分析
(1)合理选择堵漏防水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供选择的新型堵漏材料日益增多。一般来说,堵应当使用快速堵漏剂,如日常使用较广的水泥SH外加剂,涂则可以使用RG防水材料,在抹时通常采用防砂水浆。正确的选择防水材料,除了能够保证堵漏防水效果外,还能够起到减少工程成本的作用。附表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的防水材料,实际上使用中需要结合工程实际科学选择。
(2)堵漏与防水的有机结合。水利工程病险防渗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做好堵漏工作,同时堵漏要与防水相结合,将有漏洞的地方全部堵住,将存在的缝隙填补好,然后再通过防水材料加强。
(3)用发展的观点处理渗水。在堵漏防水的过程中应当高度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因为水下工程结构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常见的如湿度变化和基础下沉等,都会使得结构发生局部裂纹。所以在处理过程中,要观察裂纹的范围,合理地预测裂纹发展的方向,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避免裂纹进一步扩大。
3堵漏防水施工技术
3.1堵漏防水的几种典型工程
(1)基面点渗水。如果在水利结构基面局部发生了点渗问题,一般建议使用堵漏材料,通常来说混凝土结构基面可以涂刮刚性材料,而如果结构已经存在刚性材料防水层的基面,此时建议采用柔性防水涂料,以确保渗水部位可以构建起堵、涂以及抹的防水层,从而提升其抗渗性能,达到良好的堵漏防水效果。
(2)基面大面积渗水。如果基面渗水量大时,建议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将上一个单元彻底处理完毕之后再对另一个单元进行处理。对渗水量相对较大的单元应当首先进行埋管注浆处理,主要目的在于避免注浆时跑浆;如果单元的渗水量相对较小,一般只需要使用堵的方法即可。通过反复的几次堵注和涂抹后,一般就能够解决单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结构状况,涂抹一些刚性或者柔性防水材料,以促使结构抗渗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变形缝渗水。对于变形缝渗水的处理,一般采用单一的方法难以有效解决,建议使用“堵、注、嵌、涂、抹”的处理方法,以使其得到较为全面、彻底的处理。
(4)基面微渗湿或者夏季基面发生结露。这种情况,必须使用能够适用于潮湿基面实际情况的材料。一般建议采用RG型防水涂料,其主要特点在于只改变水灰比,除了可以有效堵漏外,还能够刮涂防水层,达到一料多用的效果,从而满足结构堵漏防水的要求。
(5)施工缝渗水。工作人员在进行施工缝处理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堵或注为主的基本原则,首先把水堵住,然后在施工缝中心线两侧的范围之内,涂刮刚性的RG型的堵漏材料,以提升结构抗渗性能。
3.2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1)根据试验数据进行施工。由于堵漏材料型号较多,且各自的使用范围、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应当严格根据产品说明书来进行处理,除此之外,还应当高度重视影响材料胶凝的因素,常见的包括水灰比、加剂掺量以及水泥品种等,同时应进行相应的试验,在获得准确而可靠数据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施工。
(2)涂刮刚性涂料。由于刚性防水涂料本身属于水泥基类的范畴,通过涂或者刮会对其厚度带来一定的影响,增加抗渗性能。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确保基面的干净平整,一旦发现凹凸问题时,应当立刻进行填平压实处理。这一过程中,还应当考虑基面潮湿度问题,如果湿度过小,极易导致料粉粉化,如果湿度过大又会影响涂料水灰比,减少涂刷厚度使得胶凝化时间得到一定程度的延长。在涂料涂刮后,还应当进行必要的喷水养护,以促进水化作用。
(3)变形缝。变形缝工程是堵漏方式施工技术中“堵、注、涂、抹”的一种综合体现。工程涉及工序多,技术性要求强,工序之间一环扣一环,具有连续又间断的特征,而在进行整治后则形成为一个相对完整封闭的整体。在工程处理中,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质量控制:一方面,缝中央应当粘隔离层,以确保防水层和基面两者之间形成一种隔离状态,以促进应力扩散,在一定程度上加宽防水层变形幅度,防止其形成过大变形应力,以满足结构变形的相关需求;另一方面,最后工序抹水泥砂浆保护层的处理过程中,在变形缝中央应当放置一个木板条,主要目的在于避免砂浆保护层形成不规则裂纹,影响工程质量。
(4)结构补强。由于防水层是依附在水利工程结构内部或者基面上的,因而一旦结构强度不够,形成断裂,就必须及时考虑结构是否应补强,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行防水处理。否则,如果只关注防水而不实施补强处理,那么防水堵漏也会失败。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型水利工程堵漏防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具有难度大、技术性强的特点,要求在施工整治过程中明确渗水形态及其成因,遵循堵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采取相应的“注”、“涂”、“抹”等堵漏防水措施,增强质量意识,以达到治漏与防水的目的。
作者:李鹏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