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律教育的重要地位
大学生作为最朝气蓬勃的群体,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他们大多第一次真正离开父母,自己独立生活、学习以及处理各种事务,许多事情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好奇的,天然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对所有的新事物都抱着跃跃欲试的态度。而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活与真正的社会有所不同,处于开放社会与封闭社会的过渡阶段,他们能够接触到一些新鲜事物,但又不像社会那样全面,由于缺乏人生阅历,他们的心理和价值观念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的状态,一个事件、一个观点都会引起价值观念的变化。如果不能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教育,则有可能因对社会认识的偏差而导致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扭曲,从而影响今后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在进入大学前,由于学业压力、接触面较窄等因素,大部分学生可能仅从一些非正式渠道零碎地了解了一些法律规定或案例,并未正式、系统地学习基本法律,缺乏对法律的全面了解。因此,法律教育对大学生来说,不但是法律的启蒙课程,更是最重要的一课。要避免学生在大学以及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走上违法或犯罪的歧途,法律教育必定是最基本的保障。学校的法制教育是使学生知法、守法,减少犯罪最有效的途径。而要想成为社会精英并有所作为,不但要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而且必须接受良好的法律教育。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不但在经济上是发达的,在法律教育方面亦是领先的,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繁多的法律条文决定了法律教育的重要地位
我国法律体系庞大,数量繁多,现行有效的法律达200件以上,其中还不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而每年又有大量的新法律法规开始生效并施行,法律法规数不胜数。要系统学习我国所有的法律法规,即使对一个法律专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来说,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如何选择和学习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法律就成为法律教育的重要工作,同时,相对于理工类专业来说,法律与本专业知识不同,逻辑思维方式亦有所区别,如何提高其学习兴趣,加深法律印象,更成为法律教育的重中之重。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大学教育具有历史性、传统性和延续性,可以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总结出学生最迫切需要的、基础性的法律进行学习,同时,专门性的法律课程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最重要的是,大学法律教育还要提高学习的效率,使法律真正成为学生的有力工具。从学生工作的特殊位置和职能定位来看,高校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起着更直接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培养人才的需要决定了法律教育的重要地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而要达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就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即培养能够独立担当,可以独立动手,懂得独立思考的全面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不但需要对基本的专业技能有足够了解,更要对与该专业有关的、相联系的专业有较为熟悉地掌握。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通过法律的形式具体体现出来的。而一个适应我国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但应当了解本专业的内容,更应当熟知和掌握法律。加强学生的法律教育,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为了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事业建设与发展的生力军。加强学生法律教育对于高校工作者来说,不仅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且能够提供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便利条件,使法律素质培养落实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知法、懂法、用法,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笔者认为,法律教育对高校学生是不可或缺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悠久,但法律教育的历史不长。在法治社会重视学生的法律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任。法律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最终立足社会的重要要件,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有针对性的法律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育人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法律精神、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在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构建法律环境下的高校学生工作机制,并在共同遵守法律中营造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在高校工作中,要保持法律教育的重要地位,并根据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提高、加强法律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者:毛竹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相关专题:中国公民网络杂志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