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气站用火作业的特点
由于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危险特性,以及站场内所特有的生产工艺复杂、危险品临界量大等特点,使得对用火作业的监管是企业的一项重点工作。
1.1集气站用火的形式
在集气站内用火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焊接、气割、切削、燃烧、明火、研磨、打磨、钻孔、破碎、锤击、使用非防爆的电气设备或其他方式。
1.2集气站固有的危险源
a)站内工艺管线、设备内部存在大量易燃、易爆天然气;集气站内天然气伴有硫化氢剧毒气体。b)污水含有易燃物和有毒气体。
2集气站用火作业的危害识别
用火作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作业过程所产生的危害也较多,主要包括:火灾爆炸、灼伤或烫伤、机械伤害、中毒或窒息、辐射、触电、噪声等。
2.1火灾爆炸危害识别
a)措施不当,施工方案不正确,用火系统处理不彻底引起火灾爆炸。b)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误操作引起火灾爆炸。c)施工负责人违章指挥,在没有达到安全条件的情况下擅自用火。2.2窒息、中毒危害识别a)生产装置或设备在检修用火时,没有对有毒、可燃的设备、容器、管道进行彻底的吹扫、置换、隔离、通风,极易发生窒息中毒。b)隔离的设备没有加盲板,吹扫不彻底或加装的位置和方式不正确,没有对气体含量进行检测就贸然进入。c)作业人员缺乏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没有佩戴呼吸器,或佩戴不合格。d)作业负责人和作业监护人的职责不明确,针对设备可能产生的窒息、中毒危害辨识不充分、不彻底。
2.3高处坠落危害识别
a)作业人员缺乏高处作业安全防护知识,人员站位不当踏空、失稳或被空中移动的物体碰撞引起的坠落。b)作业人员未按规定佩戴、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用具造成高处坠落事故。c)没有按规定配置高处作业的防护设施和用具,或配置的劳动防护设施、用具及保险警示信号有缺陷,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造成高处坠落。d)没有对作业人进行高处作业安全教育与培训,无证操作。
2.4用火引起的泄漏危害识别
a)在实施用火时,采取的操作方法不正确,系统在受到内部压力作用的影响下,在用火的部位因局部温度过高而使设备母材“熔穿”,引起设备内部介质的泄漏。b)造成环境污染事件。
3风险控制措施
3.1火灾爆炸危害风险控制措施
a)严格遵守《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落实用火作业许可证审批手续和作业前的安全确认制度。b)根据用火系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用火方案和方法。c)彻底清除设备内部及现场周围的易燃物质,做好用火前的安全检测,严格控制在标准规定的爆炸下限以下。d)生产技术部门应安排专人负责做好技术交底。用火前,生产单位应通知附近和与用火系统有关联的所有单位和岗位,防止用火过程中切倒流程、排放物料而引起火灾爆炸。e)关键的设备、阀门应有专人监护,安全监护人员应对用火措施和现场情况做好落实。
3.2窒息、中毒危害风险控制措施
a)严格遵守《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落实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审批制度。b)现场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内容和周围环境条件,作业人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正确佩戴好合格的个人防护器具、用具。c)用火现场及关键部位应安排专人监护,监护人员不得擅离岗位,要保证人员出入畅通。
3.3高处坠落危害的风险控制措施
a)严格遵守《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制定高处作业安全措施,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落实高处作业确认制度。b)在进行高处作业前,制定可靠的作业施工程序,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持证上岗。c)高处施工用火,搭设的脚手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操作平台必须牢固可靠。人员在高处作业时,不得站在不稳固的构件上作业,不得在高处休息。d)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佩戴、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具,佩戴的安全带、安全帽等个人防护用具,必须在质量保证期内,严禁使用超期、受损的防护器具登高作业。
3.4泄漏危害风险控制措施
a)明确安全责任,落实施工安全措施,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和焊接工艺,是避免用火作业造成设备穿孔泄漏的关键。b)在施工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严格按照制定的措施及焊接工艺进行施工。
4JHA危害识别表的应用
JHA(JobHazardAnalysis)是一种风险分析方法,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控制和改进措施。以集气站流程用火作业为例进行危害识别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接受施工任务不明确,交底不明确,未派专人进行安全监护就贸然施工的风险度(R)较高,应作为安全防范的重点。
5结语
集气站内易燃易爆物质多,安全风险大,用火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严格遵守动火作业安全规程,仔细认真把好每道关卡,做好防范工作,才能预防和杜绝可能发生的事故。
作者:田茂盛 单位: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产销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