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还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来实现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独立的人格。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采用导学式的教学方法,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需求,对于老师要求更高。与此同时,也需要老师重视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生虽然年龄差距不大,但是在悟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接受过学前教育或者受到家庭环境的较好影响,这样就比较容易学会新课程;有的学生则悟性较差,这样就需要教师杜绝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导学式的教学方法属于一种比较有效果的教学方法,也是当前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对于导学式教学方法而言,其主要突破了传统的教师教课、学生听课的方式,而是需要教师积极引导,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能够增加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习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小学阶段属于学习中比较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里需要打好牢固的基础,从而帮助学生培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基础来采取针对性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的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所有学生的优势和长处进行了解,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比如,在五年级的时候,需要学习正方体长方体,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接受了绘画或者素描教育。
这样就有着比较好的立体感,很容易就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正方体立方体,并且能很快的说出一共有几条棱和几条边;而这些事情对于刚刚接触正方体的同学则比较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充分的重视这种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
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实物,比如长方体的橡皮、正方体的粉笔盒等等,然后逐步的过渡,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教师就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对于悟性比较好的同学,就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挑战,比如较为复杂的图形等。教师要依据学生层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评价,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教师加强课后的指导与复习,帮助小学生合理的运用课堂上所学会的知识,教师可以布置适当的作业以及组织相适应的课外活动来帮助学生温习所学课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国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传授数学知识并不是教师唯一的任务,还需要全面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等。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就需要采用导学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
作者:王瑞凤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