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例分析
京剧北派武生泰斗杨小楼平时喜欢钻研各派武术套路,并从中汲取精华,将其转化成戏曲武打技巧,融汇于京剧,以此展现和突出京剧主题,强化京剧的表演艺术效果。他在京剧表演过程中,大打时急如旋风,稳打时点到即止,《霸王别姬》一剧就恰能体现这一特色。在项羽与彭越的对打过程中,项羽对着彭越用大枪一拨,彭越便翻一个抢背。这一段虽不是大打,但却能将项羽盖世英雄的威武凸显出来,并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彭越不值得项羽对其大打。而当虞姬自刎后,深陷埋伏的项羽怒发冲冠,突出重围,打得是生龙活虎,杨小楼将项羽怒目圆瞪的形象演得十分逼真。除了学习拳术外,杨小楼还学习八卦掌、通臂拳以及六合枪等武术,他将八卦掌中的扣步、摆步、跨步等进退有据的招式融入戏曲圆场之中,将六合枪的招式融入戏曲武打之中。总之,通过将这些武术技巧不落痕迹地融入京剧之中,使得他表演中的刺、挑、盖等动作,每招每式都精准有序,行家看了会为之惊叹,观众看了也会由衷喜爱。③
二、武术套路功法对京剧武戏表现形式的影响
(一)武术套路的形式美对京剧武戏的影响
传统武术套路是由一系列攻防动作组成的,随着武术的不断发展,在武术技艺得到完善的同时,武术的艺术美感也逐渐形成,并以形态鲜明、神韵丰富、和谐统一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就武术自身的艺术美感来说,它不仅来自表演者对武术本身攻防的理解和自身形体的配合,也来源于传统武术的雄浑气势和身体运动的协调。④对京剧而言,其艺术美来自武打表演者的表演与观众之间的互动,着重艺术性,其美感源于武术套路形式,基于传统武术套路,并结合自身特点,最终融汇成独具京剧武术特色的形式。反过来,京剧也能更好地表现武术套路中的神随形动、形随意动、神态舒展、含而不露等特点。京剧武打演员能通过表演者体型、线条的变化,以刚劲、柔美、轻快的动作并结合平衡、统一、对称、节奏等形式美法则来展现武术艺术的美感。⑤如《闹天宫》中的腾云驾雾、水中搏斗、翻越城墙等表演,就源于猴拳,通过戏曲武打演员的动作诠释出来,从而将孙悟空机灵、聪明、勇敢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二)实例分析
在京剧表演中,武戏特别重要。首先必须具备一身好武功,还要有好的做工身段和对戏中人物的透彻分析与形象化表演,而这些,京剧武戏演员仅靠科班学习和积累演出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与专业武术人员切磋。⑥京戏武生泰斗杨小楼曾经为了将《连环套》演好,使武打部分更加形象动人,亲自拜访武林泰斗李尧臣,并邀请李尧臣饰演剧中的黄天霸。之所以请李尧臣,原因就在于他是当时的镖王,与黄天霸一样都会用镖,且都有一身好武功,符合剧中对人物的要求。除此之外,他也有演戏的天赋和灵气。李尧臣先生的天赋是他魁梧的身材与洪亮的嗓音,灵气是他惊人的记忆力,很多戏过三遍,便能烂熟于心。李尧臣与杨小楼合作《连环套》,私下切磋之后,杨小楼对黄天霸这一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之后的演出中也能够更好地融入角色,这对他后来在舞台上一直担当武生角色有着重要的作用。李尧臣后来也多次参演京剧,将其武术专业知识技能融入京剧武戏中,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如在著名的《长坂坡》中,他饰演赵云,演出中他的一招一式,甚至一个眼神,都能现出真功夫。他一上场,便是一个鹞子翻身、一个飞脚,演出结束后,李尧臣的衣带仍很整齐,面不出汗,这才是一个好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武术素质。李尧臣用自己体型、线条的变化,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了赵云的威武形象,在给自己带来乐趣的同时,也给杨小楼带来了许多新的启示。
三、武术道具对京剧武戏的影响
武术器械和服装道具在京剧中的应用,不仅能丰富戏曲内涵,拓展戏曲表现方式,增添京剧表演艺术的真实感,也能使中国传统戏曲更具民族特色与魅力。
(一)武术器械对京剧道具的影响
武术使用的器械与京剧表演中使用的道具是有区别的,武术器械基于原始功能,有杀伤的实战作用,而当武术作为艺术走向舞台表演后,原有的武术器械已经无法更好地满足艺术表演的需求。而京剧表演中使用的刀、枪、锤、棍、斧、叉等道具的原型又是实际生活中兵器的翻版,不同之处是用木板和竹子等材料代替了原来兵器中的绝大多数金属材料。京剧因自身不断的发展,也促进了京剧舞台道具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花式器械的演变。⑦受京剧器械的影响,武术器材也逐渐演变成花式器械,这种新型器械与传统的武术器械相比,外形较为夸张,重量较轻,质地柔软,响声和亮度有所增加。武术器材的演变,增加了武术的艺术性。⑧因此,京剧艺术对武术器械的发展以及武术套路表演艺术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如京剧北派武生创始人俞菊生先生在表演《挑滑车》时,为了便于戏曲表演,便将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大枪改装成大铲头枪。在武术器械发展史上,没有短柄双锤,而有长柄单锤,京剧大师们为了便于演出,就将长柄单锤改成短柄双锤。例如在《锤震金蝉子》的表演中,扮演岳云和金蝉子的演员所使用的就是这种短柄双锤。这种为了方便表演而进行改良的器械在后来的武术表演中也有广泛应用。
(二)武术服装对京剧服装的影响
武术不仅仅是拳脚功夫和器械在京剧舞台上得以展现,武术表演中的服装也逐渐演变成京剧表演的服装道具。⑨京剧表演的服装是在传统武术服装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的独具艺术特色的服装,如在京剧《盗甲》这一出戏中,时迁的扮演者身着对襟小褂、灯笼裤,腰系软袋,脚踩软底鞋,整体形象均是按照武术演出标准服装设计而成。⑩
四、武术套路对京剧武戏的促进作用
(一)武术套路对京剧武戏表演艺术的促进作用
渊源于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京剧艺术的表演形式与表现手法在世界艺术舞台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京剧表演艺术不仅脱胎于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而且还从许多传统兄弟门类中汲取养分。我国传统的武术套路就对京剧艺术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京剧武戏《十八罗汉收大鹏》中,孙悟空的单手棍法就尽得六小龄童的猴棍精华。孙悟空的棍法对大鹏的枪法将传统武术套路中的招法都展现了出来,一枪一棍的对打真是“枪似游龙”“、棍如旋风”。大鹏的枪法则兼具了六合梅花枪的多端变化与梨花枪的凌厉杀法,拦、拿、扎等动作不仅十分到位,而且攻防转换不留痕迹。后续大鹏与十八罗汉的对战更是将中华武术中的十八般武艺与枪法的对战在一场戏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这种对十八般兵刃的全景式展现在京剧表演艺术中也是较为罕见的。同时,大鹏的枪法、腿法、身法和步法等围绕着十八罗汉的十八般兵刃以及十八位京剧武戏演员的精湛武功,煞是好看。可以说,《十八罗汉收大鹏》一场戏是武术套路对京剧武戏促进作用的一次大展演和大检验。再如,京剧武戏《火烧余洪》中刘金定与余洪对打的一场戏,刘金定的刀法与余洪的刀法就已然超越了京剧表演艺术的范畴,其中的许多春秋大刀技法在两位演员的演绎之下出神入化,观众在眼花缭乱的刀法对战过程中获得了远远超出武术表演与京剧艺术的享受。博采众长的京剧艺术将传统武术套路中的武术技巧应用其中,不仅显示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与创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将武术中的技击技巧有效地融入了京剧的表演形式中。其实,从上古时代的“巫傩”到先秦时期的“武舞”,都是我国传统武术对艺术的促进。到了近现代,在我国许多老一辈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之下,武术套路中更多的技巧和技法被融会贯通于京剧表演艺术中,使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表演形式更加多姿多彩,同时也为京剧艺术登上表演艺术的巅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武术套路对京剧武戏神韵的促进作用
无论是武术实战,还是武术表演,都注重神韵的体现。武术中的精、气、神正是其武魂所在,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失去神韵的武术必将成为枯木死灰,不仅无法在实战中克敌制胜,也无法在表演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受武术套路对于神韵重要性的影响,京剧“八法”中也大多包含着对神韵的要求。“八法”之中的第一法即精神,也就是武术套路中的精、气、神,说的就是神韵。神韵是戏曲艺术中的画龙点睛,最为出彩。观众欣赏京剧的最高境界并非欣赏其赏心悦目的服装,也不是欣赏个别演员唱、念、做、打的细节,而是欣赏蕴含其中的神韵。众所周知,武魂是武术的神韵。京剧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首先就汲取了武术的神韵,并将其发扬光大。京剧艺术中手、眼、身、法、步“五法”的实质就是聚焦“神韵”二字。武术套路对京剧武戏神韵的最大促进作用就在于武术套路中的片断定格转换成了京剧武戏中的武打场面与定场的亮相。这种超越了武术神韵的表演将武术所赋予京剧艺术的神韵表现到了极致,这也是京剧历经二百年而不衰的奥秘所在。武术套路中所特有的临敌节奏还为京剧武戏带来了节奏上的优美神韵。我国传统武术套路讲究“以功为架,以招为下,以式为法,以悟为达”的循序渐进的武术境界,其中,最高境界就是武术脱离了招式和招法的束缚,在长期演练武功的支撑之下,以武者对于武术的理解,于临敌之际以悟性和神韵在极短的时间内出手制敌,即武术中所说的“化境”。“化境”应用在京剧武戏之中,就变成了常常能为京剧带来满堂喝彩的武戏中快节奏的定场、亮相以及打斗中手、眼、身、法、步的节奏变化。打斗之中的对打节奏在密集鼓点的托衬之下,一气呵成,扣人心弦的节奏将武术套路中的“化境”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也将京剧武戏中的神韵传达给了亿万观众。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京剧武戏的出现和发展离不开武术套路,武术套路是京剧武戏的基础,对其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京剧武戏也能将传统武术套路以艺术形式完美地展现出来,使人们对传统武术有全新的认识。随着武术文化的不断发展,武术套路对京剧武戏将会产生为更深远的影响,不仅为京剧武戏打下了良好的表演基础,也能为京剧中所承载的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奠定更加坚实的艺术基础。
作者:于西增 尤旭
相关专题: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 溶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