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台湾当局大力推行所谓“渐进式台独”,特别是在教育文化领域有意识地向台湾同胞灌输“台湾人意识”的思想,企图削弱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少年的中华民族意识,割断与祖国大陆的文化纽带。在此大背景下,面向社会各界、各阶层,开展以加深对当前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和党的对台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涉台法律、法规等的认识理解,加强对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发展变化等的学习把握,进一步增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目的的涉台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汕头与台湾关系源远流长,具有密不可分的历史情结和现实联系。汕头市涉台教育工作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当前,充分发掘汕头对台工作的区位、人文优势,扩大涉台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推动汕头对台工作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育;涉台;汕头
近年来,汕头市在上级台办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汕头对台工作的区位和人文优势,以新闻媒体、各类学校、窗口单位、各种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等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涉台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和学校紧密配合,涉台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的良好局面,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在校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增强了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汕头市涉台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2001年中央对台宣传工作会议提出了新时期对台宣传和涉台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汕头市以市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召开了有市、区县党委、政府主管领导及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全市对台宣传和涉台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涉台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明确要求各级学校要适当增加涉台教育内容,各级党校要设立涉台教育课程,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有针对性地做好涉台教育工作。
为加强对涉台教育的组织和领导,各区县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运用多种形式宣传贯彻中央和省、市对台宣传和涉台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订开展涉台教育的具体方案,在全市逐步掀起开展涉台教育的热潮。宣传部门、新闻单位大力支持,把对台宣传和涉台教育工作列为日常宣传报道的重要内容,为开展涉台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各口岸单位和交通、旅游等部门把涉台教育作为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运用党的对台方针政策认真做好来汕台胞的接待工作;汕头大学等高校将涉台教育内容纳入教学大纲,并恢复了台湾研究所的建制,充实了科研力量,更好地为当地党委政府就涉台问题提供决策参考;市委党校设立了涉台教育课程,对干部进行系统的对台政策培训;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利用与台湾及海外联系密切的有利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台湾民间团体、专家学者、工商界人士等的宣传教育工作;有关街道社区从2005年起,积极推动涉台教育进社区的试点工作,努力探索社区涉台教育的有效模式。
各级台办积极与教育部门联系协调,把涉台教育列入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2002年至今,全市中小学生涉台教育经历了从“试点探索”到“全面铺开”两个阶段。2002至2003学年度为“试点探索”阶段。2002年,市委台办和市教育局联合发出《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涉台教育的通知》,在汕头市华侨中学、龙湖区翠英中学和朝阳小学三所中小学校开展涉台教育工作试点。全市大约有5000多名学生接受了教育,为学校涉台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2003至2004学年度开始,全市中小学校涉台教育进入“全面铺开”阶段。2003年6月,市台办、市教育局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校涉台教育工作的通知》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关于在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涉台教育工作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试点学校开展涉台教育工作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推动全市学校涉台教育工作的开展;重点加强对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的教育,确保了每一位学生在高中毕业前,能够接受三次不同程度的涉台教育。据统计,从2003至2004学年度开始,每学年全市都有约20万名中小学生接受了系统的涉台教育。
二、汕头市涉台教育工作的主要特色
目前,汕头市的涉台教育工作已初步构建起面向全市干部、群众、学生、台胞、台商、台属、台资企业员工等多层次的、重点突出的教育网络体系,逐步形成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部门密切配合,各阶层共同参与的涉台教育新局面。在实际工作中,汕头市针对受教育对象的特点,积极探索涉台教育工作的有效模式,努力使涉台教育增强实效性、扩大影响力、保持持续性。
1、以各类学校、社区等为基地,奠定涉台教育的基础。
汕头市紧紧抓住高校、党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四级教育基地,针对学生、学员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高校,主要针对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强、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特点,通过举行专题讲座、专题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引导大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和高度上认识和把握两岸关系的发展形势和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并将涉台教育列入《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如,汕头大学通过开设“‘一国两制’与国家统一”专题讲座等形式,促使台湾问题成为校园讨论的热点问题,涉台教育课程成为学生选修的热门课程。在党校,主要联系各级干部的工作实际,将涉台教育内容列入干部轮训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抓住学生思维活跃、专业性强等特点,突出体现涉台教育的针对性。如市外语外贸职业学校根据自身定位,在专业课程中贯穿涉台教育的内容。先后在《国际贸易地理》课中介绍台湾的地理、风土人情;在《国际贸易》课中介绍台湾经济发展情况和两岸经贸往来等有关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学好外贸专业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涉台教育。在中小学校,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把涉台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涉台教育;并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在地理、历史课扩充涉台部分知识、举办各种涉台讲座、联系两岸关系形势开展讨论、组织观看涉台电教片、开辟宣传专栏、开展各种涉台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举行涉台教育文艺汇演、台湾校园歌曲歌唱比赛、评选出版涉台诗歌、征文、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对台湾的历史、现状和党的对台方针政策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社区是开展群众涉台教育工作的主阵地。2005年开始,市委台办与有关县区、镇、街道等进行沟通协调,拟定涉台教育进社区的初步意见,并提出了在社区开辟涉台教育宣传栏、设置对台宣传品摆设点、举办台湾形势报告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等具体工作要求。首批在龙湖区金霞街道碧霞社区进行试点,成为全省第一个开展涉台教育进社区的城市,力争使社区成为对台方针政策教育的有效基地,为促进祖国完全统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2、充分发挥各类涉台单位、台资企业等的作用,突出涉台教育的针对性。
市委台办通过将上级台办的指示精神、工作部署、宣传口径,两岸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势以及本单位的主要工作等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经常性邀请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参加全市重要涉台活动,如:对台工作会议、台商座谈会、政策法规咨询会、台湾重要团组来汕等活动;订购一批权威性对台宣传杂志,供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学习参考等多种形式,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了解、关心、重视、支持对台工作。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编辑。 2005年3月中旬开始,市委台办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推动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等涉台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深入基层进行形势教育及法律宣传、走访台资企业了解台商反应、召开台商代表座谈会、举行专题学习、组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等多种形式,动员、组织全社会深入学习该法;市人大侨工委、市政协三胞委、各区县、市有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党校、高校、科研单位、中小学校等都结合实际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使新时期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市委台办还以此为契机,与市教育局联合,在全市中学生开展“爱我台湾、心系统一”主题征文活动;与汕头特区报社联合举办“爱祖国、盼统一”小记者夏令营活动,推动涉台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台盟、台联、台商协会等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以经济文化考察活动、座谈会、餐叙会、文艺联谊活动等形式和积极做好排忧解难等工作,加强对台胞、台属的宣传教育工作,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增强台商在汕投资的信心和“以台引台”的积极性,使台胞、台属自觉地做好在台亲属的工作,坚定广大台湾同胞“一个中国”的原则和立场。
在日常工作中,各级台办认真做好出境赴台人员的行前、归后教育工作。对赴台人员的行前教育做到坚持原则、一个不漏。对因公赴台人员还要求归后及时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据统计,1998年以来,全市赴台考察、交流、探亲等约3300多人次,由于各级台办认真抓好赴台人员的行前、归后教育,至今未出现任何问题。
3、运用各种新闻宣传渠道,营造涉台教育的良好氛围。
宣传部门把涉台宣传教育列为经常性的宣传任务。汕头广播电视局、汕头经济特区报社等新闻媒体多次组织拍摄、采写在汕台商生活、创业等内容的专集、专题报道,通过台商现身说法等具有感染力的形式,展现祖国、家乡良好的发展环境、大陆与台湾无法割舍的历史渊源、现实联系等,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
宣传部门、台务部门、新闻媒体等还积极推动两岸三地及海外媒体的新闻交流与合作,积极开拓对台宣传工作新渠道。各有关单位多次邀请相关媒体深入汕头采访,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介绍汕台两地的历史渊源与现实联系、展现汕台之间经贸合作良好前景等的专题报道,唤动广大台湾同胞的寻根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广大台湾同胞对祖国、对家乡的认同感。市委台办依托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大华网”,于2003年1月开辟了全省第一个对台网络宣传平台——《汕台之间》涉台宣传网站,该网站目前已成为汕头市开展涉台宣传和涉台教育的重要渠道。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利用其主办的美国《国际日报》、泰国《京华中原》潮汕版等外宣渠道,以多种形式开展涉台外宣工作,并实现了迂回入岛宣传,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4、依托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扩大涉台教育的影响力。
潮汕文化和台湾文化是两个具有亲缘性的地域文化。在涉台宣传教育中,汕头市充分挖掘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乡情联谊、学术交流等活动为平台,发挥中华传统文化、潮汕文化在增强凝聚力,增进两地人民的民族情感的重要作用。
一是打造对台交流品牌,构筑涉台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1)打造“南澳对台品牌”,充分挖掘南澳县与台湾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现实联系。目前,全县已建成了以郑成功历史遗迹为主轴的涉台教育基地,形成以总兵府、清戍台澎故兵墓等涉台古迹为主体的瞻仰景区等15处涉台文物古迹;相继建设了广东省第一个台湾渔民事务工作站、第一个台湾渔民俱乐部、海峡两岸青少年活动中心、对台宣传网络窗口等工作平台。先后邀请了台湾各有关潮汕同乡会、南澳同乡会、台湾各地专家学者等前来参加各种学术论坛、乡情联系等活动。近几年,平均每年前来南澳涉台教育瞻仰基地览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台湾同胞近2000人次。(2)打造“潮汕旅游美食文化品牌”,1988年至今,汕头市已成功举办了多次汕头旅游文化节、七届国际食品博览会、十一届潮汕美食节等,多次邀请台湾业界前来参加;2003年10月上旬,汕头还专门组成美食交流团赴台举办“汕头(台湾)美食节”,加强汕台两地的旅游文化界的双向互动,以美食文化为载体唤动广大台湾同胞的寻根意识。(3)打造“潮汕民间艺术品牌”,以潮剧、潮州音乐等潮汕民间艺术作为沟通汕台两地民间交流的重要纽带。(4)打造“兰花品牌”,充分利用汕台两地兰花交流初具规模的有利条件,多次在汕举行两岸兰花交流研讨会、展览会等,使兰花交流成为联络和带动台湾兰界及其他行业来汕考察及投资兴业,密切两地同胞感情的桥梁和纽带。
二是借助乡情联谊、民俗文化交流活动,潜移默化地开展涉台教育。近年来,台湾各地潮汕同乡会每年都有组团返乡考察交流、寻根祭祖;汕头市赴台考察团队也多次拜会岛内各潮汕同乡会,共述乡情乡谊,加强两地联系。两地民俗文化交流也相当活跃,汕台两地同胞共同信奉“三山国王”和“妈祖”,岛内“三山国王”信众多次返乡进香,强烈地表现出与祖国大陆加强联系,尽快实现海上直航的迫切愿望。
三是依托学术交流活动,扩大涉台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近年来,在汕头举办的大规模的学术交流活动十分活跃,如,“海峡两岸高新技术和产业交流与合作研讨会”、第三届“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四届“两岸传播媒体迈向21世纪学术研讨会”、“信用与中国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理论座谈会”、“两岸四地名家书画展”、“海峡两岸生物技术促进研讨会”、“汕台农业合作与发展论坛”等大型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先后在汕举行;台湾知名学者也多次来汕进行学术文化交流。通过交流,两岸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海峡两岸历史同根、文化同源的渊源关系,以事实批驳台湾当局企图分裂伟大祖国的谬论,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三、汕头市涉台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单位的重视和支持下,汕头市涉台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经费不足,成为制约各有关单位深入开展涉台教育的关键性因素。开展涉台教育不能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我市财政基础薄弱,无法承担开展涉台教育的全部经费。如,仅提供给中小学教师、学生参考学习的教材,中学生读本每本需5元,小学生读本每本需3.8元,按照目前全市现有小学860所,五年级学生10.8万人,中学221所,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9.1万人计算,如果人手一册教材,每年就需教材费80多万元,这是较难解决的重要问题;缺乏开展涉台教育的有关资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开展涉台教育工作,上级教育部门没有政策规定,个别单位、学校等对涉台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把涉台教育看作是额外负担,存在表面化、跑过场的现象。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建议重点解决好几个方面的问题,以进一步推动全市涉台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进一步加强涉台教育工作的建议
1、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涉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涉台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我进入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2005年以来,台湾局势依然动荡,两岸关系出现了一些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新的积极因素,但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仍然是严峻的、复杂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台海局势,党中央在对台政策上既坚定不移地讲求原则性,又充分体现对台工作的灵活性,加大力度进行“反独”、“遏独”斗争,采取一系列争取台湾民心的重大举措,有力推动了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根据中央对台工作的战略部署,要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涉台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全党、全社会深入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的时候,重点加强对干部、群众、学生的涉台教育,已成为整个对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单位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涉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涉台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序地、有目标地进行党的对台方针政策的教育和对台工作形势的教育。一是加强涉台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涉台教育涉及面广,政治性、政策性强,需要市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进行组织协调,制定规划、目标,并加强面上的调研和指导;在市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市委台办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及各有关单位深入研究制订加强全市干部、群众、学生等涉台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努力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对台工作,各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确保涉台教育落到实处。涉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顺利开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当前,从汕头涉台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推动该项工作的深入开展重点是要解决好组织、机制、经费等的保障问题。各有关单位、各级学校、社区等都要建立涉台教育工作的领导机构,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切实推动本系统涉台教育工作的开展,保证人员、时间、资料三落实;要妥善解决好经费、教材等问题,为涉台教育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并配套好文字、图片、音像等各类涉台教育材料,增强教育的效果。三是健全涉台教育网络体系。要逐步构建起以全市干部、群众、学生为重点,覆盖全市台胞、台商、台属、台企员工;以本地涉台宣传教育工作为主体,包括与汕头联系紧密的台湾政、商界团体、人士、岛内各潮汕同乡组织、潮汕籍同胞、海外侨胞等在内的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覆盖面广的涉台教育网络体系。
2、深化涉台教育模式的探索和研究,进一步推动涉台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党校、行政学院是各级党员、干部学习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要将涉台教育列入各级各类干部轮训的固定课程。市委台办要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等根据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和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情况,编写宣讲材料,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不定期地举办涉台形势报告会和师资培训班等,从而不断增强各级各类干部解决台湾问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带领广大群众积极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各项对台工作,为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
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要进一步加强对台湾问题深入、系统的研究,建立健全涉台研究机构,配备专业研究人员,多出研究成果,并且将台湾问题的研究与汕台两地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现实联系结合起来,突显本地特色;要在确保将涉台教育内容纳入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争取进一步扩充涉台教育的内容,将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其建设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甚至学科,使高等院校成为台湾问题研究和大学生深入系统学习涉台知识的重要基地。
要进一步推动全市各中小学校涉台教育工作的全面铺开,对第一线的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使他们对涉台教育工作认识到位、目标明确,确保涉台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各中小学校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涉台教育活动中遵循四项原则:(1)主动性原则,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2)个别性原则,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育;(3)实效性原则,防止涉台教育工作流与空洞化、形式化;(4)形象性原则,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尽可能采用形象性教育手段和举行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
要大力推动社区涉台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及时总结涉台教育试点社区的经验作法,深入探索涉台教育进社区的有效模式,逐步推动社区涉台教育的推广、普及工作。各有关单位、企业等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将涉台知识活学活用,充分发挥涉台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扩大涉台教育工作的社会效应,营造起全社会关心、支持对台工作的良好氛围。
汕头涉台教育工作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进一步推动全市涉台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关键是要把涉台教育的效应向社会全面辐射。要抓紧总结汕头涉台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加大推广普及力度,争取将汕头市列为全省涉台宣传教育工作的试点城市,加大对政策、经费、资料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台办及各有关单位要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继续认真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宋楚瑜达成的共识和我主动宣布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汕台两地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及时为台湾同胞排忧解难,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把涉台宣传教育工作与一系列争取台湾民心的重大举措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和深化广大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开辟对台工作的新途径、新领域。
要积极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配合全市涉台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对台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要积极推动有关媒体设法多制作一些涉台专题节目,出版一些形象直观、鲜活生动的音像资料,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要大力推动新闻媒体“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相结合,积极拓宽入岛宣传渠道,探索行之有效的入岛宣传形式,唤动台胞同胞的寻根意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从而扩大涉台教育的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