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入新课。
以小明同学观看奥运会比赛为情境,结合奥运比赛中的一些项目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体会力无处不在。分析:通过课件展示各种体育运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确力无处不在。通过学生回答将运动项目中的现象与本章所学三种力对应起来,突出主题。以此情境贯穿作为贯穿整节课的教学主线。
2.建构知识体系。
本板块通过设计四个活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活动一:展示射箭、撑杆跳高、蹦床等图片,并提出五个问题帮助学生回顾复习弹力。(1)是什么物体对箭施加了力,使箭由静止变为向前运动?这个力属于什么力?(2)弓和弦为什么会产生力?(3)如果想让箭射得更远一些,你应该怎么做?弓能否无限制地被拉弯?这样做说明了什么物理原理?(4)根据上面的原理制成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请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5)弹性形变的弓能把箭射出去,说明弓具有什么能量?图片中还有哪些运动项目利用了这种能量?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弹力产生的原因,强调弹簧测力计原理并巩固其使用方法。利用小组讨论生生互助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交流评价能力。活动二:借助举重比赛,以五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重力的相关知识。(1)举重运动员要把杠铃举起来,需要克服什么力?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杠铃所受的力吗?(2)杠铃受到的重力是怎样产生的?(3)杠铃的质量越大,举起杠铃所需的力也越大,物重和质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用简洁的数学公式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4)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请你画出在家看电视直播的同学和在伦敦看比赛的观众所受重力的方向。说明如何用重锤线判断举重场馆的墙面是否竖直。(5)举重台的地面不是一般的地面,你知道原因吗?被举高的杠铃具有什么能量?以举重比赛的情境作为背景,专门针对杠铃受的重力以问题串的形式复习重力部分的重点知识和重点实验。活动三:借助单杠比赛,以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摩擦力知识。(1)单杠比赛中运动员的手和单杠之间有力存在吗?如果有,是什么力?(2)运动员上单杠之前为什么在手上抹一些镁粉?(3)运动员在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能不能太紧,为什么?(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以单杠比赛情境为背景,用问题串的形式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抛出,让学生主动思考回顾所学过的内容。活动四:结合跳马比赛视频和赛艇比赛的视频,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什么是力。(1)跳马的运动员明明给跳马向下施力,结果人却腾空而起,这是什么原因?(2)桨向后给水施力,是否也对桨施力?这个力的方向朝向哪里?(3)结合跳马分析,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物理原理?还有哪些项目中运用了这一原理?(4)跳马比赛中,力的哪些因素会影响最终产生的效果?(5)桨和水之间相互产生力的作用,力是不是只能由人施加?到底什么是力?利用比赛实例来让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概念到底该如何表述,使学生对力的概念做到理解透彻。复习以实际运动项目为背景,实际事例为依托,体现物理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3.能力提升,提升科学素养。
本板块通过典型例题自行车比赛中的摩擦、铅球比赛中铅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力的示意图和冰壶比赛中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来帮助学生对本章重点内容和科学方法加深理解。例题的设计依然围绕着奥运会这一主线情境展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以上案例中,课例首先通过对教学和学情的分析,制定出绩效教学目标,进而根据目标开发和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材料,建构出章节知识体系和能力提升部分,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也是量化评估工具。优化支架的过程中要着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要将情境、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这些支架优选归类,使之更加与目标相贴合,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贴合,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系统化教学设计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效能。
作者:陈达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北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