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导听障学生把题目读通、读懂、读熟(对培养语言理解力,学习规范数学语言表达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低年级新教材多以图文结合形式出现,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独立阅读题目有困难,多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读懂题目、读懂图意,正确的找到解决问题所要的条件题意,低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的第一障碍是文字障碍。会读其字,不解其意。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熟读题目,找出重点词句说说、读读、议议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意思,或采用转译的方法进行理解。如一个足球50元,一个排球40元,一个篮球60元;(1)篮球比足球贵多少钱?(2)排球比篮球便宜多少钱?“贵、便宜”这两个词学生较难理解。因此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后,采用换词法读读后交流、比较体会。如:把“贵”换成“多”,把“便宜”换成“少”再读,小组讨论、比较题意是否改变。接着用更具体的数学语言60比50多多少?40比60少多少?表示出来,最后转译为数学算式,这道题就解决了。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到听障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实际认知水平,对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句及生活场景,及时运用实物,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给予讲解,为理解题意扫清障碍,在此基础指导学生反复读题,讲题,读透文本,挖掘出其中隐藏的信息,使数学文本发挥出最大的功能。要真正地让学生掌握读通、读懂、读透题意,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只有“想”才能使“读”达到深入理解,真正掌握文本的内涵。
2.培养听障学生说准确、完整的语言
众所周知,听障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较差,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常常会出现所谓的“哑巴话”,这是聋人的习惯语言方式,只说重点词语,不能连贯成句,或只作简单的回答,不作详细的分析,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鼓励学生说完整的句子。如教听障学生数数时,我摆出6根小棒,指导学生从1数到6,然后说出有几根木棒。听障学生一般只说“6”,连量词“根”也不带,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说“有6根小棒”,不论学生说得是否清楚,只要语句完整,意思正确,就及时给予鼓励。再如,初学加减法时,在口算练习中,有很多学生直接说出得数,我就要求学生先说出算式再说出得数,不仅训练了语言,还增强了对算式的理解记忆。长此以往,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语言习惯,每个同学的语言能力都有了不同的提高,为他们以后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培养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进行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语言训练,经常会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在一堂课上难以用短短的几分钟的训练就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可以分别在与此内容有关的几堂课上做反复的训练,不要急于求成。如学习数的组成时,必须会说“几和几组成几”,借此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但有一定的难度,想在一堂课上要训练出较好的口语效果,就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使教学内容进行不完,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脱离教学实际单独的进行这句话的训练,学生对这句话的意思就不会理解,也就很难记住。如在学习2~10的组成时,从学习2的组成开始,我就训练学生说“1和1组成2”,学习3的组成时,继续训练学生说“1和2组成3”,“2和1组成3”、……依此类推,每次学数的组成,都要求学生会说“几和几组成几”,学到10的组成时,学生不仅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而且还可以正确的说出这句话。这样循序渐进,学生才能学得轻松,记得牢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了发展。总之,提高低年级听障学生数学语言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数学教材特点,把简单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直至一段文字的训练,贯穿于每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课堂中,要多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理解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激励他们各抒己见,相互补充、相互纠正,随时随地的进行语言训练。同时也要把我校听力补偿,言语康复,医教结合,康教一体的教学理念,应用到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既锻炼学生语言能力,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听障学生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桂玲 单位:青岛中心聋校
相关专题:公民与法杂志怎么样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