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工艺美术样式中有些门类被社会广泛关注,而且从影响的范围来看包含了社会发展的中间力量,尤其是年轻人。在消费工艺美术品的过程中,人们对其价值的判定虽未完全脱离材料之上的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价值和价格之间开始有自发性的衡量标准了。本文主要从手工技艺和机器加工各自的价值和生相互之间产生的关系来剖析工艺美术创作的价值。
1工艺美术的价值构成
在中国,工艺美术作为专用概念的成立和使用开始于本世纪初叶,这是一个由“工艺”和“美术”组成的复合词。工艺美术不是一种纯艺术现象,它首先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是人为实现实用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技术和艺术审美融合,通过技术完成艺术审美的表达,工艺技法是其区别于其他美术门类的最主要特征。在我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经历过多次的跌宕起伏,幸运的是,建国初期我国为了外汇的需求将工艺美术产品作为重要的出口商品,很好地保留了各类样式的工艺美术品种,也为当下传承提供了很好地依据和基础。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资讯时代、消费行为的改变,全球化网络的趋势影响了工艺美术品的发展,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传统的工艺美术样式和审美无法满足当下的时代需求。值得思考的是台湾地区、韩国、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兴隆,似乎能够为工艺美术提供一条发展之路,以文创产品为导向,引入工艺美术元素和内涵。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工艺美术品的价值,从古至今为宫廷帝王、贵族阶层服务的工艺美术品相对偏重于审美趣味,把玩和摆放欣赏是主要功能,而日常百姓生活中的工艺美术品在强调实用和使用的同时,兼顾造型审美。工艺技法的独具创新体现了作品内涵,审美行为通过看、玩、使用,持续的发生审美过程。与所有其他美术创作一样,内涵和形式这两个基本元素是相辅相成的,只不过工艺美术中内涵的体现对材料的依赖性更强,比如一块玉器雕刻作品,材料本身的语言、雕刻的工艺技法、造型和材料的匹配度、图案和样式的和谐度都会对最终内涵的物化呈现产生影响。虽然工艺美术品可以成为商品,但某些情况下价值并非等同于价格。工序复杂费时费力的工种,如景泰蓝工艺、或者漆艺,很可能因为样式或造型的保守造成商品市场上价格的低下。因此判断工艺美术品的价值一定要在限定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不能混淆商业价格和艺术价值。
2手工艺的人文体现
手工艺的口传教授和长久的实践体验积累的非物质经验长久以来是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的关键。曾经主张“工业立国”的日本,直到今天仍保存着众多的“手艺”。技术与人文的博弈是现代社会一个长期存在的现实难题,也许二者之间的关系用“科技是发动机,人文是方向盘”这句话来概括不无道理。与工厂追求统一、标准、不需要性格的一致性不同,手工活能够让经手的每件东西都有不同的性格。材料原本就不同,手工艺的精髓就是让这些材料的性格能够更好的通过特定的样式显现出来。“手工业活跃的时代,是一个制作人和使用人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下,没有丝毫虚伪的年代。社会的变迁,势必要使一些东西消失,又使一些东西出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惯性。但是,作为我们,更应该保持的恰恰就是从前那个时代里人们曾近珍重的那种待人的“真诚”。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曾说过“手工艺是人类生存的技能,由于百多年来工业化的普及,共性代替了个性,致使许多手艺丢失,十分可惜”。工艺美术的传承不是对工艺技法的简单复制或克隆,它应该是建立在人文内涵上的技艺阐释,不同时代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价值认定,工艺美术手工技艺的这些特性从根本上与理工科的参数化技术划分开。当下一些热门的工艺美术品种,如玉雕除了原材料的价值外,是否大师手工雕刻也是其价格的重要指标。高档玉石材料的稀缺性和唯一性限制了其加工手段无法通过标准化的机器设备大生产完成,但玉雕工具中从开料到雕刻大部分流程都是由人操作机器设备完成的,从本质上来讲也是手工艺,与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批产性质完全不同。在整个加工制作过程中,手工艺的人文内涵并没有因为工具的进步而丢失,相反由于工具的升级,创作加工效率大大提高,无形中筛选淘汰了一部分原始、不符合时代特征的工艺流程,对精髓部分是种洗炼。
3机器加工的优越性
根据上文所述,机器加工的优势不容置疑,高效、精确、标准的加工方式降低了工艺美术创作的材料耗损及报废率。虽然从人文层面思考,标准化会去除“个性”,但从宏观上来看,机器设备和锤子、榔头、刀片一样,都是加工工具,只不过对人的依赖性比重降低而已,即使最智能最先进的加工设备,仍然需要依靠人去完成部分操作,从这个层面理解,机器设备是人的智能助手,人可以通过干涉它的运作来达到对“个性”的主观保留。工业革命在人类制造史上是个里程碑,解放了双手的同时促使人们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内涵的创造和赋予上。虽然工业大生产制造的大量以成本控制为要素的生活产品,并且随着技术的革新,以往手工做的工艺美术产品也可以被机器大生产批产,但背后仍然是人的因素。我们不能否认历史发展,技术更新,产业升级,互联网数字时代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对精神审美的要求也随之改变。作为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重要信息———“工具”越来越智能化、电子化、数字化,工艺美术产品的设计开发到制作离不开工具,在使用现代工具的时候,促使工艺美术品样式和内涵的被动改变,从而符合当下的时代需求。对于那些反对机器,尤其是高科技设备介入工艺美术创作的想法,是对传统的抱残守缺,完全不顾时代的发展,打着传承的旗号拒绝时代变迁,束缚工艺美术的发展。
4商品化带来的问题
市场的投机行为和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造成了对工艺美术品价值取向的扭曲。最主要的问题出在商品化过程中,“手工艺”被当成宣传的卖点,为了凸显其价值,用“机器生产”作为反面映衬。富豪们从西装革履到中装布鞋的转变引出了文化身份,为了展示这个身份,所有可以用到的工艺美术元素都穿戴上身,玉器和佛珠的热火是强有力的证明,走在路上细细观察来往行人,穿戴此类配饰的不在少数。为了告诉他人自己是有文化内涵的身份,玉器和佛珠成为了文化象征的商品。既然是商品,市场总是趋于新题材的挖掘和翻炒,从材料的稀缺、产地的不同、雕工或加工工艺的优劣来划分其价值,从而确定其价格。为什么市场会选用这些外在的标准,因为他们可以量化,可以有标准,甚至为了区分而人为的制定判断标准,最终忽略了工艺美术本身内涵价值的探讨,因为无法有效的形成统一标准,无法定价,使得工艺美术品审美体验在商品化的过程中变得单一和肤浅。归根结底为什么手工艺和机器加工容易被对立起来讨论就出自上述原因,只关注可以量化的部分。
5结语
由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冲击,某些手工技艺濒临灭绝,对应的工艺美术样式也可能不复存在,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本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畏,挖掘他们当下存在的价值,满足新时代下的精神需求,探索新的发展可能性是所有工艺美术从业者、热爱者应该具备的历史责任。
作者:陆鸣 单位: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