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高危妊娠妇女206例,根据管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136例实施规范化社区护理管理,孕妇年龄22~41岁,平均(29.4±4.6)岁,孕周29~38周,平均(32.4±1.2)周;对照组70例实施传统护理,孕妇年龄24~41岁,平均(29.5±5.1)岁,孕周28~37周,平均(31.9±1.4)周。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规范化社区护理管理,将社区所有孕产妇纳入孕产妇管理系统中,分析高危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分级管理监护至产后42d。具体措施:①高危因素筛查及分析:高危妊娠因素包括:a.不可转归因素:高龄初产、身高<145cm、巨大儿、双胎妊娠等;b.可转归因素:如流产史、轻度妊高症、过期妊娠、贫血、胎位异常、异常产史等,采取相应措施后可以实现转归,转归率几乎100%;c.不可以完全转归因素:如过期妊娠,但也可以做到提前拟定分娩措施,以确保孕妇得以顺利分娩。防范措施:加强各级妇幼卫生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识别和筛查高危妊娠的能力;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建立档案和实行个别管理,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及定期随访,提供干预措施和相关的医学指导。②高危妊娠干预策略包括:a.健康教育:做好孕期保健知识宣传,使孕妇了解高危妊娠的危害,配合医务人员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b.营养管理:加强孕产期的营养、运动指导及体重管理,避免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胎儿生长过度等情况发生,从而导致妊娠期不良因素的加重;c.危险因素干预:对高血压、糖尿病、贫血、梅毒等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和积极干预,避免因此加重孕妇妊娠期和分娩期危险;d.心理护理:由于高危孕产妇心理压力过大,情绪会比较消极,因此对高危孕产妇心理疏导尤为重要,应该帮助她们积极面对困难,充满信心,以便顺利分娩。观察指标:对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方式、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对比。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描述采用(x±s),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分娩方式对比:观察组产妇中顺产88例,剖宫产48例,顺产率64.7%;对照组产妇中顺产28例,产道助产5例,剖宫产37例,顺产率4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对比: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危妊娠是妇产科特有的一类疾病,严重威胁着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如何通过护理措施来改善母婴的健康状况,确保顺利分娩,降低死亡率是当前工作中的重要研究方向[3]。就高危妊娠的预防措施而言,除了早期发现和确诊宫内胎儿异常及时终止妊娠外,尽早的实施干预措施是改善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逐渐完善,社区护理已经成为了疾病防治的防线,在孕产妇的宣教、营养管理、高危因素干预、心理护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4]。从本次研究数据来看,观察组顺产率64.7%,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0.3%,护理满意度99.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0.0%、45.7%和8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实施规范化社区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孕产妇的认知,提高配合度,从而达到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目的。建议继续加强高危妊娠的监测管理及跟踪随访工作,广泛开展生育健康知识宣教,避免婚前和生育前反复流产,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以有效减少妊娠过程中的高危因素[5]。
作者:唐彦红 王红 吕玉兰 单位:云南省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