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审美教育是美国音乐界提出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现当代音乐文化背景下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以及音乐教育方式的变化。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在实践中必然也会应用音乐审美方面的教育思想。本文针对儿童钢琴教学中的部分音乐审美问题进行剖析,希望能为儿童钢琴教学的优化开展提供一些有效帮助。
【关键词】钢琴教学;儿童;音乐审美
随着“钢琴热”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儿童加入到学琴的队伍中。大部分家长是为了让孩子通过学钢琴来接受艺术熏陶,提高音乐欣赏能力,这种“艺术熏陶”以及“音乐欣赏能力”其实就是音乐审美。随着琴童数量越来越多,舞台上经常出现超乎年龄的华丽炫技、家长之间互相炫耀攀比等,导致包括钢琴教师在内的很多人只关注演奏技巧问题,忽视内在的音乐审美。这使琴童在熟练背谱以后还是无法理解乐曲的意境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更别说演奏出内心情感了。
一、音乐审美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大多数琴童来说,学习钢琴是为了接受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是弹好钢琴的前提。钢琴本身就是一个美的体现,通过手指触键使琴槌敲击琴弦发出声响,其声响的独特性和规律性就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钢琴的音域使钢琴的表现力得到增强,再加上和声、节奏、力度、速度的配合,听觉上给人美的享受;演奏者的演奏姿态以及演奏过程中肢体的微妙变化更是视觉上美的体验。因此培养孩子音乐审美就变得格外重要,一旦对音乐审美有了一定的认识,演奏者的情感,以及音乐想象力、表现力就会油然而生。技巧固然重要,但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音乐审美之上的技巧才能使整首钢琴作品产生应有的美感。
二、如何将音乐审美融入到儿童钢琴教学中
(一)从音乐语言入手,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在钢琴教育中,审美感知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如果学生没办法感知所谓的音乐美,那么他们便无法将自己所演奏的音乐以美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办法,从不同的节奏、速度、旋律、音色中,启发孩子去体验音乐的美感。但音乐的抽象性及多义性带来了审美理解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固定的教学模式,用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美的看法,对音乐审美的理解,这样既带动了学生思维的运转,又提高了学生对审美的感知能力。
(二)从听觉入手,让儿童在技能训练中提高音乐审美。技能训练是相对枯燥的,对于初学钢琴的儿童来说,基本的技能就是以不同难度的音阶琶音和弦、练习曲为主的一种指头的训练方式,这些作品的旋律往往很单一,对儿童来说,更难抓住其精髓。但是培养儿童的音乐审美就要从这些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就音阶来说,我们可以先在音阶中用相同力度演奏,再用上行渐强下行渐弱的方式让孩子聆听,并说出与之前所演奏的不同,最后引导孩子了解如何演奏音阶才能让音乐更美、更有表现力。再如,学习某条和弦演奏,教师可以先用一样的力度来演奏,再用上行下行强弱明显,并且手指张弛有度颗粒感很强的方式来演奏同样一条和弦,让孩子分辨哪一种更富有表现力,之后为其讲授能够演奏出富有表现力的和弦的几个要点。让孩子通过耳朵分辨不同的演奏方式,并在练习过程中尽量向这种声音靠近。
(三)注重想象力的培养,从音乐形象的表现中提高音乐审美。音乐没有明确的语义,所以在学生学习和演奏过程中,音乐审美就决定了其是否赋予了这首乐曲“灵魂”,即音乐语义。这就要求学生抓住音乐中所要表述的场景和人物形象,此时便以培养学生想象力为基本,借助想象来走入音乐,进而通过一定的手指技能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提高其音乐审美起到关键作用,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学生的不断尝试。在学习带有标题的曲目时,教师可对曲目的创作背景加以讲述,对乐曲的产生原因、标题音乐的特点等进行解说,让学生总结曲目所营造的意境以及人物形象。无标题音乐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要求更高,教师应从旋律入手,先让学生从旋律中找到规律,主旋律、副旋律区分清楚,从音符的排列上来看速度,从音符的进行趋势上去感受强弱,这样会更容易让学生从审美方面去理解乐曲。
三、结语
钢琴多为“一对一”教学,所以在钢琴教育中,教师要做好儿童音乐之路的领路人,让儿童能更好地融入音乐、欣赏音乐、表达音乐。对儿童钢琴教学中音乐审美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要培养琴童正确的音乐审美,使其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王芳.基于音乐审美心理学制约的钢琴演奏教学探微[J].北方音乐,2014,(11):37.
[2]李飞跃.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钢琴艺术,2002(5). 税收经济期刊
[3]王新乐.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4(10).
作者:孔靖雯 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