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留学生神经内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方法收集2011年~2015年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90名医学留学生的基本资料,神经内科教学调查问卷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留学生在神经内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语言交流障碍(85%),文化差异(55%),教材问题(70%)及教学模式(60%)。结论应根据医学留学生的文化背景、语言交流问题,加强教师队伍的外语教学能力,制定较为合适的教材。根据留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医学留学生神经内科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留学生;神经内科学;教学;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科技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进行医科专业的学习。由于来华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增长,留学生教育逐渐成为一所大学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北京天坛医院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承担了部分留学生的教学工作。而神经内科是我院的重点科室,如何提高医学留学生的神经内科教学质量,建设有特色的留学生临床教学方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急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2011年~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带教的来自东南亚及阿拉伯地区的90名留学生。1.2方法研究方法收集留学生的基本信息,民族、语言、文化背景(包括宗教信仰)、既往基础医学学习模式、教材情况,神经内科教学调查问卷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2结果
东南亚及阿拉伯地区的医学留学生中将英语作为第二语种的有80人(89%),既往学习过中文的有77人(86%),内科成绩优秀者有22人(24%),有宗教信仰的有86人(96%),入学前没有使用过英文教材的有4人(4%)。神经内科教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语言交流障碍(85%),文化差异(55%),教材问题(70%)及教学模式(60%)。
3讨论
全英语授课是留学生教学的基础,而我国英语教学长期存在的问题是“听、说”能力较弱,不能流利的进行口语交流,尤其进行专业的医学英语的交流更为困难。英语是东南亚和阿拉伯地区大部分留学生的第二语种,其英语发音带有明显的地方口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语言沟通的难度。这就对授课教师的英语“听、说”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英语不是我国的官方语言,如果让未经专业培训的中国教师从中文授课突然改为英文授课,可能会造成对医学知识表达不够准确。虽然大部分的留学生学习过中文,但对于中文医学知识的掌握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加强师资培训,选择合适的带教老师极为重要。我院神经内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其中不乏精通英语的教学人才。主要可以选择两类医师组建教师队伍。一类是曾出国留学深造的专家教授,根据他们擅长的专业知识给予合适的讲题,可以让这些专家在留学生带教中发挥所长。另外一类教师可选择英语口语较好的青年医师。鼓励这些青年任课教师在业余时间多参加留学生的聚会,和留学生共同讨论某一话题,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与留学生进行语言交流,为保证教学质量打下基础。为了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加大专业培训和选拔力度。积极开展青年医师试讲活动,不断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相比,在文化背景上有很大不同。如何正确的面对文化差异,是保证留学生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东南亚和阿拉伯地区的民族相对复杂,存在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授课的老师应尊重留学生的宗教信仰,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和风俗禁忌。对于中国学生来讲准时上课是最起码的要求,而有个别留学生可能因参加宗教祭拜活动而缺课。在充分了解留学生宗教信仰后,可以对不能准时上课的个别情况下采取“提问-自学-回答”的模式完成学习任务。留学生使用的神经内科学教材有HarrisonsNeurologyinClinicalMedicine,ClinicalNeurology,AdamsandVictor’sPrinciplesofNeurology等等。英文版教材与中文版教材在结构安排上有很大差异。由于地区差异、种族不同,某些疾病的发病率不同,因此各种版本的教科书对于疾病描述的侧重点不同,有的英文版教材类似于学术专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争议的难点需要客观地进行分析讨论,这就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教学前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课堂上提供一种提纲式的授课框架,抓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教材和文献作内容补充。再者,随着精准医学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更为深入,无论是英文版教材还是中文教材,在这方面的更新都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带领留学生查阅最新文献,及时做好知识上的更新。神经内科学是从内科学中派生的学科,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该学科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许多分支学科。神经系统的详细查体,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这就要求留学生具有扎实的内科查体基本功。另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会合并有很多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我们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同时,需要兼顾内科系统的疾病,不能顾此失彼。因此留学生在学习神经内科疾病之前必须有内科学的基础。由于留学生群体本身的特殊性,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要结合留学生特点,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1,2]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是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1969年首创的。这一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设计真实性任务,通过学习者的自我探索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传统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外国留学生的课堂氛围较为活跃,遇到问题会较为直接的提出,与教师在课堂上有很好的互动,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采用PBL教学模式。例如,在讲述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帕金森病时会提到“震颤”这一症状,“震颤”是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而特发性震颤的患者也会出现震颤,我们如何根据震颤的特点来鉴别这两种疾病。留学生会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通过文献的检索,视频资料的学习会发现震颤有不同的类型。有的患者在休息状态时震颤明显,有的患者在活动中出现震颤。在对“震颤”这一症状的临床表现形式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带领留学生在病房见习这两类病人,通过仔细询问病史,神经科查体,使得留学生对于两类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特点、临床特点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之后进行分组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再将所有答案进行汇总分析,总结两类疾病震颤的临床特点。PBL的课堂“形散而神不散”,这一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PBL课堂上教师能以多种角色融入到病例讨论中[3]。其次,在留学生教学过程中,要使某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来加强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向留学生讲述锥体外系疾病的一些临床表现时,很难用一些生僻的英语词汇去描述,留学生在理解上很困难。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观看“肌阵挛”与“阵挛”的临床表现,就很容易理解。
因此,我们应充分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丰富。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及国际化需求,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真正将医学留学生教育打造为我们的品牌特色。我们应充分考虑留学生的知识背景,针对目前留学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外语教学能力,制定较为合适的教材,根据留学生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我相信通过上述各方面的努力,神经内科学的留学生教学会有长足的进展,会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企业管理论文我院学习深造。
作者:王雪梅 王展 冯涛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神经变性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