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软件开发 >

国内体育教育之反思与重建

1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的外在化

追求工具性和功利性,是我国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从生命哲学来看,人是生成的,不是“预定的”、“塑造的”。人的需要是价值得以生成的先决条件,这是我们讨论体育教育价值问题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因为“教育对于生命来说,是最基本的原点,它源自生命发展的需要,同时生命发展的过程就是教育过程……教育最基本的原点只在于生命本身。”[12]体育教育的工具化、功利化违背了生命发展的本质,使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的外在化逐渐与教育目的的社会取向趋于统一。首先,体育教育注重社会要求,将学生当做培训的工具,却忽视了学生作为具体生命存在的生命需求、思想需求和个性特征,把生动活泼的个体的生命交流活动变成了“目中无人”的教育活动;其次,很多教师只讲授传统理论、讲授基本技术,关注的是能否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这种从理论到理论的泛泛说教、从技术到技术的简单模仿,不仅呆板局限,而且也无法解决社会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样的,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也开始关注体育的社会要求和社会适应等问题,学习目的也从对知识的渴求转向对现实问题的探究。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是,体育教育没有教给学生如何像他自己的本性要求的那样自发而真诚的生活。这既是体育教育的悲哀,也与社会呼吁的人本主义教育主航道相悖。在现代社会日益发达的物质世界中,“人类把他们的精力全都耗费在设法满足仅仅是为了延长我们可怜的生存之各种需求上”[13],使体育教育失去了其本真意义,而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与学习的畸形发展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对体育的理解和接受。正如生命哲学家柏格森所说,“只要人们的认识服从某种实际需要、与人们的某种行动相关,那么这种认识必然只是抓住了事物之适应人群的实际需要的那一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从而忽视了事物内在、本质的东西。”[14]

2生命哲学视野下体育教育的重建

体育教育既需要生命在场,又要让学生在教育生活中保持自己生命的特性和风貌,亦即体育教育要遵循生命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价值。

2.1明晰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

体育教育应将凸显生命的主体性作为其价值取向。价值应主体的需要(含目的性需要)而构建,没有人的自然生命,固然不会有人的需要产生,而若没有自然生命向自觉生命的演进,也就不会有自发的供需关系向含目的性供需关系的转变,更不会有后者经自觉生命的创造活动和检验过程而得到确立。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教育价值成立的可能性与它的现实性是相统一的,即人的自觉生命活动是价值创生之源。体育教育必须打破规训化的格局,真正解放学生个体的生命,关注每个学生的生存状态,尤其是他们的精神成长状态,让体育教育世界真正成为生命的世界、人的世界和意义的世界。就体育教育实践而言,回归生命的关键是要走向具体的现实生活,尤其是高度重视学生的日常生活。体育教育应协调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关注学生的价值生命的实现。生命哲学家常常用超功利、超社会的思想来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以达到超人境界,尽管这种处理方式存在偏差,然而其将生命的价值视为最高价值这一点是应该倡导的。因此,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不是诉之于外部价值的追求,而是真正从学生的生命发展需求出发,不仅关注“教什么”的本体论和“怎样教”的方法论,而且追求“为何教”的价值论;不仅体现人的共性和统一性,而且尊重生命存在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人是社会性的存在,需要对国家、社会的某些基本原则有一种共同的认识,但用“人是社会的人”这一命题来规训人的生命存在,把体育教育归结为上层建筑或生产力,体育教育便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工具,混淆了教育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而“服务于社会只是教育功能结果的延伸与释放,过分强调教育的工具性价值是有偏差的,提升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才是根本。”[15]因此,在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体育教育应该把国家、社会与学生个体的价值追求作为价值选择的出发点,通过满足学生主体的需要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2.2注重个体的生命体验

体验是生命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无论是体育教师还是学生,每个生命都是具有独特生命体验和生命追求的对象和主体,需要个体在对生命的经验和生活的体悟中充实和完善自我,更多地在理解中展现和释放人生的意义。[16]首先,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全面育人这一总的教育目标。体育教师应该通过内心的体悟及切身的体验,吸收知识、同化理论,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并真正切入体育教育乃至生命教育的本真意蕴,凸显体育教育的实践品质和生命向度。同时生命哲学强调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情感体验与智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经验、个性特征及其需求,开展形式生动、活泼、鲜活的教育活动,点化与润泽生命,促成其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的整体生成。其次,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体验体育教育。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体育教育就失去了根本意义。“参与”是个体沉浸于某群体活动的精神和行为状态,它既包括个体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身体“在场”的外显行为,更蕴含着个体认知、情感、信仰方面投入其中的状态和程度。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体验的主体,更是生命的主体,对体育教育的理解不应只停留在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习得上,而应不受外在物质条件诱导和驱使地用心去体验,用生命去体验,从而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

2.3构建超功利的体育教学理念

教学本体论研究表明,教学具有促进人与文化双重建构的基本职能。[17]体育教学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实践活动,其本质规定性就是通过人文教化生成人,以具体而细微的方式指引人获得丰富性提升与完满性拓展。首先,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文化传承和育人的特殊活动,是在人的文化本性中寻求其文化哲学基础和根据、构筑并指引学生步入“文化成人”之路的。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被作为抽象的存在来认识,也不能用外在的纯技术的手段来测量,而需要指向“学生成人”,关涉学生何以在体育文化传承与体育教学中成人的根本问题。其次,作为体育教育重要内容和手段的体育教学,毫无疑问应把“人”及其“生命”看作是自己的对象,因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育人,生命是人的最为宝贵的财富。体育教学活动应该成为一种生命体育教学活动,应该全面贯彻创造性、关联性和回归性的体育教学理念,超越模式、解构结构、摆脱因果律,使学生得以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最后,体育教学应为人的生命意义提供身体可能。体育教育价值的最终确立须通过体育教学主体的双边活动来实现,只有通过主体的活动,使对象的性能切切实实地满足了主体的需求,供需关系获得落实,价值的可能性才得以转变为现实性,其价值性存在才能因此得到确证并真正得以体现。因此,体育教学应从目标设定、内容设置、过程控制、方法更新、成绩评价等方面遵从生命发展的规律,通过人体运动的调节与控制,来实现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改造,从而为最终提升人的生命意义提供身体可能。

3结语

生命哲学家们在对人的研究中有个共同的内容,即人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其目的是在创造自我的同时创造生活。因此,人应在实现自我的基础上努力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18]所以,真正的体育教育只有超越于此,才能上升到对人的生命自觉的全面理解,才能最终实现体育教育的本质,而体育教育正有在对学生的生命进行全面观照,从人的自身出发进行解读,才能真正回到体育教育的本真,只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播和运动技能的传授,物业管理论文而淡化或忽视精神自由生成的体育教育一定是片面的、残缺的。

作者:陶玉流 周建国 单位: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苏州大学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国内体育教育之反思与重建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rjkf/192849.html

    相关专题:创新5.1声卡驱动win7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我国近现代政治经济论文
    下一篇:数字摄影艺术审美特征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