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用
1.1脐疗
即在患儿脐都(神阀穴)施肠不得成聚以拔罐疗法,然后以自制“暖脐散”加以敷包。“暖脐散”方。适应证:小儿寒湿型、脾虚伤食型泄或伴有腹痛哭吵者,湿热型泄泻少用,有痢疾或脐疝患儿都应禁用。李姝婧[12]对文献中关于脐疗法的中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疗小儿泄泻主要选用辛散、苦燥、甘补的药物,由用药可以推测主要证型有湿邪、风寒、脾虚三证。刘俊峰等[13]用吴茱萸研粉末敷于患儿脐部治疗泄泻136例,结果总有效率98.6%。由此可见,如临床上小儿家属认可度高,则可以选用操作简便,创伤性小的脐疗,可节省用药费用。
1.2灌肠
各家根据经验拟定中药方剂,经浓煎后保留灌肠的方法,多适应用于小儿急慢性菌痢、湿热型泄泻。王爱平等[14]在依据病情给予抗感染、补液、纠酸、喂养指导及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连素粉剂加思密达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泄泻患儿66例,治疗后总有效率高。灌肠疗法无论在泄泻还是便秘、无论成人、婴幼儿均可应用,操作简便,行之有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2外治
2.1推拿
手法推拿小儿特定穴位,达到止泻目的。适用于各型小儿泄泻、痢疾。基本手法采用“摩腹、揉挤、揉龟尾,推上七节,揉足三里,捏背”,为基本穴。风寒型可加推三关、推椎管等;湿热型可加清大肠、揉板门、清天河水、退腑;伤食型可加清大肠、揉板门、揉中烷。疗程及疗效:一般腹泻,1次/d,2d有效,≤3d都能康复。重型者不超过5d[15]。推拿手法在改变小儿便质、次数上均有明显效果,无创性、易学性为优势。未来儿科可开设小儿推拿教学门诊,做好小儿疾病预防和教育宣传,以“即病防变,已病治病”理念,把小儿疾病治疗和预防溶于一体。
2.2足浴
焦平运[16]自拟泡足方,辨证加减治疗泄泻,起到调整脏腑功能、调整失衡状态、增强体质。浸泡期间,家长可同时轻轻按摩患儿双足,以促进药物吸收。
2.3针灸
针刺治疗泄泻疗效肯定。因小儿多动、难操作等导致难以收集大量临床病例,给针刺对小儿泄泻的研究造成一定困难。因此,目前缺乏多中心研究,但仍有部分研究证实针刺的疗效。董杨颖等[17]将91例腹泻患儿以针刺和西药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具有调节胃肠功能、提高抗病力、扶正祛邪作用,对腹泻有明显疗效。钟叙春等[18]将168例泄泻患儿针刺双侧四缝、足三里穴,捏脊自尾骶至枕部,有效率≥90%,说明针刺对小儿泄泻疗效肯定。目前也有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对高张力、运动亢进的肠管具有抑制作用,可使肠管病理性痉挛得以缓解,捏脊能提高患儿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清淀粉酶指数,加强小肠吸收功能。在临床中,由于小儿多动性以及操作困难,针刺治疗有一定难度。
2.4穴位
注射穴位注射指在一定的穴位注射维生素或其它药物达到刺激穴位而激发患者自身功能恢复的一种方法。在小儿泄泻中此方法有操作简便、耗时短、可操作性强等有点,但由于临床证据的缺乏导致临床应用较少,仍有部分研究证实临床疗效。钱燕玲[19]用维生素B1穴位注射法将例发生泄泻的小儿分为182例观察组和168例对照组,结果显示穴位注射治疗法对小儿泄泻疗效较好。
3小结
小儿泻泄在儿科诊室为最常见疾病之一。近年研究显示外用中药有一定优势,操作简便、无创伤,临床又能取得较好疗效。目前,临床证据均为各家经验、总结,尚缺市场经济期刊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因此,未来在小儿泄泻的治疗上,中医药应用方法、剂型开发等方面值得发掘、推广。
作者:宋丽艳 白晓红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