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应用型人才队伍素质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顺应社会潮流、符合企业需求、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安徽省蚌埠市中职教育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归纳分析了探索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推动区域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及其保障条件的研究。
关键词:中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4-0019-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职教育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耗尽,我国经济、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用型人才队伍素质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何调整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放缓“新成长失业青年”的增长速度,如何使中职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这些都是当下中职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现代学徒制是促使中职教育脱离“顽疾”的最佳方式之一,也是使其主动服务区域发展,打通和丰富应用型人才培养通道的重要举措。
一、安徽省中职教育现状
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的重任。安徽省作为中部崛起地区之一,其中职教育的深化改革与发展,对构建和谐安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笔者对安徽省中职教育的发展情况主要从学校数量、招生数、在校及毕业生数、专职教师数及学历程度等加以考量。现采用2010—2014年的数据简要分析安徽省中职教育的现状。近几年,安徽省中职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表1和图2中可看出,整体发展态势并不稳定。2010—2014年间呈小范围上下波动发展,其中,2012年为安徽省中职教育发展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招生人数近41万,在校生人数高达100多万。此后,中职教育规模呈小幅缩减趋势,2014年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分别比2012年下降了18.3%和8.8%,其中招生人数基本回到2007年水平。图3反映的专职教师发展态势基本与表1和图2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而中职学校数量(如图1所示)则一直呈下降趋势,2014年最低,为431所,比2010年减少近100所。
二、国内外现代学徒制发展述评
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培训的基础上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新型培养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有助于促进用工市场直接参与人才培养,使职业教育由对“工”的培养升华到对“匠”的培养;有利于拓宽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完善企业招工用工制度,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一)国外现代学徒制现状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德国的职业培训,而后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与创新之中。在不同的国家体制与背景下,其实现形式也各有差异,根据人才培养形式和实施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多种模式。在德国,“双元制”模式开展得最为广泛,500人以上的大企业学徒制参与率高达91%;而英国以“学习—实践—学习”的工读交替教学模式使学校与培训机构的作用得到充分利用;瑞士则形成了由企业、职业学校和行业培训部门联合举办,企业提出教授内容要求,行业与学校制定标准,校企共同实施教学、行业监督质量的“三元制”模式。根据欧盟的报告,2009年,欧盟国家接受中等教育的学徒已达370万人,另有570万学生在学校主导的工学结合项目中参加了企业培训,这两部分学生合计约占全部中职教育学生的85.2%,占全部中等教育学生的40.5%。同样,在澳大利亚、美国等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学徒制也已成为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尽管世界各国的现代学徒制发展形式不尽相同,但都遵守德国的“双元制”以培养学生实岗能力为根本的原则,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
(二)国内现代学徒制现状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国内也开始对现代学徒制展开了不断的摸索与实践。2006年,江苏太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开始与德国企业展开合作,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定岗双元制”培养模式;2010年,江西新余市政府投资建设了江西职业教育园区,并在园区内设立了现代学徒制实验基地;2011年,济南职业学院与德国工商大会合作,引进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系统对学生进行培养,并成立了“中德班”,此班是为驻济德资企业订单培养员工的现代学徒制实验班;2013年11月5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华恩宣布共同成立“爱亲学院”,双方将在企业订单培养、母婴行业人才输送等“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方面进行探索和深化合作。国内其他学校如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和配套的扶持政策,技术支撑层面的问题也需进一步摸索解决,因此,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建设仍处在探索阶段。
三、安徽省中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
安徽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中职教育的人力和区域优势。但是,传统中职教育单纯以学校为主体开展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在全国其他地区都在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同时,安徽省也在积极探索中。2015年5月出台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随后,安徽省教育厅又确定了33所中等职业学校为首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现以有4所中职学校入围的蚌埠市为例,对该地区中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探索建立校企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使中职教育主动服务安徽省发展要求,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一)蚌埠市现代学徒制的探索
随着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蚌埠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商贸产业获得高速发展。在首批公布的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中,该市共有安徽电子工程学校、蚌埠职教中心、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安徽科技贸易学校等4所中职院校入围,涵盖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机床、汽车制造与检修等共9个试点专业。1.安徽电子工程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和专业特点,安徽电子工程学校分别与华胜集团、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浩中机械(蚌埠)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在已有的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制定了该校专业试点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试点后续工作取得实效和有益经验。(1)改革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践行六个对接,让学生切实参与到企业工作中。同时,实施小组管理模式,1个师傅带2~4个学徒,小班教学,保证学生切实掌握岗位所需的能力。(2)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职能岗位需求为导向,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相互衔接,推行工学结合,实行“双导师”制,学校指定专业教师为导师,赴企业指导学生理论研究,企业则选派技术工人作师傅,负责学生岗位技能的传授。(3)改革评价模式。将学生、教师、师傅的评价融为一体,试行教考分离,推行理论考查与操作考核相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目标。2.蚌埠职教中心蚌埠职教中心(蚌埠技师学院)是蚌埠市首家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依托企业优势,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先后与安徽昊方机电、安徽晶菱、城南驾校、虹桥汽车、安徽白马集团等三十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推进现代学徒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实行四段式育人机制,实行六个对接,让学生体验企业文化,确保学生掌握企业岗位所需技能。(2)改革招生方式。与企业联合举办“冠名班”或“订单班”。企业和学校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制定招生章程、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初高中毕业生招生,然后由企业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将其选聘为准员工,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3)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在探索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学校将按照工作进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设计、安排教学活动,学校根据实际分专业、分阶段、分层次地组织教学活动,实现工学交替(如表2所示)。日常管理则由校企共同负责,在校期间以职业院校管理为主,在企业工作或实习期间则以企业管理为主。3.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学校与安徽文王酿酒股份公司已经合作多年,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了大量技术管理人才,该公司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规模也在继续扩大,需要大批应用型人才,这为学校生物化工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教学创造了实践平台。(1)优化教学方案。由于酿酒企业的特殊性,高温季节对白酒质量和白酒产量都有影响,因此每年在高温季节企业均停产,如文王酿酒公司每年在5月底停产,9月底前后恢复生产。学校利用每年这4个多月组织教学,由校企双方联合制定培养方案,根据企方的需求实施教学。通过酒文化模块、白酒生产模块、窖泥培养模块、白酒勾兑与调味模块、白酒分析与检验模块、白酒生产设备模块、白酒企业安全模块等内容的教学与实践,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为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抓手拟定培养方案。(2)改变教学模式。中职学校学生具有好高骛远、基础较弱、容易厌学的特点。为克服这些问题,学校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使教学现场化,即课程学习和讲授尽可能安排在实训场或企业的生产现场,利用实物直观演示、真实生产情境等教学方式,将课本上的具体操作过程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缩短实际工作与课本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在师傅边讲解边示范的指导下,学生便能较快地将课本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4.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安徽科技贸易学校是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目前现代学徒制试点涉及电子商务、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和汽车制造与检修3个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是对学校已有的校企合作的深化。学校试行2+1的三段式育人机制,第一、第二学年在学校完成文化课程,第3学年实行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参与企业工作和企业文化实践。同时,实行小组管理模式,1个师傅带3~4个学徒,以小组形式教学,保证学生切实掌握工作所需的能力。同时建立“校企双元制”的教学评价考核办法及过程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做到岗位所需技能全部过关,顺利从学徒转为准员工,从而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二)蚌埠市实施现代学徒制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
1.探索与实践取得的成效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探索,蚌埠市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安徽电子工程学校采用“1+0.5+0.5+1”架构,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以三年学制计算,学生1/2的时间在企业接受教育,1/2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蚌埠职教中心试行了校企联合招生的培养模式和建设方案,并制定了具体配套的运行体制和管理制度;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在教学过程方面形成了先做后讲、教学做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顶岗实习与就业合一的流程;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在招生之前,初步形成由合作企业直接参与,按企业的用人基本标准通过面试和文化测试成绩择优录取的方式,使被录取者相当于企业的“后备员工”,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2.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目前,蚌埠市乃至安徽省的现代学徒制都处在起步阶段。首先,在学生管理方面,企业无法做到全程参与试点班级的教学与管理,使得企业在学徒制期间,无法全程与教师共同跟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教师与企业进行课程研讨的次数也有限。例如,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同时有3个试点专业,教师精力有限会影响学生更多地掌握具有企业实践特点的知识。其次,由于要围绕企业用人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得校企双方的实际评价工作过于繁琐,实际评价效果不佳。再次,在学徒身份的界定方面,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虽承认学徒的员工身份,但在法律上仍得不到保障,教育探索没有得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只能自行解决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大大影响了校企双方的积极性。最后,在蚌埠市的实际探索中发现,目前社会和家长对中职教育及现代学徒制这一培养模式尚缺乏认识和理解,部分家长担心子女沦为企业廉价劳动力,以至于对此模式有抵触情绪。
四、发展现代学徒制的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蚌埠市在现代学徒制建设方面实践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安徽其他地市的相关经验,不难看出,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的探索是推进安徽中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催化剂,同时也是提高安徽中职教育内涵发展、推进区域就业力度的重要举措。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安徽省的现代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仍遇到诸多问题,因此要加强多方位保障,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长效机制,以促进安徽省的中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健康发展。
(一)完善政策保障
首先,各中职学校要制定学徒制试点实施办法和校企合作章程,鼓励教师进企业实践,带徒学习,吸引企业参与合作培养。其次,政府应制定与企业相关的优惠政策,通过减免税收等措施鼓励企业积极接收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再次,由于现代学徒制涉及教育部、人社部等多部门管理,政府要落实有关部门的相关责任,明确各方职责,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二)优化师资队伍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三大要素之一,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能提高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发展。因此,校企双方应一同打造师资队伍。可利用假期,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选派到企业进修,利用企业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也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组成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团队,安排骨干教师到生产车间轮训;还可以采取聘用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学校兼职教师的方式,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解决学徒身份问题
根据安徽省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现状,解决学徒的身份界定问题是重中之重。完成招生后,学生、企业、院校必须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学徒的双重身份。根据三方协议,企业需提供学徒岗位和相应的薪酬待遇,学校要全程参与监督,确保学徒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应通过相关法律条款明确学徒身份,确保现代学徒制的全面实施。
(四)加强宣传力度
学校和地市政府应大力宣传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改变学生和家长的传统观念,使他们了解市场和企业对于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也要加深,对这一模式的认知程度,让更多的企业参与,最终实现共赢。现代学徒制是顺应社会潮流,符合企业需求,适应经济形势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安徽省中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既拓宽了安徽中职教育的研究视野,又丰富了区域中职校企合作模式及其保障条件的研究内容,同时对其他地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也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镜秋.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广州市两所中职学校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2]陈爽.四方联动共筑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1):1-4.
[3]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作者:周伟 杨欣然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