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软件开发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9篇)

第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颁布与实施有着十分重大意义,能够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水平,促进其健康发展。本文阐明完善的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立足于现阶段我国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议

内部控制作为提升相关部门工作的科学高效、日常有序运行的重要方式。为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行政单位建设中的作用,实现内部控制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财政部2012年11月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简称:《规范》),要求相关单位自2014年元月起实施。《规范》的颁布与实施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日益健全,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相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仍稍显欠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视不够、制度建设不健全、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不论是在制度建设、机制设计还是监督管理方面都较为滞后。因此,本文首先阐述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在认真梳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现状的基础上,查找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控制风险,保护资产安全完整,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规范性程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是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并保证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即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将单位的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并为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提供保障。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包括预算、资产管理、政府采购、项目建设和合同等。《规范》的颁布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供了指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内部控制作为单位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而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组成,其中控制环境决定了单位的基调,影响单位全体成员的内部控制意识。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整体内部控制意识不足问题,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较为稳定,没必要进行风险控制;有些单位认为内部控制仅是财务部门的一项工作,财务制度就是内部控制制度,没能认清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未清楚界定权责,在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诿现象时有发生;重制度本身制定,轻制度有效执行,这些都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进而导致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二)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1.内部控制法律法规不健全。《规范》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有关内部控制的首个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意义重大,但仅是一个原则向导性文件,尚未建立完整、详细的内部控制法规及应用评价等配套指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健全及实际工作的开展缺乏指导。同时,《规范》将内部控制的客体界定为经济活动风险,而非经济活动的风险暂未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2.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不健全。与内部控制活动的类别相对应,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都结合法律法规及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财务与预算管理、采购与资产管理、建设项目与合同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但仍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制度建设不全面、不完善问题,以至于某些业务在执行中存在漏洞、缺乏制度约束。主要表现包括:一是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影响力有限,无法对所有工作人员的行为带来深刻的影响,导致很多业务在开展过程没有标准,内部控制效果不明显。二是有些行政单位虽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工程中存在内部控制政策执行力低等问题。3.行政部门内部控制组织机构设置存在漏洞。根据《规范》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置单独的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即认为,确保内部控制制度顺利实施是内部控制职能机构或牵头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但仍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机构设置中存在:内部控制机构不独立,多附属于财务部门或纪检部门,进而内部控制活动多限于财务控制或纪律监督,涉及其他方面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执行较少;亦或内部控制机构设置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存在问题彼此推诿;此外,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将内部控制等同与质量控制,尚未针对各业务流程设计内部控制程序及检查程序。

(三)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是否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离不开内部监督。当前,我国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存在机构不健全或不独立、专业人员缺乏或独立性不够等问题,这就导致内部控制监督职能难以发挥。另外,单位领导层往往对内部监督部门不够重视,这也将严重影响内部控制监督职能的发挥。

三、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内部控制全员参与意识,强调领导风险责任

《规范》指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即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要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增强内控意识,将权利和责任落实到人,使全体员工都能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建设活动中,此外,各单位还应积极开展宣传和培训,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让每位员工熟悉、掌握内部控制的理念、内容与方法,通过业务流程梳理,明确业务环节,进而有效防范风险。适时建立奖优罚劣考核奖惩机制,保证内控全员参与、有效运行,对违规现象进行严肃处理,全面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二)健全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机构,提升内控制度有效实施支撑力

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其中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合理是造成内部控制设计缺陷的主要原因。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参照《规范》的各项业务规定,全面梳理本单位的业务流程,并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建立起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严格遵照执行。针对部门单位没有设置内部控制机构、机构设置不完善的情况,应重点关注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明确职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全面、及时地对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监督。

(三)建立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保障内部控制作用得到发挥

内部控制监督是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科学全面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内部控制的效果。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渐在行政单位内部建立起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认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进而促使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要充分借助审计、国资委、税务等外部监管部门的专业优势,共同监督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并对外部监管部门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促使内部控制制度向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在日常办公、财务管理等领域实现了信息化,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可以单位已有的信息化平台为支撑,通过将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业务流程细分、流程重要程度划分及风险大小排序等,将各活动的内部控制流程和方法固化到已有的信息化平台中,通过自动化控制手段减少或消除人为操作的错误或舞弊,以更好的对信息进行安全防护。

参考文献:

[1]李玉玲.初探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77,85.

[2]刘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14(05):55-58,69.

[3]杨淑静.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4(16):44-45.

[4]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57-62.

[5]罗贵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5):95-98.

作者:郭艳婷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自身素质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素质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整个单位的行为,决定着单位行为的公信力,继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随着国家反腐败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表哥”“房叔”类的领导干部逐步被挖掘出来,其低劣的自身素质,不仅对本单位政治生态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也阻止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可以说内部控制能否顺利开展,领导的素质、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素质、道德水平良莠不齐,提高他们的素质并强化其内部控制意识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领导管控意识薄弱

自身政绩、事业发展是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关注点和重视点,这种关注和重视有时会发生偏颇,形成了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坡脚现象。这是因为有的领导对内部控制有模糊认识,认为行政事业单位非生产经营,无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的领导片面地把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挂钩,忽视了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监督职能;有的领导偏重预算控制,认为只有预算控制好了,就可以达到内部控制的效果;有的单位把内部控制制度挂在了墙上,说在了嘴上,却不认真执行,形同虚设,起不到任何作用。

(三)组织设置权责不清

有些单位在内部控制所设立的组织机构及其建立的权责模糊不清,指代不明。一是没有配备好内部控制的执行人员,良莠不齐,形不成合力;二是内部控制的责任划分不清,相互推诿,相互扯皮;三是管理责任与业务管理部门两张皮,难于融合,致使管理漏洞百出;四是存在一把手的管理模式,审批无监督,流程不规范,致使滥用职权和贪污行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五是财务部门被有意无意地排斥在单位重要事项、重大经济活动的决策之外,不能发挥好财务工作的监督和控制职能。

(四)人事制度不相匹配

内部控制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政策是内部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政策包括对人员的录用、培训和激励等,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人的活动。由于业绩难以量化考核,或者说还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执行手段,人情关系并没有退出管理平台,个别人员价值观、政绩观不正确,这样激励机制就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到实处。有些领导虽然严格按制度办事,但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不懂得变通,一味按照条条框框办事,有原则性但没有灵活性,缺少人情味,这将严重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久而久之,会慢慢形成懒散、怠慢、不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恶性循环。

(五)文化导向指代不明

行政事业单位文化是单位在存续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和谐进取的文化,能够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事实上,行政事业单位较难形成良好的单位文化,主要是由于产权关系不明晰,靠经验的人治管理模式,容易受到个人利益的驱使,忽视不特定的社会公众的需求,本应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最后变成花公家的钱办自己的事。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议

良好的内部环境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基础,对内部控制建设起着统领作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从改善内部环境开始。

(一)提升领导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搞好内部控制的突破口

强化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是搞好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突破口。首先,要强化对领导内部控制的培训学习,使其了解内部控制的发展史,掌握内部控制的专有知识。其次,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要责任明确、责权挂钩,真正使领导履职有依据、担责有依凭。

(二)科学合理组织架构,是搞好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

在决策议事方面,为了防范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一言堂”、“一支笔”造成的决策或舞弊风险,应当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重大经济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确定,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改。另外,还应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制度,将集体决策过程中的责任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的头上,确保权力和责任相一致。决策后,要对决策执行的效率、效果进行跟踪检查,避免决策走过场,失去权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降低决策失误的风险。合理的组织架构应当包括决策、执行和监督,并且三者之间的权责分配合理,同时能够保证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三)完善人力资源政策,是搞好内部控制工作的根本

首先,要细化定岗定编制度,科学评定和考核制度,对每位员工进行有效约束,实行激励机制,提高绩效考核的权威性。其次,把好人员入口关,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招聘人员时要教育背景、工作经验、职业道德水平共同考察。第三,制定科学的培训政策,面对人数众多,年龄层次多样、文化水平差异、心理需求各异的队伍,合理安排适合职工岗位的培训是关键。第四,推行关键岗位人员和部门负责人的轮岗制度,保持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腐思想。

(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搞好内部控制工作的必要条件

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其员工和多年来所形成的道德规范、规章制度、价值目标等文化和生活方式。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全员的参与,要做到立足实际,务求实效,需要一个体现单位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单位文化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文化,它与单位的经历和成长息息相关,是单位多数员工的共识。优秀的单位文化为单位全体员工提供一种无形的指导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可以促进单位的发展,阻止衰败。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基础性研究,意义重大。只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全面提升单位综合管理水平,才能保证公共资源公平公正的分配和使用,才能防止公共资金损失和浪费。

作者:杜海利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不断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政治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就目前状态,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缺陷。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在其对应的管理工作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所存在的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本文主要对于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下研究讨论。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是一种特殊的单位类型,它与商业性质企业单位相对比存在不同,行政事业单位更为复杂也更难管理,尤其是内部控制,所以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由于内部控制在我国开始实行的时间还不长,而且行政事业单位本身也比较复杂、特殊,所以目前内部控制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鉴于内部控制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重要性,国家必须重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内部控制工作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才能不断提升。

一、内部控制概述及与企业单位的比较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算是行政管理单位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但是与其他管理工作不同的是,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核心。内部控制其实是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工作,其涵盖了内部控制环境、内部信息传递,内部监督以及风险评估等等,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并让其服务性做到效益最大化、加强风险防范、杜绝徇私舞弊和腐败现象的出现,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前景。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又和普通的企业单位不太一样,企业单位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其一切实际活动的出发目的也是为了谋取利益,所以企业单位的管理就可以稍显强硬,也比行政事业单位更好进行内部管理工作,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目的是面对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它没有普通企业的商业目的,它的资金基本上都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税收。所以怎样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性、获得群众的广泛认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应的内部控制就成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服务性、提高其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缺陷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不尽相同,而且各单位实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时间也大相径庭。所以就目前看来,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推广还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是有原则性的,比如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等等,但是,很多事例都表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并不是真的具有原则性,还有许多需要发现并改善的地方,因此,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才导致了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下面就针对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简要的分析一下。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的制度是内部控制工作的行为标准,虽然目前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内部控制工作在各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上也算是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系统。但仍有非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的问题,到目前也没有一个科学合理并且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就使得所有的内部控制工作没有强大的理论依据作支撑,如果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工作就拿不出合理的实施途径,这就是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到现在为止还是杂乱无章的原因。大多数的单位仅仅表现在会计控制方面和风险控制方面。说是内部控制制度,其实却往往十分单一,几乎只是概括了财务问题。内部控制制度涉及的范围不全面,那么就发挥不了它本来应该存在的价值,相关人员的执行力度自然就上不去,并不能真正的建立起来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那么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跟没有一样了。

(二)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提高

内部控制环境包括组织结构等项目,组织结构就是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组成框架,部门所处位置、以及部门分配结构等等,在一个行政事业单位中,组织结构对于内部控制工作发挥其真正作用,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结构不够合理,比如财务部门除了保管单位的资金,控制单位的资金流通问题外,并无权参与到单位的决策活动中,这样就会使得内部控制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当然内部控制还包括内部控制人员分配,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员工的分配不合理或者与所在岗位是否合适并不了解,这就可能会使员工发挥不了其真正的作用,使得每个员工的分工不够明确,造成内部控制环境的混乱,不利于管理。

(三)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意识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其实它也可以作为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一个组成一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了较好的认识,就会使其对内部控制工作也比较认真。举个例子,当你把一件事看得非常重要,那自然会全力以赴去将这件事做好,相反地,如果对一件事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就会影响做事的态度和效果。所以说内部控制意识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领导者和参与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通常对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这样就使得在有些人在工作的时候不能全力以赴,将会导致内部控制体系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所以,要想提高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效率,提高员工们的内部控制意识那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单位也应该努力宣传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告诉员工们不重视内部控制的利弊。

(四)内部审计与监督制度不够完善

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工作的进行是内部控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内部审计和监督其实就是为了对内部控制工作起到一个相应的督促作用,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进行。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和监督工作并不能让人满意,内部监督部分也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样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发挥他应该有的作用。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理论依据和行为标准,内部控制因而得不到强有力实施。所以想要加强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当务之急就是必须要建立出一套权威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所谓的权威性,就是指能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现状,参考国外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成功经验。只有当我们有了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才能够正真的使内部控制工作有了行动准则,所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顺利实施的必要保证。

(二)树立内部控制意识,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在上文中提到了内部控制意识的重要性,所以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将会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工作做得是否到位。要想使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那么就必须要提高所有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不断的在单位内部宣传、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落实责任制,将内部控制工作责任到人。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员工们对待内部控制的态度有改善,还能让他们工作更加积极。增强内部控制意识也可以被是建立内部控制环境的一方面,但是内部控制环境也不是只包括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所以想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就必须要着手对单位内的结构进行一定调整。财务部门要有一定的领导权和发言权,同时应该合理分配员工的工作岗位,为内部控制工作建立良好氛围。

(三)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

为了督促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单独设立内部审计的监督机制,同时不把内部审计监督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混在一起,必须保证工作中最基本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确保内部审计和监督部门能真正的展开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计工作,确保其执行力度,发挥这个部门真正应该发挥的作用。让内部控制工作的进行真正起到的是推动作用,而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

四、结束语

在我们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是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不可逃避的重要问题,也是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核心工作。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这方面的工作还有着许多需要进步的,学习的地方。加强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加强其内部控制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对于我国行政单位的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所以各行政事业类单位要在工作实践中摸索,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穆冬枚,陈伟.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与思考[J].会计师2014;5

[2]薛彩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15

[3]隋欣,钱忆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6

[4]刘红梅.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山西财税2013;9

[5]刘永泽,张亮.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1

[6]杨雄胜.内部控制范畴定义探索[J].会计研究,2013;8.

作者:李宝琰 单位:茂名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第四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浅析

摘要:文章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简要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善其内部控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完善措施

一、前言

当前,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披露越来越关注,然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却相对较为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服务的执行效力。财政部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自2014年执行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制的建立健全,持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并加强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管理提升效益而言的意义尤为重大。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度的制定、执行与考核等程序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风险管控即是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更侧重于控制经济活动风险,具体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需要达到以下目标:确保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性、提升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并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完整真实地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切实防范贪腐与舞弊等行为、最终大力提升单位的公共服务效益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当秉承全面性、重要性、适应性及制衡性等原则,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等五大内控要素着手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改善

近年来接连发生的白条抵库、“房叔”、“表哥”等不良社会事件均反映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良好内控环境的严重缺失、内部机构及部门间权责利的不明晰及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也凸显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文化的缺陷及人力资源政策的欠合理性。内控环境奠定了内部控制的基调,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环境不良主要表现在单位全员综合素养良莠不齐、单位组织结构权责划分不明晰、单位尚未形成健全的内控文化、人力资源政策有待健全等。(二)内控风险评估体系有待健全风险评估体系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评估机制和意识不足两方面。从近年来全国债务审计结果来看,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呈现大规模上升态势,行政事业单位债务负担明显加大,短期资金偿付压力激增,应该是风险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可能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面临公信力缺失、助长贪腐舞弊、工作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风险。同样的,风险评估机制的缺失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三)内控活动存在诸多问题

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归口管理、会计及预算控制、信息内部公开、财产保护控制等是行政事业单位控制风险的主要内控活动,尽管方式多样,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利用假发票发放员工福利、以权谋私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这都表明内控活动并未发挥实效,内控活动的设计与落实并未严格遵守内控有关规定程序。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活动可能并未较好地贯彻内部牵制原则,有些部门及个人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造成某些事项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权力集于一处,未切实遵守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由此使得贪腐现象层出不穷。再如假发票现象也充分暴露了行政事业单位在单据、会计及内部授权审批等控制方面的不足,也极大地损害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长期以来,其内控活动流于形式存在诸多管理漏洞。

(四)信息与沟通机制相对缺失

信息与沟通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它能促进内控信息的及时传递,促进各部门及单位全员间的有效沟通,可见信息与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行政事业单位风险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信息公开透明的程度。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与沟通方面普遍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信息沟通系统存在安全隐患、信息反馈与沟通渠道存在诸多阻碍、信息透明公开程度较低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公开方面往往流于形式,与广大民众的期待间存在出入,信息实现公开透明尚需时日。另外,普通员工在表达意见时往往缺乏上达渠道,使得领导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单位的真实运行状况,单位横向及纵向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水平较低也制约着信息沟通的效果和效率,尤其是财务信息很可能尤为信息孤岛,系统的安全性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五)内控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被委托来管理公共资源,由于其对公共资源并无直接权属关系,导致其在健全内部控制方面积极性不足,此时健全相应的内控实施监督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监督机制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内部人控制现象使得内部人有一种天然的动机去损害外部人的利益来追求自身利益,在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约束力尤其小而公权力尤其大的情况下权力寻租现象经久不衰,可见有效监督机制的缺失是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贪腐现象的发生。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问题主要体现在监督力度有待加强、内部监督的独立性不足两方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有的尚未建立内部监督机构,有的虽然设立了纪检监察部门、内审部门等监督机构,但普遍存在人员独立性缺失、专业素养不高、监督与评价结果权威性不足等问题。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关措施

(一)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

改善内控环境是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首要环节,良好的内控环境将为内控的健全与运行奠定良好的基调。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点着手:1.全面提升单位全员内控意识,尤其要注重提升单位领导层的综合素养,将内控意识上升至法律高度,通过立法严格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必将大幅提升单位领导层对内控的重视。2.健全单位组织架构及配套的议事决策机制。通过合理分配决策、执行与监督的权责利,切实遵守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遵守民主集中原则,对“三重一大”问题采取集中决策制,同时,健全问责机制,避免权力寻租现象的发生。3.营造优秀单位文化,全面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在选择关键内控岗位任职人员时,应考察其专业胜任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明确各岗位权、责、利,清晰梳理各项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健全关键岗位问责制,定期实施轮岗防范“岗位疲劳”现象的发生。在营造单位文化方面,领导须以身作则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推动单位管理模式从人治管理转向制度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弘扬优秀单位文化。

(二)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健全风险评估机制以防范风险。可成立风险评估小组,通过设定目标、识别、分析、应对等风险防范措施,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并向单位领导层定期汇报单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风险,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风险控制措施,及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的建设。

(三)设计并实施有效的内控活动

应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属性来设计有效的控制活动,同时,切实遵守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内部审批授权、权责对等与归口管理、利用预算加以控制、保护财产控制、单据与会计控制、信息内部公开透明等设计原则,提升单位资产使用效率,合理配置社会公共资源,定期清查、盘点单位资产,做好资产的保全工作。同时,应注重会计人员的持续教育,加强会计机构建设,使单位报告的财务信息能够真实完整。

(四)完善信息与沟通体系

鉴于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内部或外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应全力着手建立健全相应的信息沟通机制加以应对。信息透明公开是防范贪腐的必要举措,行政事业单位应主动接受监管部门及来自社会民众的监督,健全横向及纵向信息沟通机制,明确各部门及岗位的权责利,明确沟通方式、频率及渠道。进一步健全信息反馈机制,深入研究单位运行效率与民众预期存在偏差的原因并相应的加以更正。强化信息化建设,创造信息共享平台提升沟通效率效果。

(五)持续加强内控内外部监督

一方面,应着力健全内部监督。首先,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或单独设置内控职能部门,以全面协调内控工作,同时,须全力发挥各经济活动有关部门的职能对内控活动加以协调,完善内控网络,全面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及内部审计等部门的作用。另一方面,重视财政部、政府审计、纪检监察部、第三方中介审计机构等的外部监督力量,形成优势互补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全面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机制的进一步健全。

参考文献:

[1]许国艺.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难题[J].财会月刊,2014.

作者:刘臻

第五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也在逐步地改革。国家政府为了提高居民服务水平,财政部在2012年11月份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一规范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而提出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它不仅可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群众内心的形象,又可以促进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探究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为:单位为了更好的实现控制目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度规范、施工工作、工作流程等几个方面进行控制,以及经济活动风险的预防工作。其具体控制的范围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单位内部使用资金的安全性及使用有效、财务人员制定的财务报表真实性、准确性等。而通过这种内部控制方法的有效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腐败现象的发生,更好的提高服务社会群众质量水平。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增加了国家财政上的收入,为更好的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现状总体上来看,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阶层更注重于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具体工作方案实施、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管理部门等工作,然后根据自身管理制度工作的完善,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上,都落后于企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水平,并且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效率、财产安全、公正廉洁理念等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群众内心的良好形象。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现象频频出现,就审计部门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10月份之前审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审查工作期间,发现50家行政事业单位因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造成国家经济财产损失高达100多亿人民币,因此这也就表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进行认知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同年12月份,审计部门又公布了38起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乱纪行为及相关处理措施。就目前情况来看,上述问题的出现都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由内部控制工作上存在的失误而引发和导致的,究其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尚未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导致在资金的使用中无法正确、及时的做出详细的记录,造成单位资金上的大量损失;其次,某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由于内部控制的方法较为单一,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无法起到促进作用;再次,而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现阶段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与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现状不相符,导致管理制度无法发挥自身的作用;最后,只有极少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与自身发展方向相同步,所以在审计部门对其进行审核工作时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一定范围内缺乏真实性、合理性、准确性,因此将其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工作中就无法起到实际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还可以从以下几点中描述:第一,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经济活动资金的管理较为松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资金上的损失;第二,某些行政事业单位以经济合同的方式私自开据虚假发票或利用经济上资金支出达到套取资金的目的,从而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资金以非法的形式大量损耗;第三,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工作时,由于管理方法不符合国家法律规范,资金计算方式与财务会计的规定理念相违背,从而出现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资金收支不一致的现象;第四,一少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对经济项目进行投资、大型工程的决策、核心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任免以及大量资金的使用工作等方面,尚未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会议决策会议以及未采取公平、公证、公开的决策方式,并且在人员的任用方面具有突发性特点,进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决策上出现错误,造成国家经济财产上的损失;第五,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审计人员实施审查工作时,都出现“白条抵库”、私自挪用公款等现象,导致财务人员对经济资金无法准确说明其用途。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将单位的银行账户、单位内部信息内容进行私自出租、出售的行为,也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资金的大量流失。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对国家财产造成一定损失,也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出现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上的缺失而引发此类问题的出现。

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

(一)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环境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拥有一个健康、正能量的工作环境,能更好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然而,现阶段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存在着关系化、利益化,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资金逐渐进入工作人员的手中,造成人员的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例如:在2012年8月26日我国延安市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中,造成36人不程度上的伤亡,当时党组书记、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杨达才对发生事故的现场进行视察时,因一个微笑的照片引发大量网友对其实行人肉搜索,发现在杨达才身上出现多种样式的名表,被众网友戏称为“表哥”,然而随后的不久,又爆出杨达才戴价值13万人民币的眼镜以及腰身奢侈皮带的佩戴,而网友称其为“全身都是宝”。在此之后,众网友认为杨达才身上所穿、所戴与实际工资不成正比,在这之后湖北省三峡大学在校就读学生刘艳峰向陕西省财务厅申请政府对陕西省党组书记杨达才2011年度的工资进行公开,但是却因工资收入等个人信息不符合政府信息公开的标准将申请表退回。随后,陕西省纪委又对杨达才实施调查工作,发现在杨达才任职期间有严重的违法乱纪、众多资金来源不明等现象,在核实相应事件以后对杨达才实施开除党籍处理,并以贪污受贿罪判刑14年。

(二)对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的评估工作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的评估工作内容大致可包括以下两点:识别行政事业单位运营中的风险、针对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营中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监督管理力度不够、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环境较差、新工作人员的任用、新型业务的运营、行政事业单位新规章制度的使用等多个方面问题,从而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上的损失。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并对行政事业单位运营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详细、系统的评估工作,进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良好。但在实际实施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与其他的企业单位性质不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较弱,无法提前做出应对风险所采取的改善措施,并且在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工作中,尚未对经济活动流程进行深层次的梳理工作,对其重点掌握不明,因此就无法正确的对行政事业投资理财单位风险进行防范,进而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大量损耗。

(三)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信息收集不全面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拥有一个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首要条件。而一个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可以包含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经济活动的内容、财务经营状况、行政事业单位外部市场发展的现状、相关决策事件等方面,因此想要保障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对信息收集系统具体工作流程进行了解,积极地响应政府的号召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保障收集的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如今,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信息收集系统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不能及时收集信息数据;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较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与业务、监督管理人员之间的零沟通;财政部门、银行、政府有关采购招标中心之间的信息无法做到一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尚未进行广泛开展以及无法得到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支持等等。

三、针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改善措施

(一)建立和谐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环境

拥有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言至关重要,良好且和谐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对工作态度及积极性、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行政事业单位风险事故发生的几率。第一,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讲,应不断对工作人员实施择优选拔的管理机制、继续教育工作、奖惩分明的人员管理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道德素养,以及工作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理解能力,从而改变传统的管理制度理念,使其认识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重要性。第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重视。由于内部控制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的特点,因此在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不仅是财务人员的职责,更是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与的工作,所以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实行定岗定位、分工合理、财务人员岗位不相容的管理模式,对内部控制工作职责进行共同分担,提高每一位工作人员完成自身工作的效率。第三,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机构进行削减工作,采用优胜劣汰的方式,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及良好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因此优秀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具有积极向上、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以及可以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的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具备上述能力才能在工作过程中,减少资金的损失,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管理体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风险事故呈动态形式存在,因此各部门都应提前做好风险控制防范工作,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管理体制,及时对风险现象因素进行探究,在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同时,还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风险识别、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运营工作,尽可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机率,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三)采用先进的信息收集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自身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工作时,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广、项目较多,因此在利用人力资源进行信息收集工作中,极易造成信息数据的缺失、误差,并且耗费的时间也较长,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及信息数据收集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部署、运营模式、信息资源等方面实施安全保护工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资金的安全性。并且在保障自身内部控制工作合理性的同时,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快速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提升在社会群众心中的行政事业单位形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家财政上的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基础,合理的利用资金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政策的快速发展,但由于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工作中还存在相应的漏洞,例如: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单位执行力度不够等原因,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对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针对这一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财政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国家财政资金上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林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探究[J].商业会计,2013(16):47-49

[2]严蔚.关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8):31-32

[3]何永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探究[J].消费电子,2014(14):270-270

[4]仇春艳.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问题的探究[J].中国经贸,2014(24):83-83

[5]李延峰.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探究[J].财经界,2013(26):236-238

[6]辛伟坚.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瓶颈”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9):59-60,23

[7]杜明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2015(11):123-123

[8]刘继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4):56-57

[9]姚建宁.选择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注意几点问题[J].中国经贸,2012(24):281-281.

作者:姚传凤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财政局

第六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行政事业单位所起到的作用愈加的突出,作为我国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者,在新时期背景之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愈加受到广泛的关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有序进行,提升工作的质量以及效果。然而,就目前而言,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内部控制体系当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着手,探究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者,在当前背景之下的作用愈加的突出,而要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内部控制的作用有效发挥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质量造成了影响,因此,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质量的提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显得十分重要。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为了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我国有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会计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等相关措施,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相应的指导,然而,由于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自身特性的全面认识,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以出台的内部控制体系为蓝本,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行为,并没有对工作中的各项细节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所覆盖的范围并不全面,无法做到对单位内部各个环节的控制工作,导致构建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二)缺乏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正确认识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看到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导致相关工作人员仅仅只是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是健全管理工作的一种形式,没有把内部控制体系当做在日常工作中应当遵循的规范。此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单纯的以为内部控制体系等同于财务管理制度,在内部控制应用中仅仅对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控制,缺乏对内部控制体系促进服务效率提升的认识,使得内部控制有效性得不到发挥。

(三)内部控制体系在运行中缺乏必要的监督

内部控制要想有效的发挥出来,就需要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但是,部分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之时,并没有按照相应的规定,设置监督部门,导致内部控制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虽然有一部分单位设置了监督部门,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权利,在职能实施之时缺乏权威性,无法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督,导致内部控制失去应有的作用。

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

(一)强化内部控制的意识

由于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较为薄弱,因此,要想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意识。这就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充分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关于内部控制知识的培训,进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认识,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顺利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逐渐转变对内部控制缺乏重视的行为,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有效控制,从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此外,还需要建立严谨的考核管理制度,把工作人员的职位晋升与单位内部控制联系起来,从而确保单位全体人员都能够积极融入到内部控制运行过程当中,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三)建立健全内审监督机制

在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中,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审监督机制,明确监督部门的相关职责及其权力,加强内审监督部门的权威性,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监督程序以便于监督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情况。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都应当积极与监督部门进行配合,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掌握内部控制的执行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针对实际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把握如下方面:一是对于预算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预算的监管力度,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预算的有效执行,强化预算约束力;二是对于授权批准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要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责任以及程序,同时,要把授权批准的权限与核算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财务公开制度的建立紧密的联合起来;三是对于关键点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业务处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业务关键点的注意力度,避免因为某些控制环节出现问题,而造成关键点的忽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为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正确认识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发挥的问题所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内部控制的意识,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环境,逐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探究[J].商业会计,2013,(16):47-49

[2]肖士高.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J].中国经贸,2015,(13):272

[3]张岚.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的思考[J].商,2015,(25):46

[4]高荣荣.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研究[J].财经界,2015,(14):73,171

[5]金成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研究[J].财经界,2015,(3):33,35

作者:姚雷 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公路管理局

第七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但是,由于受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不论是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方面,还是在岗位设置、监管考核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意识的增强,社会公众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使用情况、信息的披露等方面的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政府和社会公众媒体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重视程度的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整体状况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例如:2015年的国家财政收入是1978年的100多倍。国家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也为各行政事业单位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但是,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较为单一,再加之缺乏一定的竞争机制,特别是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较为明显,也就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很多漏洞。随着社会公众监管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在一些社会媒体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缺失的情况下存在的铺张浪费现象、未按预算执行问题的曝光,个别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很多贪污腐败的问题逐渐被曝光。在这种大环境下,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共支出、财政预算的透明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目前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还有待完善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政策、内控意识、组织构架等。内部控制环境是否完善决定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基础,更决定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调。但是,就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的总体状况来看,并不容乐观。例如: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缺乏完善性,经常出现无章可循、违章难究的问题;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单纯地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具备生产功能,进行内部控制就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构架设置不合理,权责不清,还存在“一把手”、“一支笔”的现象;由于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二)风险控制环节薄弱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各种危机逐渐影响到公共领域,我国政府的财务风险不断增加。例如:近年来爆发的欧债危机,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并非政府部门毫无风险与危机的。这就要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但是,就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环节而言,很多领导层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不存在风险,自身的经营与发展也并不是为了盈利。殊不知,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社会公益服务职能的同时还将面临各种政治风险、社会风险。例如:近年来由于滥用职权、行政腐败而落马的官员不在少数;严重忽略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忽略了资源配置中不合理风险的存在,如:在政府公共工程建设中,土地使用权的立项资源的配置权等基本掌控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手中,有的企业或个人为了争夺稀缺资源很可能通过行贿、弄权的手段来获得资源,从而影响了资源分配的合理化。

(三)内部控制活动薄弱

随着我国行政部门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得到了改善,但是,对于内部控制活动还缺乏有效管理与控制。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预算方法比较滞后,预算的编制还停留在传统的阶段,一般是根据财政的下达数、上一年的收支实数、预算单位自身的业务与特点进行预算的编制与核定。由于缺乏对过去年度的各项支出合理性、支出金额的大小是否恰当,大部分预算并没有细化到具体的项目,对预算支出也不能进行逐笔的审核。再例如: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混乱,资产闲置、浪费、流失现象严重。

(四)信息沟通体系严重缺失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体系中,虽然各职能部门之间有信息交流,但是最大的通病就是缺乏信息沟通。由于信息沟通系统的缺失问题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缺乏交流,特别是对于一些发生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细小问题,不能及时沟通交流造成严重的恶果。例如:有的事业单位内部个别职能部门存在挪用资金的现象,但是部门负责人并未对此引起注意,也不及时纠正存在的错误,最终导致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五)内部控制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认为,我国财务部门已经实施了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两条线管理,对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的形式,对物品的采购实施了政府采购,并且每年还有行政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的任中审计、任职期满的离任审计等,这么多的审计已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实现了监督就不必再安排内部审计了。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将内部审计视为纪检监督,导致内部审计的错位。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若干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完善的、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础环节,同时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完善起着统领性、决定性的作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应从优化内控环境、改善内控环境开始,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完善设定良好的基调。例如: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内部控制意识,如果“房叔”“表哥”都能够严于律己,具有较高的素质、在诱惑面前不动心,那么,他们贪污受贿的概率也将大大降低。

(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从根本上讲,内部控制也就是对人的控制,因此,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人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完善的人力资源政策将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效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在人员的选择、聘用等方面必须加强对单位员工职业道德水平、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并为内部控制的关键岗位培养出优秀人才;及时梳理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进一步明确岗位和工作的要求,在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健全的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

(三)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2014年,我国政府性负债率的比例已经接近国际警戒线,可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也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和危机。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的道德风险、经济风险、自然环境风险也明显存在。因此,针对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来看,完善的、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全新的风险防范意识;为保证风险评估工作的顺利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

(四)设计并切实落实内部控制活动环节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离不开有效的控制活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控制中必须严格落实。一定要注意,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目标,必学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业务特点、根本属性等来设计内部控制目标,可以有针对性地单独或者混合使用。总之,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应对和规避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社会事务时面临的挑战与风险,因此,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不仅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

[2]孙惠,朱小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探究[J].财会通讯,2012

[3]李伟.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

作者:万志梅 单位: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第八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分析了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及推进方面的现状,从建立组织结构、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内部控制是规范权力运行的有力措施,是防控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目标实现的有效机制。自2012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发布实施以来,各单位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建设,规范各项经济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制度建设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一)内部控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规范》发布三年多来,尚未引起各单位工作人员,尤其是单位负责人的重视,内控意识不强,导致职责划分不明,组织领导机制不健全,内控工作进展缓慢。1、缺乏相关知识,对内控认识不到位。大多数单位负责人对《规范》内容不熟悉,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清晰的认识,在思想上抱着无所谓态度。有的将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认为有了部门预算就没有必要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了。有的把内部控制等同于一般的内部管理,认为已经有了相关制度,没有必要再建设一套内部控制体系。有的风险意识不强,认为内部经济活动不会有太大风险,只要把单位业务工作做好就可以。2、职责划分不明,内控机制不健全。各单位对“内部控制建设由谁负责”这一问题认识不清,没有落实内部控制责任制,没有形成合理的组织管理架构,对各机构、人员在内控建设中的职责权限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划分,内控工作进展缓慢,有的甚至只停留在纸面上。

(二)未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

目前,大部分单位尚未将《规范》的要求落实到本单位的制度建设中,没有建立起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实施情况不容乐观。1、没有制定切实可行内控制度。部分单位将《规范》略作修改后即作为自身内控制度,制定的制度不符合实际、没有针对性、不具备操作性,内控建设完全是走过场。部分单位没有对各类经济活动业务的关键环节进行系统梳理,对于内控相关要求散见于已有的各项管理制度中,呈碎片化、分散化、孤立化状态。2、未建立风险导向防控体系。内部控制主要是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过程,风险防控是内控建设的基本导向。目前,绝大部分单位在制定内控制度时,没有从风险防控入手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更谈不上风险分析和应对策略,仍然停留于原有的内部管理模式,没有抓住内控建设的关键。

(三)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

《规范》明确了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方法,将内部控制分为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目前,各单位的落实情况与相关要求有较大差距。部分单位虽然出台了一些内控制度和办法,但放在一边完全没有执行,有的执行了但并不有效,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未进行有效风险评估及应对。大部分单位没有按照要求,对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各项经济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的评估,没有通过风险分析、定级,确定具体风险防控措施,没有综合运用多种控制方法对各类工作风险进行有效防控。2、未建立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相互制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目前,相当部分单位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内部检查频率低、范围窄,检查重点停留于程序性、合规性审查,对于内部有关机构是否及时识别出风险、是否有效控制相关风险、是否有进一步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等都没有予以关注。

二、改进和提高内部控制的对策

2015年12月21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对各单位内控建设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各单位应当以此为契机,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原则,全面建立、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全范围,贯穿内部权力运行全过程,规范单位内部全体人员,有效防控各类风险、防止权力滥用。

(一)以增强意识为基础,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内控工作要顺利推动,首先要抓住“关键少数”,建立内部控制责任制,强化领导班子和一把手主体责任。“关键少数”要牢固树立内部控制理念,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积极推进内控建设,带头遵守各项制度,通过大力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引导干部职工将内控意识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分解责任、层层抓好落实。在此基础上,单位应当建立公开透明、设置合理、运行高效的组织管理结构,科学划分职责权限,牵头机构要抓好日常组织协调,其余业务管理机构根据职责范围,做好相应的内部控制工作,做到全员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还要强化内部沟通协调,及时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内控工作有序推进。

(二)以防范风险为目标,健全完善内控制度体系

内部控制制度是实施内控建设的基础,没有形成有针对性、可操作和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内控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就难以实现。要有针对性地推进内控建设,各单位首先应当深入梳理内部权力运行结构及各项业务流程,将梳理得出的业务流程与控制要求进行对比分析,确认业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并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围绕内部控制目标,明确风险分类、定级及具体控制措施,通过流程再造,科学制订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制度和办法,将制约内部权力运行的机制嵌入内部管理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重点应关注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抓住内部权力较为集中的核心业务和关键环节,厘清责任边界,合理配置权责,明确控制节点,运用多种内部控制措施,有效落实风险防控要求。

(三)以制度执行为抓手,有效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抓好内控制度执行,防止制度空转是内控建设的关键,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坚决推动制度的有效执行。首先要落实风险评估及应对制度,形成顺畅有序的内控运转机制。从单位和业务两个层面,对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充分评估,确定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分级及责任主体。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内部控制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单位可承受范围内。对于暴露出的风险隐患立即整改,对风险事件建立及时有序的应对机制,切实提高内控执行力。第二是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由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内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赋予他们一定的独立权限以确保内部监督的独立性、客观性。第三是建立有效管用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公平有效的内部控制考评机制,加强内控考核评价结果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工作中的应用,形成有效的内控成果转化机制,以内控强管理、以内控促发展,使内控工作的效益最大化。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有效发挥内控的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11;

[2]朱燕波,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桐乡市会计之家交流园地,2010;

[3]蔡海燕,《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和对策》,时代经贸,2008.8.

作者:郑姝

第九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策

摘要: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设实力明显不足,内部控制建设的成效较差。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大众服务质量需求逐渐提升的社会大背景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势在必行。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现状强化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显著降低行政成本,对于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强化对策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体系的统筹作用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管作用而降低行政成本、确保国家资产相对安全。行政事业单位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我国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十分必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十分必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分析。其一,内部控制要求通过合理优化组织体系结构、加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从而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奠定基础;其二,行政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在运行过程中受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财会管理部门应该及时评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其三,监管体系也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之一,在内部控制的全过程中,要求构建专业化的监管团队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实时监管,监管优势的充分发挥需要确保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其四,内部控制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统筹协调作用,而统筹协调优势的发挥需要建立在高效流通的信息环境基础上,因此,专业化的信息系统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要素之一;其五,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目标最终是通过各项控制活动而达成的,通过合理预算控制、经济活动内部审批控制、工作流程控制、信息化系统控制等控制活动可以确保内部控制措施高效地执行。(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基本原则。其一,制约性原则。在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预算控制过程中,要确保资金在横向或纵向上分配给具有制约关系的两个部门,在相互监管中确保行政资金得到高效利用;其二,统筹协调原则。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人员要相互沟通,协调管理,确保各项控制工作高效、顺利地开展。另外,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审批程序,避免内部过度消耗现象的发生;其三,多元化控制原则。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对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刚性控制与弹性控制相结合的多元化控制体系,及时根据外界信息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微调,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先进性。

二、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困境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念较差。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意识淡薄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部分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体系不可忽视的统筹管理作用。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内部控制理念比较落后,部分领导甚至将财务控制、财务监管等同于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理念缺乏、内部控制理论掌握不到位是制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起步较晚,现阶段还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内部控制建设规范标准,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建设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参考范本,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会结合自身运行特点制定系统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以常规的财务管理制度代替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力明显不足。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财务会计、协调管理、资源分配、控制活动等各个方面,因此,内部控制建设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目前我国大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专业化、高素质的财务会计团队,内部控制建设的人才软实力明显不足。另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建设意识淡薄,与之相适应,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信息化、自动化内部控制平台建设资金普遍缺乏。综合型内部控制建设人员的缺乏、内部控制建设资金投入的明显不足直接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力较差。(3)行政事业单位内外监管不到位。现阶段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系统化的监管体系,内部监管、外部监管明显不到位,不利于内部控制质量的保障。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专业化、独立性的内部审计团队,内部审计团队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是财务部门的领导,对其他同级部门进行审计时往往处于尴尬地位,内部审计很难反映真实的内部控制情况;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管都仅限于经济项目的审核、现金流量管理方面,外界因素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监管力度不大。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探索

(1)规范内部控制建设标准,加深内部控制建设认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理论的认识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该注重内部控制建设素养的提升,在单位内部创设一种良好的内部控制建设氛围。同时,我国财政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尽快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标准,指导下级部门的内部控制建设。另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财务管理部门经理的专业素养、理念意识直接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进程,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培训力度,适当将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情况作为领导管理水平审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主动意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进程的加快。(2)加大资金投入,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一方面要定期组织财会工作人员培训活动,确保他们掌握最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手段,另一方面应该给能力突出的工作人员设定专业化的培训内容,为内部控制建设储备力量。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不断改进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政策激发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激情。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注重内部控制硬件环境的改善,在合理预算的基础上严格审核硬件配备项目,确保硬件条件符合内部控制建设的前提下尽量压缩成本,提升内部控制建设的效益成本比值。(3)确保内部监管体系的独立地位,扩大外部监管的监管范围。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设置独立性的、直接服务于国家审计委员会的内部监管部门,结合内部监管的需求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能以及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内部监管措施落实到位。另外,监管人员应该转变传统的监管理念,主动学习最新的监管手段,注重监管技术的创新。国家财政部门应该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完善的外部监管网,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管,同时要加大违法违规事件的惩处力度,内、外监管体系相辅相成,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进程的加快。

参考文献

1.田雪梅.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3(22).

2.张小燕.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0).

3.俞蕊.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10).

作者:冯丽华 单位:甘南县审计局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9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rjkf/179287.html

    相关专题:期刊论文发表 中国老区特产网


    上一篇:工程项目经营管理问题探讨
    下一篇: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