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和数码产品的发展,使得国人的阅读从纸质书转向电子读物。前几年大热的汉王、kindle“电纸书”以电子墨水技术为卖点,强调护眼的功能,曾经盛极一时,但由于其技术局限于进行黑白显示,且与触屏技术的结合不够理想,很快便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可以用游戏方式点击、视频互动的电子书所替代,应用类阅读软件的大量开发和支持更是在近一两年中引发了电子书籍出版的热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来就受盗版困扰的实体出版业更加遭受重创。但是令人欣喜的是,儿童书籍市场却逆市增长,获得不俗的销量和利润。
1儿童书籍出版市场保持增长的原因
为什么儿童书籍的实体出版市场能够在这样艰难的大形势下获得不俗业绩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1电子出版物伤害儿童视力
无论是在电脑上还是手机上搜索儿童读物,都有着大量的链接可供浏览或者下载。由于这些儿童读物颜色鲜艳,富有动态,有的更是包含大量游戏性的互动内容,使得孩子们非常喜欢甚至沉迷其中。电子阅读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其弊端也是非常大的:电子阅读对儿童视力的损伤非常大。一般人只知道电视机是孩子的视力杀手,而不了解由于与屏幕距离近,平板电脑或手机对儿童视力的损伤远甚于电视机。为了弄清楚iphone、ipad等电子产品对孩子视力的破坏力究竟相差有多大?浙江省眼科医院三位医务人员拿自己孩子做了4天实验,《好奇实验室》跟踪拍摄了全过程。在4天时间里,眼科医生们分别让3位孩子使用、观看iPhone、iPad、42寸液晶电视和投影仪,通过对比孩子的屈光度、泪膜破裂时间和一分钟眨眼次数的前后变化,来判断它们对孩子视力的伤害程度。实验得出的数据是,连续玩20分钟Ipad之后,1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41.8度近视;2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秒,与干眼症患者相当;3平均每分钟眨眼4.67次,而正常情况下,正常人眨眼频率是15次/分钟-20次/分钟,低于这个值就说明眼睛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眼疲劳、眼睛干涩、视力下降。总的来说,孩子看手机和ipad十分钟的眼球疲劳程度,相当于看电视30分钟[1]。因此,虽然电子出版物存在资源丰富、使用便捷、价格低廉等优势,但是大多数家长为了保护孩子视力,还是愿意选择实体出版读物。
1.2实体书籍在阅读体验上更胜一筹
电子出版物的优势是可以与声音、动画等结合在一起,但是在物体质感、大小、结构上则存在先天的劣势。显示的物体质感再真实,也终究是虚拟的,电子书籍没有材料、大小、质感、结构的变化,不能帮助儿童更好地接触和理解真实的物理世界,从而建立起对客观世界的真实观感。而帮助儿童建立起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和体验,是儿童阅读的重要功能。这是实体书籍更能得到儿童喜爱和父母认可的重要原因。
2国内童书设计与国外的差距所在
但是,目前国内的儿童书籍出版市场也存在一些隐忧,其中最典型的一点就是消费者更青睐国外引进的书籍。查询当当网、亚马逊、京东等书籍销售网站的排行榜数据,排在前几位的儿童书籍大多是国外版权书籍的翻译版本。观察这些书的内容写作和设计制作,就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家长之所以选择这些书,绝不是单纯的崇洋媚外,而是因为它们确实存在许多方面的优势。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2.1国外图书在内容上更贴近儿童心理
国内的儿童读物设计功利化的倾向非常明显,训练儿童涂色、算数、认字、背古诗之类的书籍占大多数。而国外书籍则在内容写作和图画设计上都更加贴近孩子的心理。例如源自法国的畅销书《小兔汤姆》系列,在内容上,采用平淡的叙事方式讲述小汤姆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平常故事。比如上幼儿园挨罚、和小伙伴捉迷藏、睡觉尿床了等等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场景。这些故事在大人看来平淡无奇,既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也缺乏恢弘的想象,可能读过一遍之后便不会再有兴趣。但是对于和汤姆一个年龄段的小朋友而言,却正是通过这些日常的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故事,给他们展现了一个可以触摸到的小兔汤姆的形象。汤姆的担心、害怕、失望、开心正是孩子们所正在经历的情感。它从小孩的心理出发,触动到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从图画上来看,与国内大多数儿童书籍采用颜色鲜艳、造型夸张、左拼右贴的计算机插画不同,该套丛书采用传统的水彩画,造型准确,透视严谨,真实再现每一个生活场景,并在每一个画面中潜藏有许多有趣的细节,使小朋友能从反复观看图画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亮点,获得许多生动的乐趣。
2.2国外图书在阅读体验上互动性更强
与我们传统认知上儿童读物单纯强调视觉体验有所不同,现在国外的儿童书籍设计不再局限于将文字和图画印刷在纸上供人阅读这样的简单设计,而是加入了非常多的体验和互动设计,使阅读由单一的视觉体验变为视觉与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相结合的全方位综合体验过程。不仅有新奇的材质、精美的图案、动听的声音,还可以进行抽拉、折叠、翻页等游戏互动。这些书在材料选取、印刷工艺、图文编排等方面与常规的图书有很多不同,设计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造型上突破了传统书籍的六面体形式,大多采用可爱的卡通形象作为造型元素。如动物的造型、水果的造型等,故事情节简单短小,以图为主文字为辅,还有多功能材料实物、模拟声音按键等元素全方位地向儿童展示出书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带给儿童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味觉等全方位的丰富感受[2]。例如英国尤斯伯恩出版公司的“seeinside”看里面经典科普系列丛书,使用翻翻书的形式,让孩子在书页中进行探索发现,“揭秘”事物内在的奥妙所在。它的每一个页面中都设计有众多的可翻小页,读者掀开小页之后会发现下面更细致的内容介绍和图画说明。比如说其中的《揭秘汽车》,打开车厢引擎盖图片的翻页,就可以显示出下面的汽车发动机,再打开汽车发动机的翻页,下面还有一页介绍了汽缸的运行原理,这样一层一层地和真实的汽车结构对应起来,帮助孩子深入细致而又直观地了解了汽车的工作原理。这种方式一改传统书籍阅读时的单向信息传递,将寓教于乐同书籍阅读生动地结合,让儿童从被动的信息灌输转变为主动性的信息获取[3]。因此,深受小读者的喜爱。
3国内儿童书籍创新设计的发展方向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近些年儿童书籍出版行业的发展,我们国内的儿童书籍设计也开始摆脱过去的思维桎梏,一方面积极向国外先进出版物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发掘传统文化中的闪光点。在内容创作、插图插画、材质选择、结构设计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出现了一些好的发展趋势。
3.1内容创作上有一定新意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儿童书籍的创作核心仍然应该是书籍的内容。过去儿童书籍出版一直在“吃老本”,也就是在缺乏好的新内容创作者的情况下,只能反复地利用《西游记》、《水浒传》等传统名著,将其改编为图画本或者简写本。而近年来,国内出版行业也渐渐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作者,除了为上一代读者所熟悉的郑渊洁、曹文轩等人之外,杨红樱、沈石溪、周锐、雷欧幻像等作家的许多作品也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国内知名儿童作家的作品阅读人群集中在中小学阶段。比如雷欧幻像最受欢迎的作品《查理九世》,题材为少年奇幻小说,主要的阅读人群就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而针对更小年龄层次的低幼绘本、学龄前儿童读物则仍以国外引进为主,目前并没有出现足够多的有影响力的本土原创作品。针对这一市场空白,国内的创作者仍大有可为。
3.2插图设计上原创性增强
儿童读物大部分都需要配上插图插画。前些年,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缺失,出版行业缺乏专业人员的原创作品,大部分儿童书籍中的插图都是采用电脑软件绘制而成,很多是依赖现成图库的左拼右贴,因此造成画面色彩流于艳俗,风格混乱,整体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从业人员艺术功底的提升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许多优秀的插画家开始像国外一样,采用原创的方式设计儿童书籍插图,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提高了出版物质量和销量。
3.3材质选择上变化更加丰富
传统的儿童读物一般都是由纸张印刷而成,而现在则出现了多种材质。比如布制的书籍可以预防低幼儿童撕坏书籍;木质的图书可以用作拼图游戏;塑料书籍或读物可以玩具化,加入声音、光线等元素等等,拓展了书籍消费的市场,增加了读者的选择范围。材质的变化大大拓展了儿童阅读的体验范围。儿童阅读书籍,首先得到的是视觉上的互动,除了文字给人提供的想象空间外,生动细致的图画也能给儿童提供积极的视觉信息反馈;听觉是第二个主要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听觉刺激能深层开发大脑的学习潜能,因此利用技术手段为儿童书籍增加声音元素的互动,让书籍会“说话”,能更好地吸引儿童兴趣,强化书籍内容,巩固信息的记忆;触觉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经验及知识积累的重要来源,《捕捉儿童敏感期》等幼儿教育类书籍中更是将手的敏感期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现在的许多书籍中选择除了纸张之外的载体来加强书籍的触觉体验,如毛、皮、木、布等等,让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接触不同的材质来更真实地感知书籍内容,加强儿童与书籍之间的互动体验;嗅觉和味觉体验在书籍中虽然应用不多,但是也在一些特殊主题如“植物的气味”、“食物的味道”的书上有所体现和运用。例如现在深受婴幼儿家长喜爱的布书,外层采用棉布设计制作,反射率低,可保护眼睛,又不易破损;中间填充棉花或海绵,给宝宝带来柔软、舒适的感觉,增强学习、玩耍乐趣;根据内容需要还可以配以玩偶、摇铃、BB器、搭扣、魔术贴、安全的玩具镜、多种触觉训练材质等等,多种活动件,给孩子提供了主动感知、探知的空间。
3.4内部结构设计上手法更加多变
比起电子出版物来,实体书籍的最大优势体现在书籍内部结构上。电子屏幕再逼真,也只能对现实世界进行模拟,而实体书籍则可以依靠开洞设计、翻页设计、折页设计、抽拉设计、旋转设计、立体设计等多种手段来引导儿童阅读,激发读者好奇心。这些设计从单纯材质变化的互动体验上升到了结构变化的互动体验中,满足儿童动手的愿望,更好地加强了儿童的阅读兴趣。比如现在渐渐兴起的立体书设计,里面设计了许多的纸质结构,书合拢关上时这些结构是折叠起来的,而当读者将书页翻开的时候,随着翻书的动作,里面的机关就会活动起来,如火车会从隧道里面驶出,圣诞树会树立起来等等。这些活动立体结构的设计能刺激天性好奇的孩子主动用眼去鉴赏,用手去操作,用大脑去思考探索,让儿童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享受寓教于乐的阅读,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是亲子互动的绝佳教育工具。
4结语
总的来说,无论是内容创作和插图设计上的创新,还是材质设计和结构设计上的技巧提升,对于孩子来说,就是要符合他们的童心和童趣。18世纪德国诗人、剧作家、美学家席勒把童心奉为艺术创作追寻的审美理想。他在《美育书简》中说:“在趣味的领域内,即使是最伟大的天才也必须放弃他那至高无上的威严,亲切地俯就儿童的童心”。[4]只要是深入地体会和了解儿童的心理和发展状态进而精心设计和创作的书籍,应该都会获得孩子们的喜爱。期待我们国内能出版更多本土的富有童心的作品。
作者:欧阳予婧 单位:江苏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