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初中课堂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进行管理:师生共建课堂规范,以创造良好的课堂管理制度;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关键词】课堂规范;沟通技巧;课堂
氛围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发展相互信任关系,作为课堂管理的起点,是十分必要的。没有情感上的信任和尊敬,课堂教学是很难开展的。为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共建课堂规范
课堂规范是师生之间关于学生在课堂内遵守的基本规则。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学校环境和学习伙伴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时间去适应。教师应该积极帮助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和树立班级主人翁意识,并制定基本的课堂规范。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会逐渐以一种批判的眼光看待教师制订的这些规范,有的学生会演变为抗拒和不服从。这需要教师及时根据学生发展改进课堂规范,并掌握规范制定的一些方法。
(一)从友爱开始
教师制订课堂规范并不是为了控制和约束学生的行为,而是为了让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从学生实际出发的规范能让人觉得更“有人情味”,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鼓励学生参与到制订、修改甚至是废除规则的讨论当中,充分发表自己对规则的看法,促使其对这些规则进行思考,从而增强履行规则的责任感。规则的制订和执行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成长。因此在制订和宣布这些规则时,教师应该面带微笑且不失幽默,甚至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也应该和颜悦色。
(二)首日效应
教学研究表明,要保障教师在整个学年顺利地实行课堂管理,开学前几周的计划和组织至关重要。开学第一天,面对新环境、新伙伴,学生很想吸引同伴和教师的注意。如果学生不了解教师的期望行为,也容易引发混乱,所以教师应制定一些必需的课堂规则并向学生公布。比如课前准备些什么学习材料,讨论或回答问题的要求,学习评价的标准,违反规则的处罚措施等。第一天不需要公布所有的规则,有些规则可稍后与学生一起制定。首日公布的规则要尽量清晰具体,要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防止打扰他人或者进行其他无关活动。
(三)教师对规范一定要连贯执行
制定了科学有效的课堂规范,接下来就需要坚定地执行。许多教师在上课第一天就下规定,但由于各种原因很难坚持下去。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管理时松时紧,会使学生产生教师不公平的想法,这威胁到了教师的管理权威。如果违纪的小事情发生却没有处理,它可能会变成大麻烦。制定规则就要坚持执行。
二、有效的教学沟通
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冲突,是课堂教学中的自然生成。教师通过运用有效的沟通技能帮助学生处理情感问题。沟通可以是在全班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是跟有违规行为的学生私下交流。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管理课堂。
(一)帮助学生自我控制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教师要更多地给予他们学习方面的指导。通过精心设计的学案将学生引向课堂的核心地带。介绍记笔记或绘制学习框架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设置学习目标,进行自我强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白板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初中生更关注同伴的评价,可以利用学习小组内的伙伴来帮助学生共同进步。
(二)奖励必须及时且具体
为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持续性,教师要建立一种奖赏制度来强化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奖励既可以针对学生个体,又可以针对学生小组。对于学生的积极行为教师应立即予以反馈,不要拖延,更不可忽略;在进行表扬或物质奖励时应对正确的行为予以说明,不要泛泛而谈,而应明确告诉学生“你能积极回答问题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在做完作业后能保持安静做自己的事情,老师为你点赞”。奖励应当持之以恒,应让学生了解某一行为一旦发生必然获得鼓舞和奖励,使学生愿意为此作出努力。
(三)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奖励方式
对学生的奖励,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又可以是精神方面的。教师应用较短时间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对其学习活动进行鼓励。对一些学生来说,口头表扬、微笑或适宜的身体接触也许比物质奖励更有效。在和逆反心理比较强的学生打交道时,表扬应该集中在给学生带来的益处上,而不要只强调这是教师赞许的行为,因为这些学生并不关心是否会得到教师的赞许,甚至在逆反心理作用下希望能激怒教师。所以,对逆反心理比较强的学生表扬可以私下进行。
(四)处罚要有利于减少捣乱行为
处罚往往针对特定的情境和违纪行为,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处罚的目的。处罚如果用得恰当,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会让学生从改正某一个缺点的过程中,学会更多。当学生违反课堂秩序时,教师应该就事论事,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对学生的希望,而不是羞辱学生。除了反省错误,还可以让学生为班级做好事进行补偿。
三、建立融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由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形成的。健康积极的课堂气氛往往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堂氛围创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创设不同的课堂氛围,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一)责任与自由
课堂管理要有规范,要有框架。但是作为教师,也应看重规则之下的自由和责任。如果教师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建立一种训练有素的课堂氛围,让自律的学生采取规范的行为。训练有素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需要学生遵守一贯的规范;另一方面,又给学生规范框架下的自由与责任,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在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自由地表达观点,会使小组讨论更容易取得成功。教师不断降低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帮助学生独立地担负起评价自己学习的责任。
(二)提高教师及时处置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到课堂内发生的所有情况,并用语言或非语言予以适当的处理。比如,在讲地球公转运动的时候,有两个学生在下面聊天,这时,教师就提出问题:“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什么现象?”同时应迅速地走向两个学生,平静地制止,然后走回讲台上,对其中一个进一步引导提问:“是昼夜更替还是四季变化?”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另外在课堂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时不应耗时太长,以免班级大部分学生精神涣散而影响学习。
(三)避免连锁反应
避免连锁反应是指教师在责罚一个学生后,对班级体中的其他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教师在责罚某学生时情绪比较激动,言辞过于偏激,甚至说出过头话,有损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不但不能使犯错误的学生受到教育,反而会引起其他学生对这个学生的同情,甚至对教师产生反感。而且,如果这个学生在班上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话。那么,教师的这种做法会引起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时,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对立,避免做出过激反应。
(四)增强小组凝聚力
初中阶段,友谊及在伙伴团体中的地位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学生很重视同伴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组建相互认可的学习小组,让小组讨论怎样管理班级、小组存在的问题以及必需的规则等。教师最好树立一个小经济类一级期刊组学习的榜样,使学生明白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学业。在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与家长对学校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用真心真情对待学生,在今天的课堂管理中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如何把握好课堂管理,对每个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李振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