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软件开发 >

古代歌唱艺术的审美理念

在经历了对于歌唱基本技能的初步研究阶段之后,人们开始关注歌曲的创作和内容。从西汉时期开始,歌唱的种类开始逐渐分化,歌唱也不再是昔日宫廷皇家的玩物,逐步向民间扩散。在“相和歌”的引领下“,曲子”、“吴声”、“西曲”等曲艺形式纷纷出现,歌唱内容不仅涉及到社会应用的方方面面,还在民族文化的交融中不断增强艺术性,与器乐和舞蹈交织在一起,最终在隋唐时期形成了集歌、乐、舞为一体的歌舞套曲。在这段历史中,嵇康所著的《声无哀乐论》对于歌唱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透彻的分析了歌曲内容与情感传递之间的层层关系,使人们意识到歌唱并非单单只是一种技能,更是需要注入情感和文化的艺术载体。只有当歌唱完美的表达词曲的情感时,才会使歌唱者和欣赏者之间情感通达,而这样的歌唱表演才是富有生命和活力的。这一时期,人们对于歌唱审美从重“技”到重“情”的转变是具有跨时代意义和价值的,它标志着歌唱从一种专业技能转变为文化和艺术符号,对于歌唱情感和歌曲内容的研究成果,使歌唱之美更加深入人心,这也为中国歌唱艺术的自成一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注重“形神兼备”的文化观

在唐代大曲的歌舞升平过后,人们对于歌唱艺术的思考更进一步,受到长期与外民族文化交融的影响,我们的祖先逐渐开始思考民族歌唱文化的特色。对于歌唱理论的研究开始朝着纵深、多元、创新的方向发展。几千年的歌唱实践积累为此时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素材,需要做的是如何继往开来,形成歌唱理论的系统化总结论述和开创性的新思考。元代的《唱论》首开此时期的理论研究先河,完整详实的记录了古代历史中歌唱发展的点滴,并对歌唱实践中的发展走向进行了深入论证。其中既有丰富的史实,也有对表演技法、歌曲创作要求、调式调性分析、歌唱审美思辨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在《唱论》之后,《中原音韵》、《乐府传声》、《南曲人声客问》、《度曲须知》、《闲情偶寄》、《词林须知》、《方诸馆曲律》等声乐论著相继出现,它们有的详细论述某一歌曲曲种的曲韵唱腔,有的揭示歌唱的呼吸和发声技巧,有的着眼于歌唱的源流和派别,有的则洞察歌唱的审美和内涵情趣。这一阶段的各种歌唱论著和声乐发展齐头并进,十分注重对于歌唱表演研究的全面性,既重视表象方面的各种形式美,又注重歌唱在传情和精神交流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歌唱的“形神兼备”使其具备了“声情并茂、尽善尽美”的美学理想,也汇集了几千年中国歌唱演变发展的大成。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歌唱艺术发展从夯实基础,到注重内涵,最后发展为技艺交错、融会贯通、张弛有度的特色歌唱文化,每一步都目标明确,有板有眼。中国古代歌唱艺术的美学追求方向恰恰符合了歌唱发展的运动轨迹,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由外而内,形成了绚丽多姿且意境深远的中国传统艺术瑰宝。

二、古代歌唱艺术中的音乐审美情趣特征

中国的声乐发展历程之所以源远流长,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人民对于歌唱艺术的热爱,而诱发这种情感的关键在于歌唱自身诸多的审美特点和不可取代的文化精神。凭借着这些为世人所难以割舍的魅力,歌唱在民间依靠着口口相传而长盛不衰,尽管历尽无数的政体更变和战乱的践踏,都从未使这种艺术形态泯灭。相反,随着人类对于美的认识逐渐精进和精神修养的逐步提高,歌唱艺术迸发出勃勃生机和无限能量。当我们以历史的视角审视歌唱的发展时,发现有一些特点如灵魂一般,始终深藏于歌唱表征下,构成中国歌唱艺术独具一格的美学品质。其一,歌唱审美主体并非表象,而是内心情感的交融。对于声乐本源的认识是所有声乐理论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因为本源是指歌唱本体的终极存在方式,并影响着对于歌唱其它属性的认识和理解。但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不同的研究角度所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认识理念更加千差万别。在西方的声乐理论体系中,认为歌唱是一种外化的物质运动,是由乐音的排列组合和运行而产生的,这种认识突出了物理学的观察角度。而中国的传统声乐认识观念中更加注重审美的元素,认为歌唱虽是一种声音运动,但却发自于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表达。歌唱区别与语言形式的关键在于声音旋律与歌唱者内心情愫的交织,从而形成合力,并注入了人文情感。在这样的理论视角下,形成了“心为乐之本”的理念。《乐记》中关于“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的描述也揭示了中国传统声乐的本质观念。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下,中国的歌唱更加注重“传情”,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很多民歌和小曲虽然方言晦涩难懂,但在情感表达方面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丝毫不妨碍情感的传播。古人在《乐记》、《诗序》、《声无哀乐论》等著作中对于歌唱声音与情感之间的思辨性论证早已自成一派,并深远的影响着中国的声乐发展走向。其二,歌唱审美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运动过程,从外化的“字正腔圆”逐渐深入至内心的“情真意切”。声乐的发展状态能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某个国家和民族的审美观与文化观,而不同的美学理想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声乐发展面貌。欧洲的声乐艺术如今享誉世界,但从发展的角度而言,与几百年前相比并没有质的变化飞跃,这是由于欧洲的声乐审美理念在于保持和稳定,更加注重一如既往的统一、平衡、华丽。在漫长的时间里,由于秉承了始终如一的坚持,使其特有的声音形象逐渐为人们所认可,并形成了独特的声乐艺术名片。从艺术歌曲到声乐套曲,再到歌剧,欧洲声乐的审美价值观被始终保留和传承。而中国的传统歌唱艺术则与绘画、雕刻、建筑同步,在美学构想中始终突出着“神韵”、“写意”、“浪漫”的特点。中国的歌唱形态琳琅满目,并没有统一的声音规范,但却始终以抽象的“韵味”作为衡量的尺度,更被放置在“有韵而生,无韵而死”的高度上进行取舍。然而,要达到“韵味”的美学品质,并非简单的一句“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就能够企及。作为歌唱者,要在歌唱的同时又将内心的情感最为真挚、深刻、朴实的表达和传递出去,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需要由外及内的不断研修。所谓“外”,是指歌唱的形态方面,语言和音律的准确无误是歌唱的基本条件,而“字正腔圆”则是规定外化标准的尺度。在歌唱中语言清晰准确,在咬字吐字上恰到好处,为情感的外化表达提供顺畅的通道。歌唱的行腔圆润,对气息控制把握得当,对于轻重缓急和长短强弱的把控精准,这些都会使歌唱获得良好的效果。当所有外部的构成都一一达到时,内部的情感还需要充分的倾注,情感既是歌唱的工具手段,又是歌唱的灵魂所在,当歌唱者将情感通过歌声真切的传递出去时,就会达到情真意切、声情并茂、天人合一的至高美学境界。其三,歌唱审美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传统歌唱艺术中既注重对于故事和内容的塑造,也十分关注对歌唱形式的规范表现,可谓既求“形似”,又求“神似”。形神兼备是歌唱审美的至高追求,歌唱既需要扎实深厚的基本功底,又需要将情感通过歌唱的声音表达出去。单纯的声音模仿是歌唱的低层次,只有将情感融合其中,才能够使嗓音、形体、情感合为一体。根据这样的标准,要求歌唱者在学习中必须注重多方面的修为,既有歌唱技巧的训练,又要有对于音乐知识的广泛涉猎,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只有将各个方面融会贯通时,歌唱才会变得具有“灵气”,通达且传神。中国古代歌唱艺术中所汇集的特征极具东方的美学品质,它不仅显示了中国人对待艺术和文化的独到见解,更将民族意识观念和哲学思维融入其中,这些对于歌唱的认识早已形成固定的传统思维,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文化土壤中,深远的影响着中国声乐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三、传统哲学思想对于古代歌唱审美观的影响

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百家争鸣之后,中国的哲学理念逐渐成形,并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精神指导存在,它来源于整个民族对于生活的认识,又在归纳和提炼之后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实践。在古代哲学中,人、社会、自然是三位一体的存在,讲求阴阳调和、兼容并济,人的生命与意识共存,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进行着有机的运动。在道家学派的哲学理念中,天地万物都应遵循“道”,而“道”正涵盖了有形与无形、肉体与精神的统一。在老子“大音希声”的美学理念中,诞生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别样境界,这就是注重意境,注重精神层面的意会。中国的哲学思想为艺术的发展制定了抽象的标准,以有限和有形的音乐物质传递无限且无形的言外之意、歌外之声、曲外之情,最终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虚幻意境。这样的音乐思想将音乐的精神和情感层面无限放大,极具中华文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道家学派的哲学中,歌唱的声音或“无相无生”或“无为而治”,但其核心内涵集中在形神兼备基础上的“传神”。在中国的传统哲学理念中,从不把物质和人的欲望放在首位,而是孜孜不倦的追求着自由的精神释放。这样的思想并没有脱离世人的生活实践,而恰恰揭示了人们心底所隐含的情感寄托,并将歌唱真正作为一种艺术,放置在更高、更纯净的审美层面。在歌唱“形”与“神”的关系中,古代哲学明显倾向于“神”的一方,“形”为“神”服务,“神”可操纵和控制“形”。在歌唱表演和创作中,面对各种参照物,音乐家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事物表象之下的神韵和气质,以求能够达到“神似”的境界。与此同时,在歌唱的过程中,歌唱者的内心精神活动在不断的感知、想象、释放中运行,也需要与欣赏者之间进行“神”的交流。由于歌唱是将客观事物化为主观思维,并融入到抽象歌唱中的实践活动,因此,对于参照物的模仿、认知、表现必须具备过人的能力。在声乐的初级层次中,歌唱者只能达到“形似”的境界;而在高层次的“神似”境界中,艺术家的表演已经进入了一种忘我的主观世界,当艺术想象力和情感体会全部被激发出来时,声音才会被注入神韵。从“传声”到“传情”,最后达到“传意”和“传神”,哲学理念所提出的“乘物以游心”演变成为了音乐论著《乐记》中的“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歌唱情感的纯真、质朴、深刻、通达是艺术创作的本源和至高境界,哲学的融入能将其推向人类文明的高峰。古代哲学理念对于歌唱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它使中国的声乐艺术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声音,也包容和继承了民族文化气质的精粹。中国古代的歌唱文化深深烙印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丰碑之上,在五千年的漫漫长河中不断与民族文化和精神气质之间融会贯通,古代歌唱艺术的审美观正是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声情并茂,形神兼备,传声传情”的审美理想是一代代音乐人用艺术生命谱写出的歌唱真谛,这份无形的传统艺陕西职称术瑰宝值得我们永远珍藏,并引领我们踏上中国歌唱事业新的征程。

作者:吴红歌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古代歌唱艺术的审美理念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rjkf/172277.html

    相关专题:航海技术投稿 气象科技进展是核心吗


    上一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价值取向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