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习语形成特点
习语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形象特征,它能折射出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生活哲理、社会观点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特征不同,使得两者之间习语的表达也存在着差异。习语的形成受价值观念、宗教文化、生活习惯、审美观点、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形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带有地名。
carrycoalstoNewcastle这个习语表示把某种东西送到一个根本不需要的地方,意为“多此一举,徒劳无功”;meetone'sWaterloo则表示“一败涂地”(Waterloo是比利时中部的城镇);settheThamesonfire的意思是“做出惊人之举,取得非凡成就”;WheninRome,doastheRomansdo意思是“在罗马,就按罗马人的方式办”,和我们“入乡随俗”的意思一样。汉谚中也有诸如“稳若泰山”、“洛阳纸贵”等含有地名的成语。
(二)带有人名。
英语中有些习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比如:Jones常用来指“左邻右舍、一般民众”;Tom,DickandHarry相当于汉语中的“张三、李四、王五”;adoubtingThomas指“多疑的人”;aplainJane是指“不起眼的女人”;EveryJackhashisJill是谚语“人各有偶”。汉谚有“塞翁失马”、“叶公好龙”、“江郎才尽”、“毛遂自荐”、“名落孙山”、“班门弄斧”、“伯乐相马”、“邯郸学步”等含有人名的成语。
(三)带有动物名称。
汉语中有“沉鱼落雁”、“九牛二虎”、“如鱼得水”、“鱼书雁帖”等成语。中国人因为对龙所特有的崇拜心理而赋予其强烈的喜爱和崇敬,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飞凤舞”、“龙马精神”。英语中有asbusyasabee(极为忙碌),asmildasadove(像鸽子一样温和),asstrongasahorse(健壮如牛),raincatsanddogs(倾盆大雨)等词语表达方式。
(四)带有植物名称。
英语中用来比喻的植物与汉语也不尽相同,西方人重视的是rose、lily、oak、olive等植物,abedofroses意为“愉快舒适的生活”;rose-colored是“乐观、愉快”的意思;asfairasalily的意思是“美极了”。而汉语中人们常用“艳若桃李”、“玉树琼枝”、“残花败柳”、“水性杨花”、“胸有成竹”等来比喻人和事。
(五)带有数字。
数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具有丰富的表意功能,在不同的语境下,同一个数字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内涵。数字在汉语习语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如“一板一眼”、“一举两得”、“三心二意”、“三长两短”、“说三道四”、“四通八达”、“五湖四海”、“七上八下”等。英语中带数字的习语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简单地从字面去理解的,如:oneinathousand的意思是“优秀的人或事物”,fiveandten则意为“便宜的”,seventytwotimes不是指72次,而是“频繁做某事”的意思,相当于汉语的“三番五次”。
(六)带有颜色。
英汉两种语言中带有颜色的习语也很多,就色彩而言,红色(red)在中国是代表喜庆、欢快的色彩,但在英语习语中往往被赋予焦躁、愤怒、烦恼的性格,含有贬斥的色彩。如:inthered(赤字,亏空),seered(发怒)。但英汉习语在颜色的表达上也有相通之处,如:白色(white)代表“圣洁、清白”,awhitelie是“善意的谎言”;黑色(black)代表“邪恶”,blacksheep是“害群之马”,callwhiteblack是“混淆是非”。汉语中也有“白发红颜”、“灯红酒绿”、“青红皂白”、“橙黄桔绿”、“面红耳赤”、“姹紫嫣红”等诸多含有颜色的成语。
(七)与天气相关。
英国是一个雨量充沛、风大雾多的国家,受这种多雨气候的影响,英语中也就有了许多与之相关的习语。如:asrightasrain(身体健康,一切正常);saveforarainyday(未雨绸缪);Afterraincomesfineweather(雨过天晴);headinthecloud(不切实际,好高骛远);whiteassnow(纯洁无辜)等等。汉谚中与天气相关的成语也很多,如:风和日丽,春暖花开,电闪雷鸣,雾里看花,秋高气爽,风调雨顺,艳阳高照,雨后春笋,等等。
(八)与身体部位相关。
汉语中有很多习语都与人的身体部位相关,如:“情同手足”、“以牙还牙”、“唇齿相依”等等。在英文里也有很多这类有趣的成语,我们从西方人对身体部位描述的习语中,可以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甚至还能看出不同身体部位所含有的感情色彩:以头和心脏作为精神、情感的象征,被赋予褒扬的色彩,而其以下的部位则往往是笨拙的代名词。如:putheadstogether(集思广义);seeeyetoeye(看法一致);neckandneck(并驾齐驱);showtheclovenfoot(露出劣根);allfingersandthumbs(笨手笨脚)。在你平时说话的时候用上几个这样的成语,你的表达一定会变得栩栩如生。
二、影响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要素
(一)地理环境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差异
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劳动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了不同民族对习语理解的不同。英国是一个岛国,商业十分发达,航海业也一度领先世界,因此,很多习语都与商业、海洋有关。而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活繁衍在亚洲大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此,在习语表达上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颇深。如:我国盛产竹子,因此,人们常常用成语“雨后春笋”来形容一般事物的迅速发展和大量产生,英语则用likemushrooms(像蘑菇一般)来形容,因为英国人对竹子知之甚少,英语中的bamboo一词是外来语,因此,就不可能以竹笋作形象比喻。
(二)风俗习惯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差异
习语的表达包含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不同的风俗习惯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性。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中西文化截然不同。中国人蔑视狗,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如: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血喷头、丧家之犬、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等都含有贬意。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欣赏狗的忠诚和果敢,对狗的赞誉屡见不鲜。有关狗的习语在英语中多含褒义,如: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牛,因此,在语言中寄托了人们对牛的深厚感情:“力大如牛”,“象牛一样工作”;说某人喝很多水也用“牛饮”。而在英国,马是皇家饲养、御用的动物,因此,英国人对马赋予了很多寓意,英语中的asstrongasahorse表示“力大如牛”,用toworklikeahorse表示“像牛一样工作”。英语中的“牛饮”必须说todinklikeafish,因为鱼是英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Killthegoosetogettheeggs相当于汉谚“杀鸡取卵”,可见,由于文化差异,喻体就有所不同。
(三)宗教信仰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差异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语言中有大量与宗教有关的习语。汉民族尊崇儒道、信仰佛教,很多习语都与此相关。如“借花献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等就与佛教有关;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则与道教有关。英美文化受宗教的影响比较大,宗教是西方人的精神力量。在英美许多国家,人们信奉基督教,奉上帝为造物主,因此,英语中与宗教有关的习语不胜枚举。Cross和God就是极具宗教文化代表性的词。如:Everymanmustbearhisowncross(人人都得背自己的十字架)。cross一词在这里喻指每个人都需要肩负生活重任、承受生活中的困苦与磨难。HaveGodandhaveall(有上帝就有一切)。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等等。由此可见,英汉习语与宗教信仰有着很大的关系。
(四)历史典故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习语是由历史典故形成的,其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只有了解其历史背景,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谚语的内在意义。《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中就有许多英语典故习语,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的弱点)。英谚“Loveisblind”源于西方神话,其对应的汉谚“情人眼里出西施”则带有明显的汉文化历史痕迹。英谚“Talkofthedevil,andheissuretoappear”带有浓厚的西方宗教色彩,其对应的汉谚“说曹操,曹操到”则与中国历史有关。burnone'sboats(不留后路)同汉谚“破釜沉舟”意义相似。但中国又是一个具有漫长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沉积了许多封建时代的文化产物,“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自古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等等这些独具特色的汉谚都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因此,英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谚语。
(五)审美习惯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审美习惯亦存在很大差异,习语中喻体的选择亦有很大不同,如,英谚Allisfishthatcomestothenet与汉谚“抓到篮子里便是菜”,英谚Tocryupwineandsellvinegar与汉谚“挂羊头,卖狗肉”等等。中西方不同的审美习惯都淋漓尽致地反映在习语中喻体选择的差异上。其次,中西方在对待年龄的问题上态度可谓大相径庭。西方人把年龄视为自己极为重要的隐私之一。英美人不喜欢别人问自己的年龄,更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在他们看来,“老”是不中用的代名词。英语谚语Youcan'tteachanolddognewtricks(年愈花甲不堪教)就带有对年老的悲观和无奈的色彩。然而,在我们看来,“老”是智慧的象征,老爷爷、老先生等称呼透着对老者的尊敬和爱戴。汉谚“莫到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简言之,中西文化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其独到之处,英汉两种语言又都有习语这一语言表达形式,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两者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的日益丰富,习语的来经济类b类期刊源也必将多样化。探究其渊源将有助于我们透过不同的文化背景,准确理解和把握其蕴涵的哲理以及丰富独特的内涵,感受其幽默所在,从而正确理解中西语言的不同,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牛淑敏 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